阜康市第三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阜康市第三小學坐落在世界聞名的新疆天山天池腳下,位於博峰街89號,始建於1965年9月,原名阜康縣第三小學。1992年11月阜康撤縣設市,更名為阜康市第三小學。1997年與阜康市第二小學(民族小學)合併,定名為阜康市第三小學。
學校簡介
2006年5月阜康市三工河哈薩克民族鄉和水磨溝哈薩克民族鄉中心學校合併至三小,學校成為了融漢、維、哈、回、蒙等13個民族為一體的全日制寄宿制小學。
阜康市第三小學的操場是多功能操場,全疆唯一一個,全國2個,具有足球場,輪滑道,跑步道羽毛球場等功能。
阜康市第三小學是國家級名校,榮獲國家級獎項許多。擁有一棟專用音樂.科學實驗樓,實驗儀器精良,並有一個小型動物園,裡面有鴕鳥,環頸雉(野雞,山雞),刺蝟,信鴿,毛腳鴿,土雞,烏雞,貴妃雞,熊貓兔,獺兔,桃面情侶鸚鵡,虎皮鸚鵡,孔雀等13種動物,相當於阜康市第三小學13個民族一樣團結。其中實驗室的動植物標本豐富,有綠蟾蜍,壁虎,紅耳巴西,沙蟒,鴕鳥蛋,等十幾種動物標本。
數字校園
「數字校園」 發展歷史可追溯到上個世紀,國外數字化校園建設起源於1990年美國克萊蒙特大學教授凱尼斯·格林(Kenneth Green)發起並主持的一項名為「信息化校園計劃」的大型科研項目。我國高等學校大規模的信息化建設大多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並得到快速發展,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提出並強調了要利用信息技術[1]來推進教育的改革。我國「數字校園」就是在這一教育改革的理念上提出來的。在隨後的數字校園建設實踐過程中,數字校園的理念得到了逐步擴充和完善[2]。
參考文獻
- ↑ 現代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技術中的應用 ,道客巴巴,2015-03-20
- ↑ 教育信息化與家校共育融合成趨勢,光明網,20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