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陈子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子昂
诗人
姓名 陈子昂
伯玉
出生 661年
逝世 702年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梓州遂宁市射洪县(今四川省射洪县)人[1]。唐代诗人,是唐诗革新、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方回瀛奎律髓说道:“陈拾遗子昂,唐之诗祖也”。故有“唐诗诗祖”之称。


生平

陈元敬早年以明经擢第,后隐居射洪东山[2]。陈子昂出生于富有的家庭,早年喜爱跑马打猎,不好学,慷慨游侠,“年十八未知书”[3]。后来在学校看到学子刻苦勤学,遂至金华山乡校,发愤读书[4]。学业有成后前往长安,但得不到名家的赏识。一日遇到一个卖胡琴者,有胡琴索价百万,陈子昂买了这把胡琴,邀众人至家中赏玩,竟当众摔琴。陈对大家说他只是一介书生,不懂琴艺,但会写文章,请大家欣赏他的文章。于是名震京师[5]

唐高宗开耀二年(682年),许旦进士及第。高宗驾崩洛阳,他上书在洛阳建高宗陵墓。武则天很欣赏他,拜为麟台(秘书省)正字,历官至右拾遗。通天元年(696年),武攸宜北伐契丹,陈子昂为记室,主撰军中一切文件。后辞官回家。县令段简以其家富豪,诬陷入狱,忧愤而死[6]。也有人说是陈子昂得罪了武三思,因而被武三思命段简将其杀害[7][8]

陈子昂批评六朝南朝齐至南朝梁期间,诗体“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9],其代表作为《感遇》诗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还有《登幽州台歌》等。他的诗歌创作在唐代颇有影响。他主张汉魏风骨,提倡风雅比兴,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其诗风高昂清峻,雄浑苍凉,语言深沉质朴。其友人卢藏用说他“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10]。文学理论主张:一为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寄兴。二为反对齐梁诗风。此外陈子昂一说也是古琴曲《平沙落雁》的作者。[11]

陈子昂有子陈光,官至朝议大夫。孙陈易辅陈简辅,易辅官至监察御史[12]

作品列表

著作

  • 明弘治年间杨澄刻杨春本《陈伯玉文集》10卷
  • 今人徐鹏校点《陈子昂集》

诗词

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这几首诗是他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契丹的时候写的。卢藏用《陈氏别传》说:子昂体弱多疾,感激忠义,常欲奋身以答国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感昔乐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人莫不知也。他在《蓟丘览古》中,曾经歌颂了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燕昭王、燕太子,感激知遇、乘时立功的乐毅、郭隗等历史人物。俯仰今古,瞻望未来,他更深刻地体验到生不逢时、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和悲哀,也更深刻地体会了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在困扼境遇中激愤不平的崇高感情。也正是这种不可遏止的理想和激情,使他唱出了这首浪漫主义的《登幽州台歌》。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的苦闷无法解决,使这首诗的情调显得相当孤独。但是,也正是这首诗,在当时和后代得到无数读者的深刻同情,卢藏用说这首诗“时人莫不知也”,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不愧是齐梁以来两百多年中没有听到过的洪钟巨响。   陈子昂的律诗比较少,但是像《度荆门望楚》,也是初唐律诗中的佳作: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诗人用气势流畅的笔调,写出了他初次离蜀途中所见的巴楚壮丽山川。风格和其他诗人是有所不同的。   陈子昂仰慕“建安作者”和“正始之音”,他的诗受建安、正始诗人影响较深。唐皎然《诗式》说:“子昂《感遇》,其源出于阮公《咏怀》。”象“兰若生春夏”、“贵人难得意”等比兴托讽的诗篇,以及那些感慨人生祸福无常的诗,的确和阮籍相似。此外如《燕昭王》乃至《登幽州台歌》等,和阮诗“驾言发魏都”、“独坐空堂上”等诗也有意境相通之处。而“丁亥岁云暮”、“本为贵公子”、“朔风吹海树”、“苍苍丁零塞”等边塞诗,则和建安诗中“梗概而多气”的写时事之作比较接近。他的诗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同时存在。那些现实主义的作品,有的叙事慷慨沉痛,有的还兼有政论锋芒。那些偏于抒发理想之作,有的寄兴幽婉,有的又激情奔放,这又是浪漫主义的不同表现。总的来说,他的诗风格并不完全统一。   当然,陈子昂的诗在艺术上也存在一些缺点。他对汉魏南北朝的乐府民歌学习得不够。对七言诗这种新形式也不重视,集中竟没有一首七言诗(注:只蜀刻本《陈子昂先生全集》有《杨柳枝》七绝一首,真伪难定。)。《感遇诗》中甚至还有一些作品受玄言诗影响,读起来有些枯燥乏味。但是,他的全部诗作绝没有一点齐梁浮艳的气息,这是更难能可贵的。总之,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陈子昂在散文革新上也是有功绩的。他文集中虽然也还有一些骈文,但那些对策、奏疏,都用的是比较朴实畅达的古代散文,这在唐代,也是开风气之先。所以唐代古文家萧颖士、梁肃、韩愈都对他这方面的努力有较高的评价。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涕下一作:泪下)

注解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2、悠悠:渺远的样子。   3、怆然:悲伤凄凉。   4、泪:眼泪。

译文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赏析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13]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四》精选经典唐诗鉴赏

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

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

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

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这首诗是诗人从军征幽州时所写。诗中表现了一个边塞战士的爱国热情遭到压抑与对现实的讽刺。从这些现实性很强的诗篇中,我们清醒地看到他的政治抱负与诗歌的革新主张是有内在的联系的。

诗的开头写在一个月明之夜里,一个战士对著暮秋发出了哀思:北风吹打著海边的树木,萧条的边塞已经是秋天了。亭子上面那是谁家的孩子,对著明月发出声声的哀怨。“自言”六句说,他是幽燕一带的人,年轻时就到了外面。用丸药杀死了官吏,用刀子杀死了自己的仇敌。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来到了海上,投军戍守在这个边远的州县。从“杀公吏”、“报私仇”来看,他是一个豪侠之士,作者对他抱著同情的态度。“故乡”四句说,离故乡是那么遥远,辽水无尽地流逝。每当敌兵入侵时,激发了我的愤慨之情,我认为这是一国汉人的羞耻。从这几句中,可以看出这个战士是一个爱国主义者。诗的结尾说: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从军以来参加了70次战斗了,头发已经白了,也还没有得到封侯的晋昇机会。这是明白地表示对当局的不满。这些现实性很强的诗篇,突破了泛拟古题的边塞诗的传统风气,而成为刺世的激昂愤慨之音。在这35首《感遇》诗中,这首应该说是优秀的一首。[14]


注释

  1. 《新唐书》卷四二《地理志》六:“剑南道梓州梓潼郡有射洪县。”
  2. 《陈子昂集》卷六《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文》
  3. 《新唐书》云:“子昂十八未知书,以富家子,尚气决,弋播自如。”
  4. 卢藏用《陈氏别传》称“尝从博徒入乡学,慨然立志,因谢绝门客,专精坟典,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该览。”
  5. 《独异记》曰:“陈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顾左右曰:‘辇千缗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溢都。”周昭《双桥随笔》卷八引冯梦龙评价说:“唐人重才,虽一艺一能相与惊传赞叹。故子昂借胡琴之价出奇以市名,而名果成矣。若今日,不惟文轴无用处,虽求一听胡琴者,亦不可得。惜哉!”
  6. 卢藏用《陈氏别传》载:“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子昂荒惧,使家人纳钱二十万,而简意未已,数舆曳就吏。子昂素羸疾,又哀毁,杖不能起。外迫苛政,自度气力恐不能全,因命蓍自筮,卦成,仰而号曰:‘天命不佑,吾其死矣!’于是遂绝。年四十二。”南宋人叶适对此事表示怀疑:“子昂名重朝廷,简何人?犹二十万缗为少而杀之,虽梁冀之恶不过。恐所载两未真也。”(见《习学记言序目》卷四十一《唐书》四);又见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乔(知之)死于馋,陈死于枉,皆由武三思嫉怒于一时之情,致力克害。一则夺其妓妾以加憾;一则疑其摈排以为累,阴令桑梓之宰拉辱之,皆死于非命。”(《沈下贤文集》卷八)
  7. 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说:“尝怪陈射洪以拾遗归里,何至为县令所杀。后读沈亚之《上郑使君书》……始悟有大力人主使在,故至此。”(《唐音癸签》卷二十五)
  8. 岑仲勉曾在《陈子昂及其文集之事迹》一文中提出怀疑:“以武后、周、来之淫威,子昂未之惧,何独畏夫县令段简?……余由此推想:谓子昂家居时,如非有反抗武氏之计划,即必有诛讨武氏之文字,《别传》所谓‘附会文法’,匣剑帷灯,饶有深意。唯如是,斯简之敢于数舆曳就吏,子昂之何以惧,何以贿,均可释然。及不甚其逼,遂一死谢之”(《辅仁学志》第一、二合期),彭庆生对岑仲勉的推想不以为然:“岑氏所疑极是,唯推想子昂有反抗武氏之计划或文字,却未免凿空。依当日情势,倘子昂有此种计划或文字,段简必然上奏,断无权擅自处理,而《别传》亦不得言其‘附会文法’。”葛晓音则认为“陈子昂集中《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文》可能是他招祸的直接原因”,这篇文章的用字“青龙癸未,唐历云微”“大运不齐,贤圣罔象”等等,皆“犯了武后的大忌”(《学术月刊》1983年第2期)
  9.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10. 《陈伯玉文集序》
  11. 闾鹏,古琴曲《平沙落雁》分析,音乐时空,2015年11期
  12. 《四川通志》卷九上
  13. 古诗文网>陈子昂
  14. 品诗文网>陈子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