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遠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靖遠艦 |
中文名稱: 靖遠艦 排水量: 2300 馬力(匹): 7500 |
靖遠艦是清政府通過出使英國大臣曾紀澤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訂造的高速穹甲巡洋艦。1887年建成,同年11月加入北洋水師,造價845000兩白銀,是致遠艦的姊妹艦。[1]
艦船基本資料
航速(節):18.5
火炮:210mm*3/150mm*2/57mm*8/37mm機關炮*6
魚雷發射管:457mm*4
裝甲:50-100mm
乘員(人):204-260
"靖遠"艦與致遠艦屬同級艦,2艦為北洋水師中航速最快的戰艦,長76.2米,寬11.58米,吃水4.57米,排水量2300噸,動力為2座臥式3脹往復蒸汽機,4座高式燃煤鍋爐,雙軸推進,功率5500馬力(航試時測得6892馬力,採用強壓通風時可以達到7500馬力),航速18.5節,正常載煤200噸,最大載煤量520噸,續航力6000海里/10節,裝甲甲板厚3英寸(傾斜處)/2英寸(平坦處),司令塔裝甲厚3英寸,火炮炮盾厚2英寸,全艦編制204-260人。按照《北洋海軍章程》規定,該級艦管帶為副將銜。
主要武器為克虜伯210mm主炮3門(艦首2門雙聯裝、艦尾1門,35倍口徑 ,克虜伯炮管、阿姆斯特朗炮架,每門炮備彈50發,射速1發/2.5分鐘),阿姆斯特朗152mm副炮兩門(每門炮 管重4.065噸),57mm哈乞開斯速射炮8門,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2門,37mm哈乞開斯機關炮6門、11mm10管格林機關炮4門,18寸魚雷發射管4具(軍艦艏艉各1具,司令塔前部下方舷側水線附近各1具)。(該數據為黃海海戰時的裝備情況)
艦上軍官
"靖遠"艦管帶葉祖珪,北洋水師中軍右營副將(以花翎副將補用參將升署),馬尾船政學堂首屆畢業生,並留學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參加了黃海海戰、威海保衛戰。甲午戰敗後,被清廷任命為水師統領,和"康濟"艦管帶薩鎮冰一起擔當起重整海軍的重任,於1905年5月在總理南北洋海軍任內去世。"靖遠"幫帶大副劉冠雄,福建侯官人,福州船政學堂畢業。
"靖遠"駕駛二副祁鳳儀,天津水師學堂畢業。
"靖遠"魚雷大副陳成金,留德學生。
"靖遠"槍炮二副洪桐書,天津水師學堂畢業。
"靖遠"船械三副溫朝儀,天津水師學堂畢業,甲午戰前調任"廣乙"艦幫帶大副。
"靖遠"船械三副鄭祖彝,天津水師學堂畢業,清末重建海軍時任艦隊一等參謀官,民國時曾任煙臺海軍學校校長。
"靖遠"總管輪林登亮,機匠出身。
"靖遠"大管輪張玉明,福州船政學堂畢業。
"靖遠"大管輪任正申,機匠出身。
"靖遠"槍炮教習湯文經,福建閩縣人,黃海海戰中陣亡。
靖遠艦歷史
"靖遠"艦於1886年12月14日下水,1887年7月9日建成,同年11月和致遠艦與在德國建造的"經遠"艦、"來遠"艦、"左一"艦一起在總教習琅威理(Lang William M)率領下抵達天津大沽。
1888年靖遠艦隨致遠艦參加了平定台灣呂家望番社起義的戰鬥。靖遠艦先後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
黃海海戰中被擊中110彈,死2人傷16人。葉祖珪任管帶的"靖遠"艦,緊依旗艦"定遠"奮勇作戰,午後3時余,"靖遠"遭到日本游擊隊"吉野"等4艦的圍攻,中彈十餘處,"水線為彈所傷,進水甚多"。"靖遠"艦遂與"來遠"艦結伴退往大鹿島方向緊急搶修。下午5時,"靖遠"艦終於將漏洞堵住。此時在部下劉冠雄的建議下,葉祖珪下令升起帥旗,代替桅樓被毀無從指揮的"定遠"艦指揮,於是"諸艦隨之",北洋水師聲勢復振,日本艦隊因天色已晚,怕威海港內的北洋艦隻趕來增援,於是向西遁去,"靖遠"等艦返航回旅順口基地。
威海衛海戰中,在"定遠"艦、"鎮遠"艦相繼受損後,丁汝昌在靖遠艦掛起提督旗(團龍五色旗),"靖遠"艦成為北洋水師旗艦,指揮艦隊堅持戰鬥。"靖遠"艦拼搏於前,中彈甚多,傷亡40餘人。
1895年2月9日,靖遠艦被日軍占領的鹿角嘴炮台發射的兩發炮彈擊中後擱淺,為免資敵,實施自沉。
1897年艦體被打撈起來後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