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五条过海铁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 |
第五条过海铁路是香港一项已经搁置的基础建设工程,指第五条跨越维多利亚港的铁路过海隧道。在《铁路发展策略2000》,该铁路被列为长远发展方案之一,但是尚且未有实际的兴建计划。[1]
跨越维港的铁路的历史介绍
自1998年7月机场快线全线通车后,香港共有三条过海铁路已落成,以及一条过海铁路兴建中,依落成次序分别是:
- 尖沙咀至金钟,1980年12月12日通车。有关路段从1982年5月10日起拨归荃湾线,在此之前由修正早期系统过海。至今仍为使用量最高的过海铁路。
- 油塘至鲗鱼涌,取道东区海底隧道,1989年8月6日通车。原本是蓝田至鲗鱼涌,在2002年将军澳线启用后,观塘线过海地位被取消,由新设的油塘站连至鲗鱼涌站。
- 九龙至香港(东涌线与机场快线共用管道及路轨,名为西区沉管隧道),1998年6月22日及7月6日分阶段通车。
- 红磡至会展(东铁线):在沙田至中环线计划中,兴建香港第四条过海铁路,为一条由红磡经湾仔连接中环的铁路、会成为现时的东铁线向南延伸部份。隧道沉管工程2017年展开,预计于2022年通车。
油麻地至天后站的铁路线
2000年前方案(炮台山站)
早在1980年代末,九广铁路就有兴建过海铁路的计划,将九广铁路英段(现为港铁东铁线)由旺角站(现时的旺角东站)延长,以地底隧道方式经何文田站及黄埔站,过海到达香港岛的炮台山站,再连接维多利亚公园及中环至湾仔填海区,为当时的香港第三条过海铁路计划,当时预计在1998年前落成。
接近同一时间,1989年5月,运输科发表的《香港运输政策绿皮书》中建议兴建油麻地至炮台山铁路,连接油麻地站及炮台山站,是为第三条过海铁路,并且明确指出连接油麻地站及炮台山站。但是在1990年的相关白皮书中,第三条过海铁路的角色由机场铁路的西区沉管隧道取代,也代表油麻地至炮台山铁路不会即时发展。
2000年后方案(天后站)
唯在《铁路发展策略2000》的20页图11中,政府划出第五条过海铁路的定线(图上其中一个红色双头箭嘴),是由油麻地指向天后站,而北角则与天后站 (两者皆黑点) 连接,炮台山站成为了蓝色点,而且与铜锣湾北站、会展站和添马站连接 (3者皆蓝点,成为北港岛线)。可以见到,由2000年起港铁的长远发展方针为炮台山连接北港岛线,而第五条过海铁路则会连接天后站,但是此方案只被收录在长远发展方案内,而另外的方案包括东九龙线和南港岛线等。
东大屿都会至香港岛的铁路线
连接东大屿都会至香港岛的铁路有望成为香港第五条过海铁路。香港政府计划拨款开展《跨越2030年的铁路及主要干道策略性研究》[2],当中建议的“西部经济走廊”,为一条由洪水桥新发展区经东涌新市镇和大屿山,接驳至东大屿都会及香港岛西区的跨海铁路,连接港岛线西端终点站,长远解决西铁线和东涌线载客量饱和,以及严重挤迫的问题。
参考文献
- ↑ 交通规划:促政府考虑兴建第五条过海铁路
- ↑ 西铁将仍迫爆 需驳新界西北至市区 政府申亿元 研建“第5条过海铁路”. 明报. 2017-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