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马来西亚华人」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行 1: 行 1:
'''马来西亚华人'''(或马来西亚华裔、大马华人)指自[[明清]]起数百年来自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迁徙至马来亚的移民及其后代。在马来西亚,华人是第二大民族,包含闽南民系近300万(其中200万是福建闽南人)、广府人100万、客家人100万等,总人口约有741万人,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约23.4%,主要分布于[[吉隆坡]](首都)、乔治市(槟城州)、怡保(霹雳州)、新山(柔佛州)、古晋(砂拉越州)、亚庇(沙巴州)和[[马六甲市]](马六甲州)等各大城市。此外,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华人也是吉隆坡的第二大民族,占该直辖区总人口的43.2%(马来人占44.2%)。
+
[[File:马来西亚华人.jpeg|有框|右|<big>马来西亚华人</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313/4065c039e3ac4841ac087eefdeac92c6.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01053404_120051030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
'''马来西亚华人'''(或马来西亚华裔、大马华人)指自[[明清]]起数百年来自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迁徙至马来亚的移民及其后代。在马来西亚,华人是第二大民族,包含闽南民系近300万(其中200万是福建闽南人)、广府人100万、客家人100万等,总人口约有741万人<ref>[https://www.sohu.com/a/386715425_99920528 在马来西亚留学生亲述|中马生活大不同,你知道几个?  ],搜狐,2020-04-10 </ref> ,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约23.4%,主要分布于[[吉隆坡]](首都)、乔治市(槟城州)、怡保(霹雳州)、新山(柔佛州)、古晋(砂拉越州)、亚庇(沙巴州)和[[马六甲市]](马六甲州)等各大城市。此外,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华人也是吉隆坡的第二大民族,占该直辖区总人口的43.2%(马来人占44.2%)。
  
 
==历史==
 
==历史==
行 7: 行 9:
 
 到了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曾多次在马六甲(明史称为满剌加)停留,后来将马六甲、巨港(今属印尼)、泗水(今属印尼)等营建成其船队的大本营。至今马六甲仍然留有大量与[[郑和]]有关的[[遗迹]]。一些华人因为和当地人通婚,开始在马六甲定居,渐渐受马来文化影响,繁衍开来。
 
 到了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曾多次在马六甲(明史称为满剌加)停留,后来将马六甲、巨港(今属印尼)、泗水(今属印尼)等营建成其船队的大本营。至今马六甲仍然留有大量与[[郑和]]有关的[[遗迹]]。一些华人因为和当地人通婚,开始在马六甲定居,渐渐受马来文化影响,繁衍开来。
  
 此时开始,华人开始在马六甲形成聚落定居,成为组成马六甲重要的一个[[民族]]。明朝衰弱后,这些通婚华人的后裔由于[[交通]]不便、满清闭关政策等因素,开始与祖国关系疏远。在与本土文化相互交融的情况下,他们逐渐形成一支新的[[民族]]——峇峇娘惹(Baba-Nyonya)。峇峇娘惹的母语也由方言(主要是闽南话)慢慢转变成夹杂方言以及马来语的峇峇娘惹语(Peranakan Hokkien),但依然保留了各种华人的风俗仪式。
+
 此时开始,华人开始在马六甲形成聚落定居,成为组成马六甲重要的一个[[民族]]。明朝衰弱后,这些通婚华人的后裔由于[[交通]]不便、满清闭关政策等因素,开始与祖国关系疏远。在与本土文化相互交融的情况下,他们逐渐形成一支新的[[民族]]——峇峇娘惹(Baba-Nyonya)<ref>[https://www.sohu.com/a/305407467_100199057 马来西亚华人史,你知道多少? ],搜狐,2019-04-02 </ref> 。峇峇娘惹的母语也由方言(主要是闽南话)慢慢转变成夹杂方言以及马来语的峇峇娘惹语(Peranakan Hokkien),但依然保留了各种华人的风俗仪式。
  
 
 而华人大量移民今马来西亚各地则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当时清朝战败,中英签署《北京条约》,清廷容许外国商人招聘汉人出洋工作,充当廉价劳工(苦力),由于当时英国殖民者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以开发[[马来亚半岛]],大量的华工(或称为苦力)从中国输入到马来亚半岛成为矿工、种植工人等。在蒸汽船使用后,华侨南来的数量更是急剧上升。此时到来的华人移民人数已经大幅度超越早期的娘惹峇峇,所以被早期定居的人称为“新客”。这时期马来半岛的华人人口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这是因为劳工们的侨乡意识浓厚,多不打算扶老携幼来到马来亚定居,而是希望赚够钱回到老家故乡。
 
 而华人大量移民今马来西亚各地则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当时清朝战败,中英签署《北京条约》,清廷容许外国商人招聘汉人出洋工作,充当廉价劳工(苦力),由于当时英国殖民者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以开发[[马来亚半岛]],大量的华工(或称为苦力)从中国输入到马来亚半岛成为矿工、种植工人等。在蒸汽船使用后,华侨南来的数量更是急剧上升。此时到来的华人移民人数已经大幅度超越早期的娘惹峇峇,所以被早期定居的人称为“新客”。这时期马来半岛的华人人口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这是因为劳工们的侨乡意识浓厚,多不打算扶老携幼来到马来亚定居,而是希望赚够钱回到老家故乡。

於 2020年7月31日 (五) 15:50 的最新修訂

馬來西亞華人(或馬來西亞華裔、大馬華人)指自明清起數百年來自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省遷徙至馬來亞的移民及其後代。在馬來西亞,華人是第二大民族,包含閩南民系近300萬(其中200萬是福建閩南人)、廣府人100萬、客家人100萬等,總人口約有741萬人[1],占馬來西亞總人口約23.4%,主要分布於吉隆坡(首都)、喬治市(檳城州)、怡保(霹靂州)、新山(柔佛州)、古晉(砂拉越州)、亞庇(沙巴州)和馬六甲市(馬六甲州)等各大城市。此外,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華人也是吉隆坡的第二大民族,占該直轄區總人口的43.2%(馬來人占44.2%)。

歷史

馬來西亞華人的移民史可追溯至漢代,唐、宋時中國和馬來群島已有頻密的商業活動和文化交流,元代時已有中國人在當地定居的明確記載。

到了明代,鄭和下西洋時曾多次在馬六甲(明史稱為滿剌加)停留,後來將馬六甲、巨港(今屬印尼)、泗水(今屬印尼)等營建成其船隊的大本營。至今馬六甲仍然留有大量與鄭和有關的遺蹟。一些華人因為和當地人通婚,開始在馬六甲定居,漸漸受馬來文化影響,繁衍開來。

此時開始,華人開始在馬六甲形成聚落定居,成為組成馬六甲重要的一個民族。明朝衰弱後,這些通婚華人的後裔由於交通不便、滿清閉關政策等因素,開始與祖國關係疏遠。在與本土文化相互交融的情況下,他們逐漸形成一支新的民族——峇峇娘惹(Baba-Nyonya)[2]。峇峇娘惹的母語也由方言(主要是閩南話)慢慢轉變成夾雜方言以及馬來語的峇峇娘惹語(Peranakan Hokkien),但依然保留了各種華人的風俗儀式。

而華人大量移民今馬來西亞各地則是從第二次鴉片戰爭後開始,當時清朝戰敗,中英簽署《北京條約》,清廷容許外國商人招聘漢人出洋工作,充當廉價勞工(苦力),由於當時英國殖民者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以開發馬來亞半島,大量的華工(或稱為苦力)從中國輸入到馬來亞半島成為礦工、種植工人等。在蒸汽船使用後,華僑南來的數量更是急劇上升。此時到來的華人移民人數已經大幅度超越早期的娘惹峇峇,所以被早期定居的人稱為「新客」。這時期馬來半島的華人人口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衡,這是因為勞工們的僑鄉意識濃厚,多不打算扶老攜幼來到馬來亞定居,而是希望賺夠錢回到老家故鄉。

到了1929年,全球開始經濟大蕭條。此時,華僑婦女開始大量移民馬來亞,男女人口比例結構趨向平衡。二戰後,由於世界進入冷戰時代,英屬馬來亞正值馬共叛亂,移民條例收緊,中國抵馬的移民潮逐漸減少甚至停止。此後,華人參與了馬來亞獨立運動與馬來西亞的建國運動,並在當地繁衍開來。

隨着馬來西亞建國獨尊土著政策,華人在社會上受到許多不平等待遇。由於華人生育率較低,預估2040年馬來西亞華人比例將下滑到低於總人口20%,不利於華人的參與權及決策權。

視頻

馬來西亞華人 相關視頻

中國崛起讓馬來西亞華人也驕傲,華文教育受熱捧
華人堅守華文教育 說出大馬華人心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