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高雄市苓雅区四维国民小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高雄市苓雅区四维国民小学
图片来自xuite

高雄市苓雅区四维国民小学(Kaohsiung Municipal Sih-wei Primary School,英语缩写成SWPS,简称四维国小四维),是位于台湾高雄市苓雅区市立国民小学

地理位置

面对高雄市青年一路、民权一路、苓雅一路与维仁四街等四条街道,东边邻近高雄市文化中心国立高雄师范大学,西接苓雅区行政中心、高雄市政府四维行政中心、南面复华高中,属于文教区域内的学校。

学校象征

校徽

“四维”字外的四道光芒暨四大支柱,象征著“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光辉大张,永照大地,同时表示“德智体群”四育的均衡发展。

整个圆形图案造形是一幅富现代“美”感的设计,它 不但象征了“四维国小”未来五育兼备的完美新形象,更显示了学校在艺术教育(美育)的提倡与推展的决心,以符合“德、智、体、群、美”五育并重的现代教育。简明的造形及稳重的色彩,呈现一种明快、果决及稳定发展的蓬勃朝气,校徽色彩“青、白、红”,采用国旗的三种原色,表示全体师生忠爱国家。

用抽象的造形来传达“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及共同校训的哲学寓意,不泥古、不拘一意。

愿景

  • 勤奋:自动自发,积极进取,展现青春活力。
  • 合群:尊重他人,合作乐群,争取团体荣誉。
  • 人文:尊重生命,落实环保,开拓乡土情怀。
  • 创新:体验学习,创意无限,激发多元智慧。

校歌

詞:謝耀文(第3任校長)   曲:鍾明昆

巍巍我校,高雄四维,东临中正纪念堂, 人文荟萃,师生勤奋,合群团结健康庄。

明礼尚义,重廉知耻,四维光芒,永照八方。

乐观进取,研究创造,造福人群校名扬, 五育并进,允文允武,精忠报国兴家邦。

历史

  • 1963年9月6日:由首任校长王冠洲先生奉令设校,当时校名为高雄市苓雅区四维国民学校,并借用苓洲国民学校(现高雄市苓雅区苓洲国民小学)。
  • 1964年3月15日:校舍兴建完成,并于当年3月25日迁至现址上课,并订3月25日为校庆。
  • 1973年9月:增设自立幼稚园。
  • 1981年6月30日:《四维儿童》创刊。
  • 1982年12月5日:原本供应全校用水的大型水塔改建成大型超高滑梯(大象溜滑梯)。
  • 1983年4月8日:新建活动中心、图书馆、视听教室和增建教室动工新建,同年9月26日完工启用。
  • 1988年9月:全校学生高达5150人。
  • 1989年9月:附设自立幼稚园改制为附设幼稚园。
  • 1990年3月:操场PU跑道开始动工、5月完工。
  • 1991年7月1日:与日本东京都板桥区私立淑德小学校结为姊妹校。
  • 1991年9月:新四维楼竣工启用。
  • 1992年12月13日:游泳池落成启用。
  • 1994年5月:兴建前庭的维园和原木游戏场(木头公园)。
  • 1997年4月22日:游泳池加顶工程落成启用,成为室内游泳池。
  • 1997年10月:兴建篮球场完工。
  • 2002年:校长李德治先生以民主方式,由全校学生投票,九成的学生希望保留大象溜滑梯。
  • 2003年5月26日:整建运动场。
  • 2005年6月13日:教育部部长杜正胜巡视四维国小危险校舍(八德楼、勤奋楼、合群楼)。
  • 2008年2月12日:拆除旧勤奋楼、旧合群楼。
  • 2008年3月12日:第一期校舍改建工程动土奠基典礼(勤奋楼、合群楼)暨勤奋楼、合群楼兴建。
  • 2009年1月17日:由校长吕淑屏、管弦乐团老师陈伟聪与陈品轩、叶育伶、林晋丞等24位集弦乐管乐打击乐管弦乐团团员前往日本高雄市姊妹市之一的八王子市鑓水小学校与千叶县千叶市立幸町第一小学校进行音乐交流。
  • 2009年8月:第一期校舍改建工程(新勤奋楼、新合群楼)完工。
  • 2009年8月:拆除八德楼。
  • 2010年2月:整建运动场。
  • 2010年2月:于原八德楼处兴建四维爷爷号。
  • 2010年6月19日:校长吕淑屏为平息“有力人士”的反对声浪,决定拆除由水塔改建而成大象溜滑梯。
  • 2013年5月:由陈嘉斌老师带领学生参加荣获全球第2名。
  • 2013年12月:102学年度是四维立校50周年,12月21日扩大办理年度校庆。

学校

学校(或称学院) 是一种为教师学生提供教学环境的机构,并通过特定的教育方式增进对学生的知识和价值体系。现时,大部分国家设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时更为国民提供义务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学生需在不同类型的学校接受教育。这些学校的分类因文化和制度而异,但可以总括为小学中学大学。小学一般为儿童而设,提供基本教育。学生在完成小学教育后,通常会就读中学。最后,提供高等教育的学校可成为“大学”或“专科学校”。

在这些主要学校类型外,在某些国家的学生可能会在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前后在其他学校接受教育。幼儿园幼稚园年幼儿童而设,在小学教育前就读。在完成中学教育后,中学生可选择就读大学、职业学校、专科学院或神学院。某些学生可以选择就读另类学校,接受有别于主流教学方法和课程的另类教育

学校也可分为政府营运和私人营运的学校。私立学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够提供某种教育方法或课程时设立。某些私立学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时,作出额外教育,如基督教学校伊斯兰学校佛教学校等。为成人而设的学校更提供专门教育,如军事学校商学院,等。另类学校更包括在家学校线上学校等,使教学可以脱离传统校舍。

历史

位于英国东南部的坎特伯雷,建立于公元597年的国王学校,可能是现存最古老的学校之一.[1];而中国最早的学校,据估计是在周朝。清朝后逐渐出现太学之类官方办的学校。

学校教育的目的

学校教育的目的随著时代和政治文化的不同而有差异。

中国历史上的周朝,学校辟雍统治阶级培养下一代品格礼乐军事技巧的场所。

但如果学校实行填鸭式教育制度,只会令学生无法吸收知识,违背学校令学生学习不同知识的理念。

常见的分级

欧洲的一些地区,高级中学英语:Gymnasium)是中学的一种,入学的学生一般成绩较突出。在德国,十三年级之后(一些地区是十二年级),将完成高级中学学习并参加德国大学入学考试(Abitur)(在奥地利瑞士称为Matura考试)。

英国,学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阶段前的教育机构,大致上可以被分为小学(有时进一步区分为幼稚园和小学)和中学。而这些学校是由女王教育检查员(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这个机构来管理的。

北美,学校是指所有级别的教育机构,包含以下所有机构:幼稚园、小学、中学(即初级中学,英文称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根据招生的学生年龄及地区而定)、高中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在美国,从幼稚园到高中的所有学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来监督的。许多早期的美国公立学校都是单间学校,一位老师在一间教室里面教7个年级的学生。20世纪20年代起,单间学校被整理为多教室的学校,越来越多学校提供了校车运送学生。

常见的分类

英国北美学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运作管理的机构,不一定是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系统的一部份。学校可以专精于某一个领域,例如:经济学院(如伦敦经济学院)、舞蹈学校或记者学校。也可能基于某类学生而设立,如特殊学校、聋哑人士学校等。

批评与替代

在整个20世纪,传统的学校受到广泛的批评。法国社会学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别:对品味评价的社会批判》中说明了学校阶级结构再制机制。

学校(尤其是威权体制教育的学校)被指责对孩子的学习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励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使孩子产生恐惧。一些人更喜欢学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学校或其他另类教育,其他人喜欢在家自学,或参与非学校教育机构,而不去上学。

动物学校

动物学校是训练动物的机构,有些学校训练一般的生活常规,有些则教导专业的导盲技术。

现代学校

在现代,学校仍然是传授知识及技能的重要场所,但因为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使部分的学生为了文凭而打混摸鱼。加上部分教师认为只需把他所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足够,而忽略教导伦理道德,及正确的价值观给学生。

校园设施

参考文献

  1. History of the School [校史]. 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 [2019-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