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鹰厦铁路」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鹰厦铁路,又称鹰厦线,是中国东南部地区重要的铁路干线,北起江西鹰潭,南至福建厦门,全长705公里(含漳州支线11公里…”)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 次修訂)
行 1: 行 1:
鹰厦铁路 ,又称 鹰厦 线,是中国东南部地区重要的 铁路 干线,北起江西鹰潭,南至福建厦门,全长705公里(含漳州支线11公里),在鹰潭与沪昆铁路交汇,另外,在南平市的 舟有一支线通往福州,称作来福铁路。鹰厦铁路于1954年动工兴建,1957年竣工通车,曾经长期是进入福建的唯一铁路线,也是在漳厦铁路拆除后福建境内 第二条铁路线。其途经地区多山且雨频,因此时有山崩爆发造成铁路中断事故。
+
[[File: 鹰厦铁路.jpeg|有框|右|<big> 鹰厦铁路</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305/d73e55f2aef54e1c9a35d34af2266c5b.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99239498_393073  自 搜狐  图片]]]
  
2019年1月5日起,鹰厦线三明北至角美区间不再有客车经过[7] 。同时自2019年5月6日起至9月25日,原经由鹰厦铁路北段(来舟站)的旅客列车绕行峰福铁路运行以减少受到汛期水害的可能性。
+
'''鹰厦铁路''',又称鹰厦线,是中国东南部地区重要的铁路干线,北起[[江西]]鹰潭,南至福建厦门,全长705公里(含漳州支线11公里),在鹰潭与[[沪昆铁路]]交汇,另外,在南平市的来舟有一支线通往福州,称作来福铁路。鹰厦铁路于1954年动工兴建,1957年竣工通车,曾经长期是进入[[福建]]的唯一铁路线,也是在漳厦铁路拆除后福建境内的第二条铁路线。其途经地区多山且雨频,因此时有山崩爆发造成铁路中断事故。
 +
 
 +
2019年1月5日起,鹰厦线三明北至角美区间不再有客车经过。同时自2019年5月6日起至9月25日,原经由鹰厦铁路北段(来舟站)的旅客列车绕行[[ 峰福铁路]] 运行以减少受到汛期水害的可能性<ref>[https://www.sohu.com/a/223849545_655962 铁影 | 移山填海成,峥嵘一甲子——鹰厦铁路运转记其一],搜狐,2018-02-24</ref>
  
 
==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据说,鹰厦铁路的建设提议者是陈嘉庚先生。在中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作为闽籍爱国侨领的陈嘉庚,向大会提出修建福建铁路的提案并获得通过。后因朝鲜战争爆发未能实施,但获得了毛泽东的一个批示:“此事目前虽一时不能兼顾,但福建筑路的正确意见,当为彻底支持。”1951年国庆期间,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的张鼎丞向中央和华东局建议,尽快考虑修建鹰潭至南平的铁路,以解决福建出省通道的问题。为了福建的发展,也为了战备的需要,中央决定投 资5 亿元修建福建铁路。陈嘉庚闻讯,感奋不已,亲赴家乡考察线路。
+
 据说,鹰厦铁路的建设提议者是[[ 陈嘉庚]] 先生。在中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作为闽籍爱国侨领的陈嘉庚,向大会提出修建福建铁路的提案并获得通过。后因[[ 朝鲜战争]] 爆发未能实施,但获得了毛泽东的一个批示:“此事目前虽一时不能兼顾,但福建筑路的正确意见,当为彻底支持。”1951年国庆期间,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的张鼎丞向中央和华东局建议,尽快考虑修建鹰潭至南平的铁路,以解决福建出省通道的问题。为了福建的发展,也为了战备的需要,中央决定[[ 资]]5 亿元修建福建铁路。陈嘉庚闻讯,感奋不已,亲赴家乡考察线路。
  
 不久,铁道部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的批示,开始对福建建设铁路勘测设计,之后提出3个选线方案提交福建省讨论。省委认为,修建铁路应从长远考虑,固然应以国防为主,但必须结合福建的经济状况。比较3个方案后,认为“东线方案”(从鹰潭经邵武、南平、永安、漳州至厦门)为最佳,其理由除了军事意义和政治影响外,还有东线里程较西线、中线短,工程费用较省,而且东线吸引人口最多,货运量较大,并与浙赣线接轨便利,在货源流向上更合理,便于闽西北森林资源开发,又可以沟通闽东、闽中、闽南经济。后来,省委征求陈嘉庚的意见,陈嘉庚认同了“东线方案”。最后,中央批准“东线方案”,起点为鹰潭,终点为厦门,约700公里,预算投资55323万元。鹰厦铁路的建设就此确定,有其特殊的政治和军事意义。
+
 不久,铁道部根据[[ 毛泽东]] [[ 周恩来]] 的批示,开始对福建建设铁路勘测设计,之后提出3个选线方案提交福建省讨论。省委认为,修建铁路应从长远考虑,固然应以国防为主,但必须结合福建的经济状况。比较3个方案后,认为“东线方案”(从鹰潭经邵武、南平、永安、[[ 漳州]] [[ 厦门]] )为最佳,其理由除了军事意义和政治影响外,还有东线里程较西线、中线短,工程费用较省,而且东线吸引人口最多,[[ 货运]] 量较大,并与浙赣线接轨便利,在货源流向上更合理,便于闽西北森林资源开发,又可以沟通闽东、闽中、闽南[[ 经济]] 。后来,省委征求陈嘉庚的意见,陈嘉庚认同了“东线方案”。最后,中央批准“东线方案”,起点为鹰潭,终点为厦门,约700公里,预算投资55323万元。鹰厦铁路的建设就此确定,有其特殊的政治和军事意义<ref>[https://www.sohu.com/a/133447432_707596 鹰厦铁路:不复当年繁华,无愧峥嵘岁月],搜狐,2017-04-12</ref>
  
 
==修建历程==
 
==修建历程==
  
 鹰厦铁路起自江西省鹰潭,经资溪、福建省光泽、邵武、顺昌、沙县、永安、漳平至厦门,全长697.7公里;另有外洋至南平支线24.2公里,漳州至郭坑支线11.3公里,总计733.2公里,是华东地区出海的一条铁路干线。由铁道兵担负施工,1955年2月重点工程开工,1956年12月9日铺轨到达厦门。这条铁路对巩固东南海防,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军事与经济意义。
+
 鹰厦铁路起自江西省鹰潭,经资溪、福建省光泽、邵武、顺昌、[[ 沙县]] 、永安、漳平至厦门,全长697.7公里;另有外洋至南平支线24.2公里,漳州至郭坑支线11.3公里,总计733.2公里,是华东地区出海的一条铁路干线。由铁道兵担负施工,1955年2月重点工程开工,1956年12月9日铺轨到达厦门。这条铁路对巩固东南海防,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 军事]] 与经济意义
 +
 
 +
鹰厦铁路由北向南伸延,除鹰谭至上清、磹口至郭坑、冰厂至厦门约90公里较为平坦外,其余大部蜿蜒于崇山峻岭、河川峡谷之中。线路要穿越[[武夷山]],通过戴云山,跨越[[九龙江]]等水系,还要[[移山填海]],构筑一条跨海长堤,把被大海隔离的厦门岛同陆地连接起来,工程艰巨得复杂。
 +
 
 +
1954年第4季度,铁三、五、七师进入鹰潭至光泽120公里间进行施工准备;1955年2月21日,鹰潭至资溪60公里地段正式开工。4月下旬至5月底,铁一、二、十、十一师陆续从[[黎湛铁路|黎湛线]]调至鹰厦线;铁六师和独立桥梁团完成黎湛线收尾工程后,分别于9月和10月转入鹰厦线。参加鹰厦铁路修建的铁道兵部队计8个师1个独立团
  
鹰厦铁路由北向南伸延 谭至上清、磹口至郭坑、冰厂至 门约90公里较为平坦外,其余大部蜿蜒于崇山峻岭、河川峡谷之中。 线 路要穿越武夷山 ,通 过戴云山,跨越九龙江等水系,还 移山填海,构筑一条跨海长堤 把被大海隔离的厦门岛 陆地连接起来 ,工程 艰巨得复杂
+
1955年4月,[[王震]][[司令员]]、刘克技术副司令员率工作组同苏联专家一起 鹰厦线 调查 按1957年底 确定设计、基础、施工三方集中南平办公 由铁道兵党委统一领导。铁道兵领导机关于5月份由广西贵县移驻福建省南平。全线分为11个 工程 段,闽赣两省动员12万民工参加筑路
  
1954年第4季度 铁三 五、七师进入鹰潭至光泽120公里间进行施工准备;1955年2月21日,鹰潭至资溪60公里地段正式开工。4月下旬至5月底, 铁一 、二、十、十一师陆续从黎湛线调至 鹰厦 线; 六师和独立桥梁团完成黎湛线收尾工程后,分别于9月和10月转入鹰厦线 。参加 鹰厦铁 修建 铁道 部队计8个师1个独立团
+
1955年10月 中央军委副主席 国防部部长彭德怀要求 道兵再提前 年建成 鹰厦铁 。参加 路的 全体官 、职工、技术人员和民工响应号召,决心为实现提前一年通车而奋力拼搏。同时,采取改善设计,削减工程数量;集中使用[[机械]],保证重点工程;采用大爆破,加快施工进度;铺架作业中采取预架梁、预上碴、预铺枕等措施
  
1955年4月,王震司令员 刘克技术副司令员率工作组同苏联专家一起 赴鹰厦线调查 按1957年底通车要求 共同确定设计、基础、 施工 三方集中南 办公 由铁道兵党委统 领导 铁道兵领导机关于5月份由 广 西贵县移驻福建省南平。全线分为11 工程段 闽赣两省动员12万民工参加筑路
+
施工部队以“叫高山低头 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 展开劳动竞赛 掀起一个又一个施工高潮 施工 装备水 大部分施工作业要靠人力完成的情况下,发动群众提合理化建议,向重点难点工程发起一次又 次的冲击 经过 广 大军民1年零10 月的艰苦奋战,于1956年12月9日铺轨到达厦门 实现了提前一年通车的目标
  
1955年10月,中央军委副主席 国防部部长彭德 怀 要求铁道兵再提前一年建成 鹰厦铁路 。参加修路的全体官兵、职工、技术人员和民工响应号召,决心为实现提前一年通车而奋力拼搏。同时,采取改善设计,削减工程数量;集中使用机械,保证重点工程;采用大爆破,加快施工进度;铺架作业中采取预架梁、预上碴、预铺枕等措施。
+
==视频==
 +
===<center> 鹰厦铁路 相关视频</center>===
 +
<center>告别鹰厦铁路 、怀 鹰厦铁路</center>
 +
<center>{{#iDisplay:s0823ajnmkk|560|390|qq}}</center>
  
施工部队以“叫高山低头、河水让 ”的英雄气概,展开劳动竞赛,掀起一个又一个施工高潮,在施工装备水平低,大部分施工作业要靠人力完成的情况下,发动群众提合理化建议,向重点难点工程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经过广大军民1年零10个月的艰苦奋战,于1956年12月9日铺轨到达厦门,实现了提前一年 通车 的目标。
+
<center>鹰厦铁 全线恢复 通车</center>
 +
<center>{{#iDisplay:v0031g2qu79|560|390|qq}}</center>
  
 +
==参考文献==
 
[[Category:442 道路工程;鐵路工程]]
 
[[Category:442 道路工程;鐵路工程]]

於 2020年9月6日 (日) 04:15 的最新修訂

鷹廈鐵路,又稱鷹廈線,是中國東南部地區重要的鐵路幹線,北起江西鷹潭,南至福建廈門,全長705公里(含漳州支線11公里),在鷹潭與滬昆鐵路交匯,另外,在南平市的來舟有一支線通往福州,稱作來福鐵路。鷹廈鐵路於1954年動工興建,1957年竣工通車,曾經長期是進入福建的唯一鐵路線,也是在漳廈鐵路拆除後福建境內的第二條鐵路線。其途經地區多山且雨頻,因此時有山崩爆發造成鐵路中斷事故。

2019年1月5日起,鷹廈線三明北至角美區間不再有客車經過。同時自2019年5月6日起至9月25日,原經由鷹廈鐵路北段(來舟站)的旅客列車繞行峰福鐵路運行以減少受到汛期水害的可能性[1]

歷史背景

據說,鷹廈鐵路的建設提議者是陳嘉庚先生。在中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上,作為閩籍愛國僑領的陳嘉庚,向大會提出修建福建鐵路的提案並獲得通過。後因朝鮮戰爭爆發未能實施,但獲得了毛澤東的一個批示:「此事目前雖一時不能兼顧,但福建築路的正確意見,當為徹底支持。」1951年國慶期間,時任福建省委第一書記的張鼎丞向中央和華東局建議,儘快考慮修建鷹潭至南平的鐵路,以解決福建出省通道的問題。為了福建的發展,也為了戰備的需要,中央決定投資5億元修建福建鐵路。陳嘉庚聞訊,感奮不已,親赴家鄉考察線路。

不久,鐵道部根據毛澤東周恩來的批示,開始對福建建設鐵路勘測設計,之後提出3個選線方案提交福建省討論。省委認為,修建鐵路應從長遠考慮,固然應以國防為主,但必須結合福建的經濟狀況。比較3個方案後,認為「東線方案」(從鷹潭經邵武、南平、永安、漳州廈門)為最佳,其理由除了軍事意義和政治影響外,還有東線里程較西線、中線短,工程費用較省,而且東線吸引人口最多,貨運量較大,並與浙贛線接軌便利,在貨源流向上更合理,便於閩西北森林資源開發,又可以溝通閩東、閩中、閩南經濟。後來,省委徵求陳嘉庚的意見,陳嘉庚認同了「東線方案」。最後,中央批准「東線方案」,起點為鷹潭,終點為廈門,約700公里,預算投資55323萬元。鷹廈鐵路的建設就此確定,有其特殊的政治和軍事意義[2]

修建歷程

鷹廈鐵路起自江西省鷹潭,經資溪、福建省光澤、邵武、順昌、沙縣、永安、漳平至廈門,全長697.7公里;另有外洋至南平支線24.2公里,漳州至郭坑支線11.3公里,總計733.2公里,是華東地區出海的一條鐵路幹線。由鐵道兵擔負施工,1955年2月重點工程開工,1956年12月9日鋪軌到達廈門。這條鐵路對鞏固東南海防,發展國民經濟,具有重要的軍事與經濟意義。

鷹廈鐵路由北向南伸延,除鷹譚至上清、磹口至郭坑、冰廠至廈門約90公里較為平坦外,其餘大部蜿蜒於崇山峻岭、河川峽谷之中。線路要穿越武夷山,通過戴雲山,跨越九龍江等水系,還要移山填海,構築一條跨海長堤,把被大海隔離的廈門島同陸地連接起來,工程艱巨得複雜。

1954年第4季度,鐵三、五、七師進入鷹潭至光澤120公裡間進行施工準備;1955年2月21日,鷹潭至資溪60公里地段正式開工。4月下旬至5月底,鐵一、二、十、十一師陸續從黎湛線調至鷹廈線;鐵六師和獨立橋樑團完成黎湛線收尾工程後,分別於9月和10月轉入鷹廈線。參加鷹廈鐵路修建的鐵道兵部隊計8個師1個獨立團。

1955年4月,王震司令員、劉克技術副司令員率工作組同蘇聯專家一起,赴鷹廈線調查,按1957年底通車要求,共同確定設計、基礎、施工三方集中南平辦公,由鐵道兵黨委統一領導。鐵道兵領導機關於5月份由廣西貴縣移駐福建省南平。全線分為11個工程段,閩贛兩省動員12萬民工參加築路。

1955年10月,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部長彭德懷要求鐵道兵再提前一年建成鷹廈鐵路。參加修路的全體官兵、職工、技術人員和民工響應號召,決心為實現提前一年通車而奮力拚搏。同時,採取改善設計,削減工程數量;集中使用機械,保證重點工程;採用大爆破,加快施工進度;鋪架作業中採取預架梁、預上碴、預鋪枕等措施。

施工部隊以「叫高山低頭、河水讓路」的英雄氣概,展開勞動競賽,掀起一個又一個施工高潮,在施工裝備水平低,大部分施工作業要靠人力完成的情況下,發動群眾提合理化建議,向重點難點工程發起一次又一次的衝擊。經過廣大軍民1年零10個月的艱苦奮戰,於1956年12月9日鋪軌到達廈門,實現了提前一年通車的目標。

視頻

鷹廈鐵路 相關視頻

告別鷹廈鐵路、懷念鷹廈鐵路
鷹廈鐵路全線恢復通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