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龙汉山下探瑶寨(黄贵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龙汉山下探瑶寨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龙汉山下探瑶寨》中国当代作家黄贵方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龙汉山下探瑶寨

先读书后就业,再读书再工作。当过民办教师、中学教师,机关公务员、人民警察;一生漂泊,四海为家,清贫孤傲,知足常乐,以“风雨中做事,阳光下做人”为座右铭。历任中共富宁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中共文山州纪委常委、办公室主任,文山州药品监督局纪检组长,州供销社副主任、调研员等职。

在4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不论职务跌宕往复,读书写作是唯一的爱好,而散文创作却情有独钟,与寂寞的文字为伍,却依旧热爱炙热的生活,追寻生命中的光与热,先后在《文山日报》、《七都晚刊》、《春城晚报》、《含笑花》、《齐鲁文学》等公开媒体上发表散文200多篇,2013年11月,散文集《山谷笛声》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2018年11月,散文集《夕格山里的雪》由云南德宏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2021年6月,长篇报告文学《潽汀河畔担水人》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龙汉山下探瑶寨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龙汉山不是名山,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然而,它坐落在西洋江北岸,扼守在古“邕州道”(又称“滇粤古商道”)的要塞,与“宝月雄关”形成掎角之势,在风起云涌的历史长河中,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坐落在龙汉山下的烟子厂瑶寨,近百年来的岁月长河里,因其山水风光秀丽,生活宽裕,人才辈出,帅男靓女出众,担任公职人数多,而引起世人格外瞩目。然而,“烟子厂”这个寨名,却一直被人们误读,有些人望文生义、以讹传讹,说烟子厂是古时候人们烧石灰,满山遍野都是烟灰弥漫而得名。其实不然,在方圆十几平方千米的大山里,全部都是长满松树的土山,根本找不到天然石灰岩,哪有在这里烧石灰的道理?

相传,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广南知府茹仪凤奏请朝廷,在广南设立“府学”,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广南孔庙动工兴建,在此后的数十年间,广南府所辖区域读书人猛增,以致市面上的墨锭一夜告罄,大有“洛阳纸贵”之势。于是,广南城南大街市民唐氏看到了商机,他组织人员在现在的烟子厂山上,挖掘窑洞,砍伐古松木,提取松烟炱,办起了松烟墨加工厂,生产出来的墨锭、墨汁,源源不断地送往市场,满足了广大学子的习作之需,他也从中赚得盆满钵满。从此,这片郁郁葱葱的古老山林,被人们称之为“烟脂厂”。

时光如水,转瞬即逝。山河依旧在,毕竟东流水,时过境迁,往事依稀,三百多年的岁月,犹如梦境中的幻影,如今可以考证制作松烟墨的实物少之又少。2024年6月8日,根据村民小组长盘天荣提供的线索,我们在烟子厂瑶寨的山间,终于找到了烧制烟炱的窑洞遗址,窑洞及收集烟炱的槽沟清晰可辩,被烧结的泥土依旧坚硬如砖,烟炱槽从窑洞顶端一直向山腰延伸,这也许是唯一能够确证这段往事的实物了。松烟入墨,由来已久,宋朝是松烟墨技术的成熟期,其特点是浓墨无光,质细易磨,入水易化。正所谓:“松烟墨深重而不姿媚,油烟墨姿媚而不深重”的品质。曹植《乐府诗》曰:“墨出青松烟,笔出狡兔翰;古人感鸟迹,文罪裥改刊。”宋代晁贯之在《墨经》中描述:“自昔东山之松,色泽肥腻,性质沉重,品惟上上,然今不复有,今其所有者,才十余岁之松。”

在龙汉山上俯瞰大地,眼前空旷无垠、一目千里,沟壑纵横、山梁横亘,崇山峻岭蜂拥而来,烟子厂瑶寨镶犹如一颗玛瑙,嵌在绿色的山梁下,给大地增添光芒,美轮美奂的山水风光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而不能自持,顿生“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的意境。

烟子厂瑶寨的历史不长,顶多只有百余年时间。据资料记载,大约在清.光绪年间(约1890年),烟子厂瑶寨的先民盘圣玉一家,从现今的五珠乡云盘山村迁入,在茫茫无边的大箐头落脚后,征得广南城南大街唐氏同意,租用唐氏的荒山林地搭建茅草屋、种植地谷、小米和蓝靛,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后来赵姓、陆姓闻讯,又先后从今杨柳井龙哈村和富宁某地迁入,三姓人家再次合伙向唐氏租用更多的山林土地,从锅厂湾、水井湾直抵南甲河几百亩山地,如此,他们在这片箐沟里开垦荒山,发展生产,壮大实力,繁衍后代。民国四十七年腊月初五(1948年1月6日),唐氏后人唐声良因家有应急之需,决定将锅厂湾、水井湾等5个湾的山林土地,一次性杜卖到盘永昌、赵德安、盘贵能、陆开明等4户人家名下,并以价值中银1000元成交。

梦里依稀昨日泪,山间变换新主人。一夜之间,说变就变,烟子厂瑶寨的人,从过去无立锥之地变为现在有土地的主人,这一变变得简直让人不敢相信!几家人盘下这片大山后,凡事都可以自己做主,不再看地主的脸色行事了。于是,他们充分利用山势,平缓的地方开挖梯田,饮水灌溉,种植水稻;偏坡洼地则种植桐油、油茶、八角等经济作物,房前屋后种瓜种豆。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能够在寂静的龙汉山下,劈开出一方安身的栖息之所,真是“柴门寂寞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啊!一时间山寨出现了少有的生机,令多少山外村民羡艳不已,彰显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丰衣足食的景象,人们的脸上写满了幸福的笑容……

穷人顾眼前,富人思来年。经济学原理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古希腊普罗泰格拉也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所以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不无道理!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烟子厂人对子女入学读书的事又多了几分忧愁,思索着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有书可读?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时,一名自称是失散军人的人,迈着蹒跚的脚步走进了山寨,盘永昌见他谈吐不凡,不仅识字多、读音准,而且书写工整规范,料定他是一名识文断字的读书人,于是,经村民商议决定让他留了下来,安排他在瑶寨传习书法,辅导青少年读书,如此,戴家麟在这里一呆就是一辈子,直至上世纪50年代因病去世。盘天荣很有感触地说:“受戴家麟老师的影响,那一代人的毛笔字都写地很漂亮,后来寨子里的读书人,有的参加了土地改革、“四清”工作,有的走上人民教师岗位……”新中国成立后,应附近村寨的共同要求,上级批准在烟子厂设立一所完全小学,村民受教育年限不断增加,如今户均有大学毕业生1名以上,担任副县级职务的3名,被评定为副高职职称的4名,经商创业的后生更是不计其数。

在南甲河岸仰望长空,只见天空如蓝,白云悠悠,远山溪水潺潺,山水相映,山寨瑶家星罗棋布,如天空的点点繁星,洒落在溪水与山林之间,碧水与青山相依,绿屏与蓝天相衔,有“长天与秋水一色,孤鹜共落霞齐飞”的感慨……

走进烟子厂瑶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排排民居,一间间农舍,无序之中见有序,沿着山梁缓坡一字排开。一条条道路,一围围花台,随意之间见用意,顺着路沿洒落在房前屋后。2014年,一场脱贫攻坚战,在全国乡村拉开了序幕,烟子厂瑶寨也不甘落伍,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要求,从改造住房、扩宽道路、人畜分离做起,通过外出务工+绿色产业,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一条全长4千米的通村道路也全部硬化,全村68户人家已经住进了砖混结构的别墅,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空水氤氲绿葱茏,风吹溪客遍莲蓬;新新农舍笑欢浓,美丽乡村一梦中。”仿佛《美丽乡村》这首诗,是专门为烟子厂瑶寨而作似的!

烟子厂瑶寨,与六郎城旅游景区比邻,距离广南县城仅20余千米,依托瑶族传统文化、地道瑶家美食,与景区观光旅游业链接,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因基础设施滞后,文化传承场所简陋,一条与景区连接的通村道路,路面宽度不足4米,客车还不能直接进村。2024年4月16日,州政协主席到瑶寨调研时,亲眼目睹了瑶寨美景与基础设施的反差,决定在瑶寨举行院坝协商会,除了州县两级政协出资20万元外,再整合民族文化、“一老一小”等项目资金,改造老年活动中心、盘王文化传承馆及文化广场云南凌垭企业也闻风而动,有修复“邕州道”遗址的动议。如此真金白银的项目落地,给瑶寨与景区开启了“直通车”,届时人们在体验“徒步行走古商道”的同时,将亲身感受绚丽多姿的瑶族传统文化,品尝地道的瑶家美食,参与瑶寨“门包、门莎”的对歌……

家家户户瞳瞳目,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时代,新征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格局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变化,农村生活环境也日新月异,在健全村级社会治理机制的基础上,烟子厂瑶寨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丽![1]

作者简介

黄贵方,男,瑶族,云南省广南县人,大学本科毕业,1957年10月10日生,1972年9月参加工作,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7年8月退休,现为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山州瑶族学会会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