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漢山下探瑤寨(黃貴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漢山下探瑤寨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龍漢山下探瑤寨》中國當代作家黃貴方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龍漢山下探瑤寨

先讀書後就業,再讀書再工作。當過民辦教師、中學教師,機關公務員、人民警察;一生漂泊,四海為家,清貧孤傲,知足常樂,以「風雨中做事,陽光下做人」為座右銘。歷任中共富寧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中共文山州紀委常委、辦公室主任,文山州藥品監督局紀檢組長,州供銷社副主任、調研員等職。

在40餘年的職業生涯中,不論職務跌宕往復,讀書寫作是唯一的愛好,而散文創作卻情有獨鍾,與寂寞的文字為伍,卻依舊熱愛炙熱的生活,追尋生命中的光與熱,先後在《文山日報》、《七都晚刊》、《春城晚報》、《含笑花》、《齊魯文學》等公開媒體上發表散文200多篇,2013年11月,散文集《山谷笛聲》由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發行,2018年11月,散文集《夕格山裡的雪》由雲南德宏民族出版社出版發行,2021年6月,長篇報告文學《潽汀河畔擔水人》由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出版發行。

龍漢山下探瑤寨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龍漢山不是名山,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然而,它坐落在西洋江北岸,扼守在古「邕州道」(又稱「滇粵古商道」)的要塞,與「寶月雄關」形成掎角之勢,在風起雲湧的歷史長河中,卻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坐落在龍漢山下的煙子廠瑤寨,近百年來的歲月長河裡,因其山水風光秀麗,生活寬裕,人才輩出,帥男靚女出眾,擔任公職人數多,而引起世人格外矚目。然而,「煙子廠」這個寨名,卻一直被人們誤讀,有些人望文生義、以訛傳訛,說煙子廠是古時候人們燒石灰,滿山遍野都是煙灰瀰漫而得名。其實不然,在方圓十幾平方千米的大山里,全部都是長滿松樹的土山,根本找不到天然石灰岩,哪有在這裡燒石灰的道理?

相傳,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廣南知府茹儀鳳奏請朝廷,在廣南設立「府學」,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廣南孔廟動工興建,在此後的數十年間,廣南府所轄區域讀書人猛增,以致市面上的墨錠一夜告罄,大有「洛陽紙貴」之勢。於是,廣南城南大街市民唐氏看到了商機,他組織人員在現在的煙子廠山上,挖掘窯洞,砍伐古松木,提取松煙炱,辦起了松煙墨加工廠,生產出來的墨錠、墨汁,源源不斷地送往市場,滿足了廣大學子的習作之需,他也從中賺得盆滿缽滿。從此,這片鬱鬱蔥蔥的古老山林,被人們稱之為「煙脂廠」。

時光如水,轉瞬即逝。山河依舊在,畢竟東流水,時過境遷,往事依稀,三百多年的歲月,猶如夢境中的幻影,如今可以考證製作松煙墨的實物少之又少。2024年6月8日,根據村民小組長盤天榮提供的線索,我們在煙子廠瑤寨的山間,終於找到了燒制煙炱的窯洞遺址,窯洞及收集煙炱的槽溝清晰可辯,被燒結的泥土依舊堅硬如磚,煙炱槽從窯洞頂端一直向山腰延伸,這也許是唯一能夠確證這段往事的實物了。松煙入墨,由來已久,宋朝是松煙墨技術的成熟期,其特點是濃墨無光,質細易磨,入水易化。正所謂:「松煙墨深重而不姿媚,油煙墨姿媚而不深重」的品質。曹植《樂府詩》曰:「墨出青松煙,筆出狡兔翰;古人感鳥跡,文罪襉改刊。」宋代晁貫之在《墨經》中描述:「自昔東山之松,色澤肥膩,性質沉重,品惟上上,然今不復有,今其所有者,才十餘歲之松。」

在龍漢山上俯瞰大地,眼前空曠無垠、一目千里,溝壑縱橫、山樑橫亘,崇山峻岭蜂擁而來,煙子廠瑤寨鑲猶如一顆瑪瑙,嵌在綠色的山樑下,給大地增添光芒,美輪美奐的山水風光盡收眼底,讓人心曠神怡而不能自持,頓生「此景只應天上有,豈知身在妙高峰」的意境。

煙子廠瑤寨的歷史不長,頂多只有百餘年時間。據資料記載,大約在清.光緒年間(約1890年),煙子廠瑤寨的先民盤聖玉一家,從現今的五珠鄉雲盤山村遷入,在茫茫無邊的大箐頭落腳後,徵得廣南城南大街唐氏同意,租用唐氏的荒山林地搭建茅草屋、種植地谷、小米和藍靛,過着與世無爭的生活。後來趙姓、陸姓聞訊,又先後從今楊柳井龍哈村和富寧某地遷入,三姓人家再次合夥向唐氏租用更多的山林土地,從鍋廠灣、水井灣直抵南甲河幾百畝山地,如此,他們在這片箐溝里開墾荒山,發展生產,壯大實力,繁衍後代。民國四十七年臘月初五(1948年1月6日),唐氏後人唐聲良因家有應急之需,決定將鍋廠灣、水井灣等5個灣的山林土地,一次性杜賣到盤永昌、趙德安、盤貴能、陸開明等4戶人家名下,並以價值中銀1000元成交。

夢裡依稀昨日淚,山間變換新主人。一夜之間,說變就變,煙子廠瑤寨的人,從過去無立錐之地變為現在有土地的主人,這一變變得簡直讓人不敢相信!幾家人盤下這片大山後,凡事都可以自己做主,不再看地主的臉色行事了。於是,他們充分利用山勢,平緩的地方開挖梯田,飲水灌溉,種植水稻;偏坡窪地則種植桐油、油茶、八角等經濟作物,房前屋後種瓜種豆。在那兵荒馬亂的年代,能夠在寂靜的龍漢山下,劈開出一方安身的棲息之所,真是「柴門寂寞黍飯馨,山家煙火春雨晴」啊!一時間山寨出現了少有的生機,令多少山外村民羨艷不已,彰顯出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豐衣足食的景象,人們的臉上寫滿了幸福的笑容……

窮人顧眼前,富人思來年。經濟學原理認為,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是生產力最活躍的因素。古希臘普羅泰格拉也說:「人是萬物的尺度。」所以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不無道理!隨着生活條件的改善,煙子廠人對子女入學讀書的事又多了幾分憂愁,思索着怎樣才能讓孩子們有書可讀?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啊!正當大家一籌莫展之時,一名自稱是失散軍人的人,邁着蹣跚的腳步走進了山寨,盤永昌見他談吐不凡,不僅識字多、讀音準,而且書寫工整規範,料定他是一名識文斷字的讀書人,於是,經村民商議決定讓他留了下來,安排他在瑤寨傳習書法,輔導青少年讀書,如此,戴家麟在這裡一呆就是一輩子,直至上世紀50年代因病去世。盤天榮很有感觸地說:「受戴家麟老師的影響,那一代人的毛筆字都寫地很漂亮,後來寨子裡的讀書人,有的參加了土地改革、「四清」工作,有的走上人民教師崗位……」新中國成立後,應附近村寨的共同要求,上級批准在煙子廠設立一所完全小學,村民受教育年限不斷增加,如今戶均有大學畢業生1名以上,擔任副縣級職務的3名,被評定為副高職職稱的4名,經商創業的後生更是不計其數。

在南甲河岸仰望長空,只見天空如藍,白雲悠悠,遠山溪水潺潺,山水相映,山寨瑤家星羅棋布,如天空的點點繁星,灑落在溪水與山林之間,碧水與青山相依,綠屏與藍天相銜,有「長天與秋水一色,孤鶩共落霞齊飛」的感慨……

走進煙子廠瑤寨,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排排民居,一間間農舍,無序之中見有序,沿着山樑緩坡一字排開。一條條道路,一圍圍花台,隨意之間見用意,順着路沿灑落在房前屋後。2014年,一場脫貧攻堅戰,在全國鄉村拉開了序幕,煙子廠瑤寨也不甘落伍,按照當地黨委政府的要求,從改造住房、擴寬道路、人畜分離做起,通過外出務工+綠色產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萬元,一條全長4千米的通村道路也全部硬化,全村68戶人家已經住進了磚混結構的別墅,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空水氤氳綠蔥蘢,風吹溪客遍蓮蓬;新新農舍笑歡濃,美麗鄉村一夢中。」仿佛《美麗鄉村》這首詩,是專門為煙子廠瑤寨而作似的!

煙子廠瑤寨,與六郎城旅遊景區比鄰,距離廣南縣城僅20餘千米,依託瑤族傳統文化、地道瑤家美食,與景區觀光旅遊業鏈接,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但因基礎設施滯後,文化傳承場所簡陋,一條與景區連接的通村道路,路面寬度不足4米,客車還不能直接進村。2024年4月16日,州政協主席到瑤寨調研時,親眼目睹了瑤寨美景與基礎設施的反差,決定在瑤寨舉行院壩協商會,除了州縣兩級政協出資20萬元外,再整合民族文化、「一老一小」等項目資金,改造老年活動中心、盤王文化傳承館及文化廣場雲南凌埡企業也聞風而動,有修復「邕州道」遺址的動議。如此真金白銀的項目落地,給瑤寨與景區開啟了「直通車」,屆時人們在體驗「徒步行走古商道」的同時,將親身感受絢麗多姿的瑤族傳統文化,品嘗地道的瑤家美食,參與瑤寨「門包、門莎」的對歌……

家家戶戶瞳瞳目,總把新桃換舊符。新時代,新征程,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格局在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在變化,農村生活環境也日新月異,在健全村級社會治理機制的基礎上,煙子廠瑤寨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麗![1]

作者簡介

黃貴方,男,瑤族,雲南省廣南縣人,大學本科畢業,1957年10月10日生,1972年9月參加工作,198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7年8月退休,現為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文山州瑤族學會會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