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過好生態型春節(李家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過好生態型春節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過好生態型春節》中國當代作家李家武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過好生態型春節

春節,即中國農曆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歲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着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地方特色。如何過一個有意義的春節,這是許多人都在思考的問題。

在基本物質和文化條件滿足以後,過一個生態型的春節,是十分有意義的事情。這裡的生態不僅指的是自然生態,也包括社會生態、政治生態。什麼是過生態型春節呢?我想,就是在春節旅行、家庭團圓、採購年貨、走親訪友、朋友聚會、回鄉探親等過程中,時時處處多一份保護生態的意識,時時處處做愛護生態的事情,時時處處尊重生態的規律和法則,也時時處處享受優美自然生態、健康社會生態和良好政治生態帶來的福利,大家共同努力,一起呵護和享受頭頂藍天白雲、腳下壯美河山、身邊美好家園、清爽社會環境、平和安詳心境。這是我們新時代應該有的新型生活觀念和價值追求。

從自然生態來講,曾幾何時,每至春節,人們就集中消費,產生大量生活垃圾,對自然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從社會生態來看,曾幾何時,我們的春運既是一場人口的大遷徙,同時也是對自然生態的一次大考驗,火車站、長途汽車站的廣場、候車室里垃圾遍地、污跡斑斑,車廂里空氣污濁、雜物成堆。曾幾何時,我們的旅遊景點、廟會人潮湧動、水泄不通。曾幾何時,春節禮品過度包裝,反覆易手,造成嚴重浪費。曾幾何時,我們的鞭炮如雷、震天動地,造成嚴重污染……從政治生態來講,曾幾何時,春節成了一些人拉關係、走門道的可趁時機。酒局一場接一場,你來我往、你情我願,或「酒杯一端、政策放寬」,或「小酒喝得天天醉,喝壞了黨風喝壞了胃」。曾幾何時,春節成了一些人送禮的「好時機」,來者以拜年為由,態度誠懇殷切,受者不願傷了喜慶之氣,泰然自若,仿佛一沾上春節,違規的事情也罩上了合法的外衣……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開創了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在自然生態、社會生態和政治生態方面採取了有力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如今,再看我們的自然生態、社會生態、政治生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在自然生態方面,黨中央圍繞生態文明建設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愛護自然、保護自然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我國的自然生態環境取得了明顯改善,青山、綠水、藍天、碧野逐漸又回到了人們身邊,許多珍稀鳥類、動物又回到了棲息的家園,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相處。 在社會生態方面,黨中央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我國的發展質量和效益取得了飛躍,國內生產總值穩居世界第二位。在強大的經濟實力帶動下,我國高鐵、公路、橋樑、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過去出行難、出行貴問題得到了根本解決。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互聯網入村入戶,手機信號覆蓋農村,普通村民辦起了網店,商品賣遍全球,真可謂一網通天下。同時,住房、醫療、教育等社會保障力度持續提升,使得人們的生活質量有了極大提升,社會文化更加豐富,社會風氣更加清朗。 在政治生態方面,黨中央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制定了《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不斷加強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和紀檢監察機構改革,深化政治巡視,持續推進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實,堅持「打虎」「拍蠅」「獵狐」,加強專項治理民生等重點領域腐敗問題和作風問題,嚴懲黑惡勢力「保護傘」等,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面鞏固。過去逢年過節請客送禮的人沒了市場,廉潔過年成為大勢所趨。 「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們戰勝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每個人都不容易。」於是,不得不讓人將《求是》雜誌社機關黨委鄭黎明的《新時代怎麼過年?》這篇佳作輯錄以銘刻並勉勵世人。春風化雨、移風易俗。時代在變,人們過節的習慣也要改變。要適應新時代要求,過好生態型春節……

過時尚節。進入新時代、崇尚新風尚。當今社會,綠色環保文明已經成為人們普遍追求的生活方式和時代潮流,為了讓生態環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積極響應創建國家文明城市號召,推動社會文明進步,倡導使用電子爆竹、喜慶音樂等其它安全、環保的方式開展節慶活動;減少煙花爆竹燃放,不焚香化紙,抵制燎疳陋習;提倡用敬獻鮮花、植樹綠化、集體公祭、家庭追思、簽名祭祀、網絡祭祀等綠色文明的祭祀方式緬懷故人、寄託哀思,將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情感融入現代文明生活,共同掀起環保之風,守護藍天白雲,使人們的生活環境更加文明安全、更加潔淨宜居。

過健康節。春節期間,外出走親訪友儘量選擇綠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開或少開私家車,在距離合適的情況下,儘可能選擇步行、騎自行車等低碳健康出行方式,長途出行選擇乘坐火車、高鐵或飛機,降低私家車使用率,用實際行動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有效減少環境污染,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過節儉節。堅持理性消費,不購買過度包裝和污染環境的商品,外出就餐菜品適量,不搞盲目攀比、不浪費,不講大魚大肉、多少菜品,而是注重健康、和諧和溫情。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倡導「光盤」行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相互拜年,也要改陋習、樹新風,一條信息、一個電話、一聲問候,既綠色又文明。努力從自身做起,傳播「節儉過年、健康過年」的理念,使有節制過年蔚然成風。 過文明節。春節到了,四面八方回來的親人,無論是父母、兄弟,還是子女,大家要放下手機,面對面敘敘感情,通報一下自己的情況,說說自己的心裡話,把久違的真情撿拾起來。春節假期,也是學習的好時光,不能全用在走親訪友、吃吃喝喝上,而是要抽出時間用於學習,看一本好書,思考一些問題等,這同樣十分有益。還可以利用難得的回鄉走訪、親友見面等時機,了解情況,就某一方面進行調研。奮進新征程,一起向未來,共同凝聚起過好生態型春節的強大正能量。[1]

作者簡介

李家武,筆名佳茹(號稱襄陽作派),男,漢族,1962年2月生,湖北襄陽人,1982年9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大學畢業,現為中國作家庫認證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