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萬丈紅塵.一世煙火(蔡安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萬丈紅塵.一世煙火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萬丈紅塵.一世煙火》中國當代作家蔡安陽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萬丈紅塵.一世煙火

一束流光踏碎了世間紅塵萬丈;一抹嫣紅點綴了青陽春秋歲月;一齣戲劇演繹了石鼓山賢人佳話;一縷青煙描繪出瑞地古廟台閣。

歲月無聲,轉瞬流年。箋筆點墨,寫不盡世事滄桑,訴不清離悽苦離別。已過而立之年的我不喜外交,近來又頗感心浮氣躁,感時傷懷,便懷着對塵世的疑惑與不解孤身來到石鼓山上以求神靈明示。站在石鼓峰頭望滄波月上,風晴湖塔,青煙縷縷,星輝交映;林木蕭蕭宛如隔世的呼喚,在風中的婉轉徘徊,講述着一段段古之賢人的美談佳話;手指輕叩那如巨形戰鼓一般的嶙峋怪石,「咚咚」聲響,韻律悠揚,悅耳動聽。此時,破曉的晨光宛如聖潔的使者,洗去了所有黑暗與迷霧,將石鼓廟妝點,讓原本複雜的心在瞬間沉靜了下來,變得明亮、深遠而澄淨。

沿着山道一路走來,只見古木參天,巨石嶙峋,霧靄氤氳,風景秀麗。仰頭眺望,清晨的霞光已將整個廣場、殿堂、和廟宇,以及通往山頂的石階勾勒出來——石鼓廟赫然呈現。原諒我無法用語言形容此時此刻石鼓廟的神聖與莊嚴,只是感覺內心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所牽引,無比虔誠地走向石鼓廟。

來到石鼓廟前,幾個大字映入眼帘中柱寫道「石可補天經久煉,鼓能警世如時鳴」旁柱提有「脈接東瀛界遠,基從南宋朝興」。透過這些文字我忽然聯想到紅樓夢中的「通靈寶玉」不知石鼓山上這塊奇石是否也有過此般機緣。再看這始建於宋代的「石鼓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共占地10.5畝,這裡祠廟排列一如曲尺,中間是鄉賢祠,左邊為福佑真君廟,右側為仁福王廟,一列坐東朝西;而坐北朝南為順正王廟。每年前來進香朝拜的香客逾50萬人。此刻隨是上午,廟中便已經是人來人往,大家手持香燭,無論是花甲的,青壯的,花枝招展的,都無不虔誠的三叩九拜行禮,嘴裡還念念有詞,想必是有煩惱或期盼在向神靈訴說。古廟在悠揚鐘聲佛音和裊裊的輕煙中似乎有些朦朧,宛似道家仙境。正所謂「入門顧盼疑仙宮,鐘聲洞澈胸襟暢」。

聆聽仙樂,漫步於紅磚古厝之中,感受歷史文化的深厚沉積,享受廟中自然景觀與古建築的和諧輝映,品讀着每一尊神位相關的動人傳奇,給人帶來美好享受和雋永啟迪。至於青陽蔡氏先祖與凌雲王氏先祖,因何機緣共到此處,修建此廟卻早已無從考究。如今,石鼓廟經歷了幾個世紀的風霜雨露,磚瓦牆垣早已不是當初的模樣,幾次重建,幾次修葺,擴大了規模,刷新了色彩,然而無論外在如何變遷,它所承載的宗教文化,民族信仰卻從沒有改變過。

談起信仰,不得不說起順正王在晉江人民心中的地位。幾步走到順正王廟,抬頭可見蒼勁有力的幾個金燦燦大字——「順正大王廟」。走進大殿,其文有記「護國庇民靈鍾石鼓,由潮入晉像塑青陽;慈濟明威膺寵錫,帽袍印劍獎殊勛。」橫批「安邦定國,大王有靈,英靈千古,神通廣大,慶祝千秋。」石鼓廟中香火最旺的當屬順正大王,順正王相傳姓黃名志,原為宋代寶謨殿大學士蔡次傅的門客。黃志身懷絕技,據傳可以「驅瓮自行入水,養鵝食草不越界限」。此人仙逝後,其主人與里人商議,將其焚化,雕木為神,立廟祀之。其金身塑立於一口靈井上,臉醬紅色,目俯視,慈祥可敬,這便是我此時在石鼓廟所拜順正王神像。

說起順正王,生前之故事並不多見,而據石鼓廟《簽譜》記載,順正王立化為神後,護國庇民,多次在民族危難時刻顯應,屢受宋代和明代朝庭的褒獎。例如,宋恭宗德佑乙亥(公元1275),顯化助國,封為「江夏護國清遠上將軍武惠王」;辛巳(公元1281年)金兵入侵助國有功,封為「殿前太尉」;明代永樂間(公元1403至1424年),鄭和征琉球時,戰艦幾危,幸得神助,掃除海上倭寇,後被皇帝敕封為「慈濟顯應威烈明王」。明崇禎辛未(公元1631年),蔡次傅的裔孫蔡侃,奉詔出鎮巡撫雲貴、建昌、四川,平息賊寇,黃志顯化黃旗之號,身騎白馬助戰,蔡侃班師入朝奏請皇帝敕封為「順正府大王」,並授以帽袍、靴帶、劍印,以旌殊勛。順正府大王公因護國護民,屢建奇功,在閩南一帶有口皆碑,故其香火歷來長盛不衰。特別是農曆九月初五其誕辰日,成千上萬名海內外信徒紛紛前來,頂禮膜拜,「乞火添爐」,真可謂盛況空前。

燃一柱清香,不為其他,只為感激順正大王的庇護之恩。在神明腳下,忽然覺察自身的渺小,而那裝在心間的紅塵瑣事,更如香爐一側的細小塵埃,而我又何苦放大悲苦,自尋煩惱!心境也跟着豁然開朗起來。我想人們之所以如此虔誠的膜拜,這便是信仰的力量,而絕非迷信

「演戲酬神」是石鼓廟數百年來不變的習俗。石鼓廟戲台寬闊明亮,看台下設有整體的座椅板凳。可惜我來的並非時候,無緣一見石鼓廟戲劇演出的景觀。走出戲台已是晌午,陽光傾灑在石鼓廟中。朱色與金色交相輝映,色彩絢麗,一如我的心情也變得清澈透明。自古以來,寺廟便是歸隱、祈福、修心、養性之地,石鼓廟暮鼓晨鐘,香火繚繞,石鼓山更是鳥語花香,遠離塵埃。

萬丈紅塵不如一世煙火。當我們被凡塵俗世壓得喘不過氣的時候,不如輕裝上路,在歷史與宗教中尋求信仰,以淨其心,明其禮,知其行。

記石鼓廟。[1]

作者簡介

蔡安陽,漢族,晉江市梅嶺人,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