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齊著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東風齊著力》是一首現當代詩,當代詩亦稱新詩,是指五四運動前後產生的、有別於古典詩歌[1]的、以白話作為基本語言手段的詩歌體裁。
新詩在建立和發展過程中,受到外國詩歌較大的影響。這對新詩藝術方法的形成起了積極的作用。許多詩人在吸取中國古典詩歌、民歌和外國詩歌有益營養的基礎上,對新詩的表現方法和藝術形式,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產生了現實主義、浪漫主義、象徵主義多種藝術潮流,出現了自由體、新格律體、十四行詩、階梯式詩、散文詩等多種形式。眾多詩人的探索和一些傑出詩人的創造,使新詩逐漸走向成熟和多樣化。從五四運動以來,新詩一直成為中國現代詩歌的主體。
“ |
殘雪初消,和風徐轉,㬉意朝回。遊人屐齒,迤邐印蒼苔。 是處園林組繡,流鶯勸、且酌深杯。從今始、桃紅李白,相趁花開。 宛宛小闌隈。曾記得故人,執手徘徊。物華似舊,此樂竟難追。 幸使春江作酒,凝情盼、緩引尊罍。爭知道、浮蹤浪跡,不肯歸來。 |
” |
— [現當代]汪東 |
郭沫若
一般公認郭沫若是中國新詩奠基人。郭沫若1918年開始新詩創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女神》,並與郁達夫、成仿吾等組織「創造社」。
其《女神》是繼《離騷》[2]之後的又一面鮮艷旗幟。詩人像「天狗」似的吞食舊的一切,立志要做一個既往開來的「匪徒」,為了思戀祖國這位「年輕的女郎」而經常「站在地球邊上放號」。他用火山爆發一樣的熱情,召喚着中華民族的新生覺醒;他以盤古開天地的偉大氣勢催毀着舊宇宙;他以氣吞環宇的聲威雄猛地吶喊:「我是個無產者!」郭沫若,這位頂天立地的雄性「女神」,之所以像屈原一樣活在我們心裡,就因為「女神」不僅是五、四時代精神的典型象徵,而且是炎黃子孫立志脫胎換骨,振興中華的典型象徵,同時又是整個人類不斷破舊立新,嚮往美好前程的典型象徵。
參考文獻
- ↑ 中國古典詩詞的9種意境,全在這90首千古絕唱里,搜狐,2019-09-30
- ↑ 《離騷》的創作背景 屈原寫離騷的背景故事,搜狐,2022-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