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獻學概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文獻學概要》,文獻學著作。鄭鶴聲、鄭鶴春合著。1933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1983年上海書店據商務印書館本複印。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7章。第1章導言,申明中國文獻的地位與世界潮流之趨勢,為全書大要。第2章結集,認為結集是文獻學上最重大的事業,主要講歷代著錄及分類,並及典籍損失。第3章審訂,認為「結集而不施以審訂,則無以取精而用宏、擇要而棄微」,本章主要講孔子、劉向及乾隆時的文獻校訂工作。第4章講習,認為講習是發揚文獻光輝的手段,「結集表也,審訂里也,講習則表里相兼者也。」本章主要講周代教育、兩漢南北朝經學、隋語佛學、兩宋理學、明儒心學、清儒總積。實為中國文化小史。第5章翻譯、第6章編纂、第7章刻印,認為「自外學輸入而後有翻譯之事業,自印刷發明而後有編纂之規模,皆吾國文獻學上之偉大紀念物,並次而論之。」本書原有私家藏書一章,因篇幅太長,獨立為《中國地方藏書小史》一書。本書根據馬端臨「文獻」的定義,「以結集、編纂、翻譯謂之文,審訂、講習、印刻謂之獻,敘而述之故曰文獻學。」(《例言》)本書是對中國文獻的結集、整理、流傳及其意義的系統總結,是早期文獻學專著之一,在文獻學研究史上有其重要性。
作者介紹
鄭鶴聲(1901—1989),原名松表,又名松彪,改名鶴聲,號鳴皋,後改萼蓀,浙江諸暨人,1920年考入國立南京高等師範文史地部,畢業後先後任大學院編審、國史館纂修兼史料處長。1949年後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還有《中國史部目錄學》、《司馬遷年譜》、《班固年譜》、《杜佑年譜》、《袁樞年譜》、《亞洲諸國史匯目》、《四庫全書簡說》、《鄭和遺事匯編》等多種著作行世。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1],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2]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中國文獻學概要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論文)百科全書的編纂體制與體例,道客巴巴,2015-07-08
- ↑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