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斑岩銅鉬礦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斑岩銅鉬礦床》,介紹中國斑岩銅(鉬)礦床的專著。芮宗瑤等著。1984年地質出版社出版。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分21章,約50萬字。第1章緒論,介紹了斑岩銅(鉬)礦床的一般概念。以下各章可分為4個部分。第2—12章為第1部分,從斑岩銅(鉬)礦床的時空分布、構造—岩漿的關係、斑岩地質特徵、岩石化學、微量元素、雲母系列、鉀長石有序度、熱液蝕變、礦石、流體包裹體和穩定同位素等方面,論述了中國斑岩銅 (鉬)礦床的特徵。第13—16章為第2部分,綜述了中國玉龍礦帶、德興礦田、多寶山礦田和長江中下游礦帶的地質特徵。第17、18章為第3部分,討論了中國斑岩銅 (鉬) 礦床的分類、成礦機制和建立玉龍成礦模式。第19—21章為第4部分,評述了含礦斑岩和非含礦斑岩的鑑別、斑岩銅礦的頂與底以及礦帶(區)和礦床評價諸方面的標誌。
本書提出了中國斑岩銅 (鉬)礦床的分布和成因的見解,探討了銅 (鉬)斑岩的岩漿起源、礦質遷移富集等重要理論問題,建立了玉龍成礦模式,解決了斑岩銅 (鉬) 礦床蝕變帶鉀長石與水白雲母的實際平衡條件,建立了評價含礦斑岩與非含礦斑岩的8條標誌等,對該類型礦床的理論研究和找礦勘探工作起了促進作用。
作者簡介
芮宗瑤,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1]、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2]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大多數著作反映實際情況,符合歷史發展趨勢,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也有不正確的、非科學的;但都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對所收著作,從其特徵、版本、作者生平、規模、主要內容、學術或藝術價值、社會作用等方面作出了簡要的詮釋。
視頻
中國斑岩銅鉬礦床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高考知識積累: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區別,新東方高考網,2020-06-01
- ↑ 文學流派及其主要作品,道客巴巴,20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