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現代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開國大典

歷史沿革: 建國會議與開國大典

主 條 目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中國現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的歷史,分為新民主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兩大歷史階段。這一時期也是中國人民建立政權、鞏固政權、探索與發展中國,使中國走向富強、民主、自立的一段發展史。

1949-1952是由半殖半封的社會形態轉為新民主主義社會,經濟上由半殖半封的殘破經濟轉為多種所有制並存發展得到恢復的新民主主義經濟;政治上推翻大地主大買辦的獨裁政權轉為中共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人民政協代行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角色。

1953-1956是由新民主主義社會改造為社會主義社會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時期。經濟上經過三大改造由多種經濟並存到公有經濟占據統治地位,工業化開始起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建立;政治上第一屆全國人大的召開和憲法的頒布標誌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開國大典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並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都定於北平,自即日起改名北平為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公元,今年為一九四九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決定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五星紅旗,象徵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

9月29日,會議通過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會議代表全國人民的意志,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組織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並一致同意以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的政治基礎。在普選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之前,政協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9月30日下午三點,會議開始,先以整個名單付表決的方法,一致通過已經協商的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共180人;然後,以無記名聯記投票的方法,選舉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的主席、副主席和委員。檢票期間,全體代表到天安門廣場舉行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典禮,然後回到會場聽取選舉結果。會議主席宣布,毛澤東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當選為副主席,其他56人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議舉行了簡單的閉幕式。

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以後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慶節。

社會主義制度

西藏正式和平「解放」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中國經歷了長期的動亂與戰爭,社會矛盾尖銳,經濟水平落後,貨幣貶值,交通運輸不暢。建國後,一個全面模仿蘇聯工業化模式的共產主義社會便迅速建立起來。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在經過五次大規模戰役後,雙方進入膠着狀態。1953年7月27日雙方簽署停戰協定。

1951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達成《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西藏正式和平「解放」。至此,中國領土除台灣和其他一些海島及香港澳門等地外,全部獲得解放。

在1950年代早期,政府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農村土地集體化以及社會改革。新的政府成功地抑止了通貨膨脹、重振經濟,並且建立起了因戰火而受到嚴重損害的工業體系,也因此得到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廣泛支持。中國共產黨對當時中國人民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大影響:共產黨獲得了廣泛民意支持,政府根據黨的政策靈活應變,黨的基層組織深入到中下層勞工、婦女以及其它群眾中。從1953年開始,我國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和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即三大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到1956年,我國基本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我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進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文化基礎。但是,在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中,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要使中國在15年或更短的時間內,在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方面在十年內超過英國、十五年內趕美國(所謂「超英趕美」),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號召大家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發揚敢想敢說敢幹的精神。社會上出現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口號。會後,全國各條戰線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會議,確定了一工農業生產的高指標。

當時的人們普遍看輕那些強調技術規範的專家,批評他們為「右傾主義」、「三脫離」等。其後,全國興起了大煉鋼鐵運動,宣稱要在15年或更短時間內「超英趕美」。面對有人對冒進的指責,有人發起反冒進,故毛澤東為了反反冒進,提出「大躍進」以阻冒進的指責,希望能在短期內快速提升工業和農業產值。大躍進的結果是災難性的:基層為達到不可能的目標,虛報、謊報、誇大實際產出。農業上,由於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等一些領導人錯誤的認為,合作社規模越大,越能發展生產力;公社化也是加速建設社會主義,並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最好形式,所以將原有的農業合作社改組成2.6萬多個 人民公社,99%的農民加入到組織中來。原有正常的經濟體系被破壞,農業產值大幅度減少。其特點是「一大二公」,「一平二調」1960年開始的三年經濟困難更為國民經濟雪上加霜,農村大批人口面臨饑荒。同時,在思想上「左」的錯誤泛濫成災,浮誇風盛行。

此時中蘇關係也開始出現裂痕,修正主義的爭論,最終在1959年尖銳化。蘇聯撤走了在華的所有人員,並且停止對中國的技術協助,中國的工業幾乎因此完全停頓。中蘇兩國的矛盾之後又迅速公開化,兩國在國際論壇上公開翻臉。1960年冬,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開始糾正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並且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隨即在劉少奇周恩來陳雲鄧小平等的主持下,制定和執行了一系列正確的政策和果斷的措施,這是這個歷史階段中的重要轉變。1962年1月召開的有七千人參加的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中的經驗教訓,開展了批評和自我批評。1966到1976年是給黨和國家帶來嚴重災難的文化大革命

真理大討論

毛澤東去世後,華國鋒接管職務,逮捕了 四人幫。1977年 中共十一大,華國鋒當選為中央主席。在這一時 期,文化大革命結束,國家由亂到治,經濟開始復甦,同時大批在文革期間被打倒的幹部得以重新工作,從而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

鄧小平在1977年重新出山,再次恢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職務,並在黨內安排了許多自己的支持者。1978年底召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史的偉大轉折。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宣布採用和平方式統一祖國的方針,1979年以後,中國走上了更加務實的發展道路。原先被打擊的一大批知識分子、學者恢復了工作。1980年,平反冤假錯案,為黨史最大冤案(劉少奇)平反;為影響最大、涉及人數最多的」右派」平反。

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徹底否定了文革。葉劍英發表《關於台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的談話。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偉大構想。

改革開放

1979年,在中共中央「指導下」,全國農村逐步開始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即「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試辦經濟特區。

改革開放初期,引進外資基本上處於嘗試階段,主要來源是外國政府貸款。引進外資,提供免稅優惠期,合作辦廠。學習吸收國外企業資本管理營銷方法。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加速了對外貿易發展,提高了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外資促進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有效彌補了國內建設資金的不足,促進了國內技術進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動了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以勞動密集型的加工項目和賓館、服務設施等第三產業項目居多。到二十世紀90年代中後期,外商投資的重點,從紡織輕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到電子通訊業、汽車製造化學工業等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

1980年,1月16日中共中央召集幹部會議。鄧小平作《目前的形勢和任務》的報告指出,80年代我們要做三件大事:一是在國際事務中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二是台灣回歸祖國,實現祖國統一;三是要加緊經濟建設,就是加緊四個現代化建設。這三件事的核心是現代化建設。

1982年農村改革開始如火如荼的行進,承包生產責任制在農村得到普遍推廣,農業生產大幅提高,農民收入大幅增加,困擾中國多年的糧食問題得到大幅度解決。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鄧小平致開幕詞提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大會確定在20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目標。

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批轉沿海部分城市座談會會議紀要,決定進一步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6月22日、23日鄧小平會見香港工商界訪京團和香港知名人士鍾士元等談話時指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設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台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在1984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35周年的閱兵式上,鄧小平站在天安門城樓面對全國人民和外國使節發表重要宣言:中國到2001年,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達到1042美元,基本解決溫飽問題,實現小康社會。1984年12月19日,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中英聯合聲明在北京正式簽訂。聲明決定香港將於1997年7月1日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1984年,中國城市改革全面展開,重點是國有企業改革。

1985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長江、珠江三角洲和閩南廈漳泉三角地區座談會紀要》,決定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廈漳泉三角地區開闢沿海經濟開放區[1]

1987年3月26日中葡兩國政府草簽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聲明於翌月13日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做《沿着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報告。報告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了中共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制定了到下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並提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任務。

中國與世界的聯繫也更加緊密。美國總統尼克松在1972年2月首度訪華。1973年雙方同意互設聯絡處,增加聯繫。中國與英國法國日本等國的關係也明顯改善。在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71年10月25日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標誌着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受到主要國際組織的承認。

197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建立外交關係。鄧小平上台後出訪了多個西方國家,1979年,他訪問美國,與卡特總統會晤。

市場經濟

1992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 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江澤民作《加強各民族大團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攜手前進》的講話,提出了90年代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務。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 鄧小平以普通黨員的身份視察武昌深圳珠海廣州上海並發表重要的「南巡講話」,講話提出:「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只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誰要改變三中 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老百姓不答應,誰就會被打倒。」;「判斷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寫進黨章。

1992年後,改革開放的路線基本確定,中國進入了一個周邊國際環境基本和平,國內社會穩定,經濟長期快速增長的階段,「八五」計劃、「九五」計劃、「十五」計劃均得到了全面實施和基本完成。

新時期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行使主權。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2年11月,在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一中全會上,胡錦濤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 ;2003年3月,在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胡錦濤當選為國家主席。2008年8月8日,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舉行,2010年,上海世博會成功舉行,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2]。2013年3月,全國人大十二屆一次會議開幕,習近平當選國家主席,張德江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克強任國務院總理。

2011年中國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大事件

1949年—1956年

政治方面

1 追殲殘敵,剿匪作戰,和平解放西藏,使全國領土基本解放。
2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1950年~1953年)
3  鎮壓反革命運動。
4 「三反」「五反」運動。

經濟方面

1 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經濟
2 穩定物價,統一財經。
3 合理調整工商業。
4 政府領導人民恢復和發展生產。
5 土地改革
1953年,中共提出「 一化三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總任務,制定「一五」計劃
1953年~1956年 三大改造,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
1953年~1957年 「一五」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
1954年秋一屆全國人大召開,制定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文化方面

2008年在北京舉辦 奧運會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1956年 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即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
貫徹「雙百」方針以後的優秀作品。
老舍的話劇《茶館》; 郭沫若的歷史劇《蔡文姬》;楊沫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電影《早春二月》。

1956年~1966年

政治方面

1.中共八大
2.反右派鬥爭嚴重擴大化,「反右傾」鬥爭

經濟方面

1.「 大躍進」 (一次錯誤)
2.人民公社 (一次錯誤)
1960年冬,黨中央開始糾正農村工作中「左」傾錯誤,提出國民經濟八字方針
1962年初,中共召開七千人大會,總結「大躍進」的經驗教訓,領導人自我批評。

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 (一次嚴重錯誤)
導火線:1965年 姚文元發表《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的文章
全面發動:1966夏,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十一中全會發表兩個文件
全國動亂:以1967年初的上海「一月奪權」為開端; 二月抗爭(又被反革命集團稱為二月逆流)堅決反對這種行為。
調整整頓: 九一三事件後,周恩來和鄧小平先後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進行調整、整頓
走向結束: 四五運動奠定群眾基礎:1976年10月,華國鋒葉劍英粉碎「四人幫」 即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
文革期間國民經濟受到嚴重影響,損失達5000億元,但社會還是有緩慢發展。

1977年~1978年

徘徊中前進的兩年
「徘徊」:黨中央主要領導人繼續犯「左」的錯誤,指導思想沒有改變,經濟建設急於求成
「前進」:教科文事業面貌一新,國民經濟較快恢復,真理標準問題討論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1978年~今

1984年,六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闡述這一構想的《 政府工作報告
1984年中英兩國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1997年7月1日,中國正式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1987年中葡簽署關於澳門問題聯合聲明,1999年12月20日,中國正式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3]
1980年後海峽兩岸交流日益頻繁,但由於台灣內分裂傾向發展和外國反華勢力的干涉,嚴重阻礙了和平統一的進程

文化方面

體育事業也在逐步發展
許海峰獲得第一塊奧運金牌
2010年 廣州亞運會
2010年 上海世博會
2014年南京 青奧會
2022年 北京冬奧會,同年杭州將舉辦 亞運會

科技

發射神舟系列飛船
北斗全球定位系統組網初步成功
遼寧號航母(第一艘航母)入列
系列國產戰機服役[4]

視頻

中國現代史相關視頻

中國現代史大事年表自測
中國近現代史—中共黨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