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泓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泓線(midstream of channel):河流各橫斷面(過水斷面)表面最大流速點的連線,又稱豀(xi)線。深泓線(thalweg):河流各橫斷面(過水斷面)最大水深點的連線,又稱溪線。深泓點:河流斷面最大水深處。沿深泓線的斷面為河道縱剖面。
- 中泓線(midstream of channel):
- 河流各橫斷面(過水斷面)
- 表面最大流速點的連線,又稱豀(xi)線。
- 深泓線(thalweg):河流各橫斷面(過水斷面)最大水深點的連線,又稱溪線。
- 深泓點:河流斷面最大水深處。
- 沿深泓線的斷面為河道縱剖面。
生態危機
在自然條件下,由於環境的變化,會出現生態系統的演替。但如果變化過快,也會出現大量物種滅絕的危機,如恐龍在不到一萬年的時間內全部滅絕;火山爆發造成當地生態系統的滅絕,都是生態危機。但最常見的是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局部地區的生態系統嚴重破壞,多處生態系統的破壞導致整個生態圈的結構和功能紊亂,最終會威脅人類本身的生存和發展。
生態危機的潛伏期不易被人們發現,一旦形成則很難再恢復,需要付出多年的努力和幾十倍到幾百倍的代價才能消除危機的影響。由於濫墾濫牧,在美國、蘇聯、中國都出現過「黑風暴」現象,水土流失、沙漠擴大、水源枯竭、氣候異常、森林消失等生態危機都是由於人類不適當的活動造成的。生態危機造成的物種滅絕則永遠也無法恢復,目前人類造成的生態危機還包括全球變暖、酸雨、臭氧層破壞,已經造成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全球生態危機已經威脅到90%以上的生物物種。
生態危機的概念最早出現在1972年羅馬俱樂部的一份報告的第一頁,科學家將人類所遭遇過的歷次生態危機做過劃分,其時間跨度從史前直到現代,並且對未來做出了預測。
編號 | 名稱 | 時間 | 原因 | 解決途徑 |
---|---|---|---|---|
1 | 史前期乾旱化 | 公元前300萬年 | 氣候乾旱化 | 類人猿出現 |
2 | 採集資源貧乏化 | 公元前3萬至5萬年 | 採集資源不足 | 栽培植物的生物建設措施 |
3 | 過度狩獵大型動物 | 公元前1萬至5萬年 | 人類狩獵 | 原始農業、畜牧業 |
4 | 灌溉土地荒廢 | 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1世紀 | 粗放灌溉導致土地資源減少、土壤鹽鹼化 | 非灌溉土地 |
5 | 植物資源與產品不足 | 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 | 土地資源減少、技術落後 | 工業革命、新農業技術 |
6 | 全球性環境污染、資源枯竭 | 20世紀中後期 | 過度資源利用、多種技術排放 | 能源供給技術、清潔生產、生態化措施 |
7 | 全球性熱動力污染 | 已經開始 | 全球氣候變化 | 限制能源利用、預防溫室效應、尋求生態化途徑 |
9 | 全球生態穩定性破壞 | 預測 | 全球生態系統平衡破壞 | 生態價值優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