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環碼頭巴士總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環碼頭巴士總站
圖片來自itsfun

中環碼頭巴士總站(英文:Central (Ferry Piers) Bus Terminus)是香港一個巴士總站,位於中環六號碼頭對面。

車站配置

  • 現時總站有四條雙坑,780113071260391947全部使用雙坑。

總站路線資料

城巴7號線

石排灣 ↔ 中環碼頭 該路線是香港第一條巴士路線,由1921年起營運至今。

城巴11、511線

11 中環碼頭 ↺ 渣甸山 提供渣甸山來往銅鑼灣、灣仔、金鐘及中環的巴士服務,於1954年10月1日起投入服務。

511 大坑徑 → 中環碼頭 1994年5月16日投入服務,現由城巴營運,輔助11線的服務。

城巴12線

中環碼頭 ↺ 羅便臣道 該路線提供半山區(堅道、西摩道及羅便臣道)來往中環的港鐵接駁巴士服務,於1955年8月16日起投入服務。

城巴71P線

深灣 → 中環碼頭 該路線提供深灣、香港仔及田灣前往薄扶林道、上環及中環渡輪碼頭的巴士服務,於1982年11月16日起投入服務,只於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提供服務,為城巴71線的特別班次。

新巴91線

鴨脷洲邨 ↔ 中環碼頭 海怡半島(美康閣) → 中環碼頭(特別班次) 該路線提供鴨脷洲邨、利東邨及香港仔來往薄扶林道、上環及中環渡輪碼頭的巴士服務,於1982年11月16日起投入服務。

新巴94線

利東邨 ↔ 中環碼頭 該路線提供利東邨及香港仔來往薄扶林道、上環及中環渡輪碼頭的巴士服務,於1989年11月16日起投入服務,只於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提供服務。

過海隧道巴士307線

大埔中心 ↔ 中環碼頭 於1990年代初期,為舒緩漸趨飽和的九廣東鐵及地鐵,運輸署、九巴及中巴建議開辦多條由新界往港島的早晨特別線,而該路線在計劃之時,原本命名為304號線,最後正名為307號線,於1991年8月12日起投入服務。

過海隧道巴士603、603P線

603 平田 ↔ 中環渡輪碼頭 該路線提供藍田及油塘一帶來往灣仔及中環的特快過海隧巴服務,回程並途經金鐘及銅鑼灣,該線早於東隧未通車時便已計劃開辦,原稱403,來往油塘及灣仔,但東區海底隧道通車後,卻沒有立即開辦,直至藍田南部的碧雲道一帶開始發展,該處公屋及居屋開始入伙,才正式開辦,並正名為603,由九巴獨家經營,於1994年6月30日起投入服務。

603P 中環渡輪碼頭 → 平田 2000年8月31日起投入服務,是603線的特快班次,不經銅鑼灣一帶。

過海隧道巴士N681線

中環碼頭 → 馬鞍山市中心

新巴722線

耀東邨 ↺ 中環碼頭 該路線提供耀東邨來往灣仔及中環的特快巴士服務,是老牌東區走廊特快路線,於1984年6月8日配合東區走廊第1期(銅鑼灣至太古城段)通車投入服務,初時來往鰂魚涌及金鐘站,祇於平日繁忙時間提供服務,1995年2月4日起延長至耀東邨,2010年5月15日起,起訖點改為此站。

城巴780、780P線

780 柴灣(東) ↔ 中環碼頭 該路線提供柴灣來往灣仔及中環的特快巴士服務,是老牌東區走廊特快路線,於1984年6月8日配合東區走廊第1期(銅鑼灣至太古城段)通車投入服務,初時來往柴灣(新廈街)及中環(永和街),祇於平日繁忙時間及假日日間提供服務,1985年6月22日起配合常安街的柴灣(東)巴士總站啟用而遷往該處。

780P 興華邨 → 中環碼頭 於2004年5月31日投入服務,取代原有的新巴781線,只於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提供服務,為城巴780線的特別班次。

中環碼頭

中環碼頭英語:Central Ferry Piers),全稱中環渡輪碼頭,位於香港香港島國際金融中心對開的海旁,一直沿海濱延伸至上環金鐘,為香港島橫渡維多利亞港兩岸及來往香港多個離島的主要渡輪碼頭。中環碼頭經數次整合,結合了政府碼頭卜公碼頭統一碼頭大會堂碼頭愛丁堡廣場碼頭中環天星碼頭)和皇后碼頭的功能,使到中環大部份渡輪服務均集中在一處,香港海事博物館也位於中環碼頭東部。

歷史

中環碼頭位置貼近交易廣場。填海之前,該處原有合稱港外線碼頭卜公碼頭統一碼頭。卜公碼頭原址位於《中區填海計劃》第1期的地營運來往尖東屯門大嶼山愉景灣的航線,統一碼頭原址於港景街統一碼頭道附近。兩座碼頭拆卸前,經營港外線碼頭航線及維多利亞港內航線,包括往佐敦道碼頭大角咀碼頭等目的地;此外,更有開設荃青快線,來往荃灣青衣島;至1990年代,因為乘客量銳減而停辦。

受到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影響,原有的港外線碼頭停止服務,所有離島線在1995年遷往中環1至7號碼頭。愛丁堡廣場碼頭於2006年11月12日搬遷至位於民光街民耀街交界的中環7號和8號碼頭,毗連的大會堂碼頭則提供來往愉景灣尖東碼頭的飛翔船渡輪服務,隨後遷往中環8號碼頭東翼(已經停航)。皇后碼頭作為公眾碼頭功能亦在2007年4月26日起被中環9號碼頭所取代。

上蓋發展

1994年7月,行政局同意由油麻地小輪申請發展中環碼頭4至7號的上蓋物業,小輪公司原計劃在中環環頭興建四座西式帆船物業﹐造價成本為36億元﹐其後更改設計為中式帆船,並將建費3億元,並在碼頭上蓋預留樁柱。雙方因補地價問題方面出現造分歧,港府在1995年12月提出27億元補地價費用,油麻地小輪於1996年5月還價20億元。在亞洲金融風暴後,油麻地小輪更指補地價減至七億元才算合理。1998年6月政府主動將補地價降至17億元,但小輪公司在7月卻還價1億9100萬元。政府於1998年7月21日要求油麻地小輪回覆是否繼續經營渡輪業務及補地價,但小輪公司在8月14日公接納政府建議。1998年8月15日,行政會議決定停止與油麻地小輪就中環碼頭發展計畫進行磋商,並把其經營的12條航線連同天星小輪經營的紅磡至中環航線服務分為8組作為公開招標,中環碼頭上蓋發展計劃因而擱置。

2005年1月5日,新渡輪共建維港委員會提出改善中環碼頭海旁的初步概念設計,建議政府斥資6.6億元,分兩期進行美化工程,興建一條多功能、設有商場和食肆的長廊連接新天星碼頭(7號及8號碼頭)和2號碼頭,以園林綠化和文化藝術品裝飾的平台連接碼頭區和國際金融中心。為了令渡輪營辦商透過租務增加收入,香港政府曾經考慮在中環4至6號碼頭上蓋增建一層,讓營辦商出租作餐廳或零售業務,從而增加非票務收入及匯聚人流。但是海濱事務委員會批評建碼頭設計平庸,提議加入開放式餐飲空間,以增加建築物的透視度,另外有委員提出3座碼頭天台層可以有不同風格的創意設計。加建後碼頭的零售業務可以增加渡輪公司的非票務收入,但是土木工程拓展署官員指出,暫時難以評估新設施所帶來的收益是否能夠補貼票價。

2012年,土木工程拓展署對原來的碼頭設計作出改動,將天台層改成有360度環視的觀景台,遊人除了可以欣賞海濱景致,亦可以回望山景。5層的碼頭建築中,第3、4層均作零售、餐飲及休閒用途。2013年,香港政府計劃動用6億970萬港元於同年11月開始為中環4、5及6號碼頭各額外興建一層半樓層(採用比較透明及環境保護的設計,具備流線型的特點,各樓層均提供休憩用地),以增設餐飲及零售空間,以賺取船務外的非票務收入,補貼渡輪服務的營運,並且翻新或者改裝現有樓層,頂層一半面積將會可以供予公眾作為休憩用途,5號碼頭工程將會率先於2015年完成,其後為4及6號碼頭。工程完成後,將會可以提供12,600平方米的商用建築樓面面積,作為餐飲、零售及其他與海濱有關全的用途。

2013年2月21日,海濱事務委員會港島海濱發展專責小組開會,討論由營運及管理中環7號碼頭的天星小輪有限公司提出的建議,作為未來發展。建議提出,利用中環碼頭連接大樓地下約1,627平方米的空間,開設以售賣香港平民化特色熟食為主的夜市,成為「上環大笪地」。天星小輪認為,此舉能夠方便公眾外出尋訪美食,亦可以成為吸引遊客的新景點。此外,中環碼頭一帶的廉價美食並不多,加上位於香港海事博物館即將正式開幕,成為中環碼頭的新景點,認為是契機增加中環碼頭一帶的活力。按照初步構思,夜市可以容納逾10間特色食肆,每晚可以凝聚約2千人,開放時間平日由下午5時至凌晨,周末及假日則提早至上午11時開放,同樣於凌晨收市。有關食肆將會設有枱椅,晚行朝拆,確保碼頭空地早上回復原貌,不會影響人流往返碼頭。天星小輪公司指出,若果有關部門支持建議,公司將會制訂詳細的計劃及訂定招租安排[1]

2013年5月20日,計劃動用6億970萬元,年底起開始在中環四、五、六號碼頭各加建一層半樓層,以增添餐飲、零售賺取額外非票務收入補貼渡輪服務,並在現有樓層進行翻新或改裝工程,頂層一半面積會供公眾作休憩用途,工程將於2015至2018年分期完成加建工程完成後,可提供12,600平方米的商用建築樓面面積,將用作餐飲、零售及其他與海濱有關的用途。但直到2019年初,有關計劃仍未進行。

參考文獻

  1. 中環碼頭 擬搞大笪地. [2013-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