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藏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藏經》,中國古代綜合性醫書。今本3卷 (或著錄1卷、2卷、3卷)。舊題漢華佗撰,撰年未詳。現存最早為 《古今醫統正脈全書》本,尚有明清刻本20餘種,195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鉛印本。日本有寬保2年 (1742) 刊本。書名「中藏」系取 「寶而藏之」之意。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全書由2部分內容所組成,前一部分為醫論,凡49篇,着重論述了臟腑生成,疾病的寒熱虛實與脈象之間的辨證關係,並記載了古代望面色以判斷疾病順逆、生死預後的經驗。所論內容多內科雜病,如陰厥、勞傷、傳屍、中風偏枯、腳弱、水腫等,多有見地。在外科病的論證方面,也頗多精闢之處。如發現生於鼻下唇周圍之疔,容易出現 「憎寒頭重,狀若傷寒,不思飲食,胸膈滿悶,喘促昏冒」等見證,啟示預後不良,主張「急治」,完全符合現代外科學觀點。對癰疽的病因病機,創 「五臟六腑蓄毒」論,並據此倡用攻下清熱法,廣為後世外科臨床所接受。其他如婦、兒、五官、骨傷等科的常見病的論述,亦多詳明。後一部分介紹了各科病證治療方劑60餘首,這些醫方大多立方嚴謹、實用,有些醫方不見於同時代其他醫書,故頗為後世醫家所重視。
本書並非後漢華佗所著,乃託名之作。對此前人作過許多考證,其主要依據是:1.原書載鄧處中序文言得書之經過,顯然是荒誕之談,難於盡信; 2.《唐志》只著錄吳普輯《華氏藥方》而無「中藏」之名,以「藏」名書者概始於唐;3.書中地黃煎一方載山藥而不書薯蕷者,據云是避宋英宗(趙曙)之諱;4.醫方中所用之太平錢,無疑是出自宋代;5.此外,書中有蒼朮與白朮之分,與古方「術」迥異,這種分法較早地見於南北朝人陶弘景。所以,較為可信的推測是,此書初成於六朝人之手,宋時尚有流傳,但內容多殘而不全,復經宋代醫家重輯而成。儘管如此,但由於《中藏經》內容廣博,議論高深,論脈尤精,故一直被看作是中醫古籍中的善本。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1]、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2]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中藏經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高考知識積累: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區別,新東方高考網,2020-06-01
- ↑ 文學流派及其主要作品,道客巴巴,20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