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阮

中文名稱:中阮

外文名稱:zhongruan

別稱:阮咸琵琶

類型:弦樂器

所屬樂器:直項琵琶

所屬國家:中國

定弦:Gdgd

改良中阮種類:低音大阮、中阮、小阮、高音小阮

是"阮咸","阮咸琵琶"的簡稱。彈撥樂器。古琵琶的一種。現在使用的改良阮分為五種:低音阮、大阮、中阮、小阮、高音阮。四弦,有品,按十二平均律裝置。定弦為:低音阮E1A1DG;大阮DAe;中阮Gdgd1;小阮gd1a1。音域可達兩組半。 中阮為中音樂器,音色恬靜、柔和、富有詩意,與秦琴相似,在合奏中常擔任演奏旋律或描句,具有動人的效果;擔任伴奏時,豐富的節奏變化更能突出樂曲的特點,在樂隊中採用兩個以上中阮分部演奏和聲,會使彈撥樂器組的中音聲部更為豐滿。阮相傳是魏晉名士阮咸以擅長彈奏琵琶著名,他完成了改革,所以後人稱之為阮咸琵琶。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中阮

外文名稱:zhongruan

別稱:阮咸琵琶

類型弦樂器

所屬樂器:直項琵琶

所屬國家:中國

定弦:Gdgd

改良中阮種類:低音大阮、中阮、小阮、高音小阮

基本概述

阮由漢代琵琶衍變而來,其歷史悠久,音響富於特色。漢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張騫出使烏孫國,烏孫王昆彌與漢通婚,在烏孫公主出嫁前,漢武帝為她做了一件樂器以解遙途思念之情,此樂器便是"阮",古代稱之為"秦琵琶"。長期以來,阮始終保持着古老的風格與形式,近幾十年來,阮的改革和演奏藝術發展的很快,有高音阮、中音阮、低音阮等多個聲部,而自成一族樂器。

阮由琴頭、琴頸、琴身、弦軸、山口、縛弦和琴弦等部分組成。琴頭和琴頸是用兩塊硬質木料膠合而成,琴頭頂端多飾以民族風格的雕刻,琴頸上粘有指板,指板上嵌有24個音品,品按十二平均律裝置。

琴身是一個呈扁圓形的共鳴箱,由面板、背板和框板膠合而成。在面板上膠有縛弦和開有出音孔。弦軸有4個,除用普通弦軸外,也可用齒輪銅軸。琴弦使用絲弦、腸衣弦或金屬弦,阮上張四條琴弦。在這族樂器中,按尺寸可分為大、中、小三種形制。中阮為中音樂器,音色恬靜、柔和、富有詩意,與秦琴相似,在合奏中常擔任演奏旋律或描句,具有動人的效果;擔任伴奏時,豐富的節奏變化能突出樂曲的特點,在樂隊中採用兩個以上中阮分部演奏和聲,會使彈撥樂器組的中音聲部更為豐滿。

阮的演奏技巧,原來比較簡單,演奏時以撥片彈之,經過現代的發展,阮右手的指法已有彈、挑、勾、抹、扣、劃、輪、拂、分、搖、掃、滾等30多種,左手指法也有泛、打、帶、滑、推、拉、吟、紋等10多種。

  • 類別

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倍低音阮

  • 新舊阮不同之處

從古時的十二品、十三品增加到二十四品,

即擴大了演奏的音域;又由過去的純律改為十二平均律,使阮與其他樂器的互動配合更加融洽與諧和。

阮的演奏技巧不是很複雜,演奏方法及符號與柳琴大致相同,多用撥片彈奏。右手彈法有彈、挑、雙彈、雙挑、掃弦、拂弦、輪、摭指琶音等;左手有按音、揉弦、吟弦、打弦、帶弦、滑音、撥弦等。小阮主要用於演奏旋律;中阮、大阮、低阮主要擔任和聲伴奏。四種阮的音色圓潤而豐厚,頗具特色,並且自成一族。在樂隊中可起強有力的作用。現在的民族管弦樂隊中主要使用大阮和中阮。

阮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彈撥樂器,至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了。

西晉的"竹林七賢"之一阮咸善彈此種樂器,因此後人稱之為"阮咸"或"阮咸琵琶"。

王昭君出塞時所彈的琵琶實際上就是今所說的阮,而並非的琵琶。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在詩中寫到:"掩抑復淒清,非琴不是箏。還彈樂府曲,別占阮家名。古調何人識,初聞滿座驚。"可見阮在唐代的影響。至宋代阮咸簡稱為阮,此名稱沿襲至今。

由於阮音色圓潤,渾厚,音域寬廣,因此古代就已成為獨奏,合奏、重奏的主要樂器。

現如今阮已形成系列化,有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倍低音阮,是名副其實的阮族。阮咸起源於秦漢,鼎盛於唐宋,沒落與明清。秦朝時,幾十萬人修長城,交談不能用喊,後來就做了個鼓,一搖就知道該吃飯了。大家都住在一起,要娛樂,所以就在鼓上面安了個弦。從這個樂器繁衍出兩個樂器,一個是三弦,一個是後來人做成木頭的秦琵琶。到漢代,漢武帝嫁烏孫公主時,漢武帝命樂器師製作出能在馬背上彈、便於攜帶的樂器。到三國時期,管弦樂器基本形成系統。這種樂器在唐代發展,直到周朝就以竹林七賢阮籍的侄子、阮鹹的名字命名。再到唐宋時,阮已經非常普及了,貴族家庭都有一把。宋太宗會彈阮,不僅如此,還作曲、做樂器,給大臣來彈。但阮在明朝逐漸消失,清朝已找不到這樣的樂器,徹底失傳。

它是琴箏的共體,它能彈出古箏的味道,又有古琴的手法。[1]


當時國內的民族樂團已有"阮"這種樂器,但並非"起源於秦漢,鼎盛於唐宋,沒落與明清"的真正的阮咸。阮的製作方法此前已失傳近百年。1952年,中央歌舞團民族管弦樂隊成立,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國內專業民族樂隊,樂隊找到了在日本正倉院收藏的阮的照片,並按圖索驥。照片上的阮,琴體上印有黑色花紋,在當時被誤解為鏤空。因此,建國後製作的阮都有一個鏤空。

演奏技巧

阮的演奏技巧,原來比較簡單。隨着樂器的改革,如今逐步得到豐富。我國許多音樂學院先後開設了阮的專業本科,大阮和中阮的獨奏曲也相繼湧現。經過演奏者的繼承、實踐、移植和創造,右手的彈法已有彈、挑、勾、抹、扣、劃、輪、拂、分、搖、掃、滾等30多種,左手指法也有泛、打、勾、帶、滑、推、拉、吟、紋、揉等10多種,顯著提高了阮的藝術表現力。

樂曲內容

中阮原創獨奏曲(9級以上)stommy.blogspot.hk

參考資料

相關視頻

中阮教學《阮(族)歷史》初學中阮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