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銅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銅像坐落於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首批5A級旅遊景區的九華山。1995年開始籌建,由頂峰國際規劃設計公司承擔景區規劃設計,聖像主體高99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露天地藏菩薩大銅像,是九華山國際性佛教道場的標誌性景觀[1]。
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銅像,像身高度84米,加上蓮花座底盤高度99米,整個銅像連同底座高155米,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佛教造像之一。地藏菩薩為比丘相,右手持錫杖,左手持摩尼寶珠。面向西北方,端莊慈祥,以示「昭示眾生,國泰民安」。
規模
主體結構
名稱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銅像。
時間1995年開始策劃建造。
高度像身高度84米,加上蓮花座底盤高度為99米,錫杖高109.9米,整個銅像連底座高155米,是世界上鑄造最大最高的佛教造像。
造型地藏菩薩為比丘相,右手持錫杖,左手持摩尼寶珠。面向西北方,端莊慈祥,以示「昭示眾生,國泰民安」。
材料佛體12000平方米總面積,全部為洛陽銅加工集團專利[2]耐蝕亞金銅(俗稱18K合金或者仿金銅)鑄造。由2390塊銅鑄件焊接而成,重約1000餘噸。
錫杖、寶珠設計為內藏燈光照明。
菩薩頭部光環設計為利用現代光電手段產生背光,夜間熠熠生輝。
菩薩銅像底座為3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高45米。
奇觀該銅像的巧妙之處在於其選取的角度,銅像背東面西,以獅子峰為背景,每當太陽升起時,從正面看霞光萬道,而且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時節還會形成獨特的「佛光」現象。
技術銅像採用洛銅集團的專利技術——耐蝕亞金銅合金,即仿金銅製造技術。
配套建設
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銅像景區以地藏菩薩露天大銅像為核心,分內、外明堂、小西天和佛學院三個功能區。
內明堂以銅像主體為中心,通過依山就勢的自由布局,體現出人人都具備的淳樸、自然的佛性,功能上以朝拜為主。
外明堂滿足觀光休閒功能,景區以盤長和圓為元素形成完美構圖,並通過優美的生態景觀和多種文化藝術形式使遊客感悟佛教文化、地藏文化。
小西天主要滿足遊客禮佛功能。
佛學院主要滿足佛教研究及教學功能。
寓意
地藏菩薩露天銅像高99米,與九華山99座山峰、金地藏享年99歲的寓意相一致。
功能
九華山地藏菩薩巨型銅像底座3層。
第一層為面積1400平方米的禮佛堂,可舉辦各種佛事活動。
第二層為展覽廳,集中展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的來歷以及四大菩薩的修行等佛教故事。
第三層為信徒提供各種型號的地藏菩薩銅像的微縮複製品。
遊人可以乘坐電梯直達蓮花座觀光。
銅像體內共分12層,除必備的設備外,主要用於珍藏佛教各種珍寶,如舍利子、佛教法器、書畫等文物,不對遊客開放。
意義
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銅像的建造具有以下重大意義:
①九十九米地藏銅像是九華山風景區的一個標誌建築,是拉動九華山柯村新區快速發展、擴大景區容量的重要工程。
②是加速柯村新區開發,構建「大九華、大旅遊、大產業」的發展格局,實施九華山"二次開發、二次創業"的標誌性重點工程。是九華山成為國際級旅遊勝地的重要舉措。
③對於進一步拓展九華山的對外影響,促進池州乃至安徽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④以佛結緣促友好,地藏菩薩銅像不僅能促進安徽與韓國佛教界的交流,對中韓兩國經濟和文化的交流也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⑤對弘揚地藏精神和佛教文化,振興佛教名山,使九華山成為國際性佛教道場有着重要作用。
總之,九華山鑄造地藏菩薩露天大銅像,是九華山佛教史、中國佛教史乃至世界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增輝江山、莊嚴國土的萬年之計,是中國宗教藝術的一大創舉。
建造
選址
1995年以來,在有關部門支持配合下,九華山佛協認真進行了選址察看工作,先後選了8個地址。經過專家認真討論,逐步縮小範圍,去粗取精後選址大覺寺。
後來,由於原定選址大覺寺地段地形複雜,環境容量太小,不足以顯現地藏菩薩的莊嚴神聖,九華山佛教協會經過重新踏勘和反覆研究比較後,最後確定柯村獅子峰地段為大銅像建設的最佳位置。
九華山地標性的筆架山和獅子峰構成地藏菩薩大銅像背倚的雄偉底景,景區格局大氣,陰陽融凝,林木秀蔚,生氣充盈,是生態良好和景觀優美的形勝之地。
視頻
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銅像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九華山,一座名揚天下地藏菩薩」大願文化」與自然景觀的蓮花佛國,搜狐,2021-01-17
- ↑ 國家專利申請流程是怎樣的? ,搜狐,2019-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