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江縣陶淵明紀念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九江縣陶淵明紀念館,位於江西省九江市九江縣沙河街東北隅。是歷史人物紀念館。為紀念東晉詩人陶淵明而建立。1985年7月30日開館。館址原是陶靖節(淵明)祠。該祠江南民居風格,1982年按原貌遷建於今址,祠內原有塑像、匾額楹聯、石刻得到了全面修復。2005年,在陶淵明誕生1640年之際,九江縣投資30多萬元對紀念館按照原貌進行了再次修復。修復後的陶淵明紀念館分為陶公墓、陶靖節祠、歸來亭等景點。

基本介紹

館址原是陶靖節(淵明)祠。該祠江南民居風格,1982年按原貌遷建於今址,祠內原有塑像、匾額、楹聯[1]石刻得到了全面修復。2005年,在陶淵明誕生1640年之際,九江縣投資30多萬元對紀念館按照原貌進行了再次修復。修復後的陶淵明紀念館分為陶公墓、陶靖節祠、歸來亭等景點。

展廳展館

陶淵明紀念館有四個陳列:陶靖節祠 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展出有歷代名人題寫的匾額、對聯等。

《陶淵明生平事略陳列》

展出詩人生平業績、活動路線、遺蹟圖片、大事年表等。

《淵明資料陳列》

歷代各種版本的《陶淵明集》、中外專家學者陶學專着以及歷代書畫名家詠陶書畫珍品等。

《九江縣歷史文物陳列》

展出本縣上自商周下迄明清的精品歷史文物(分「古文化遺址」、「古城址」、「古墓葬」、「流散文物」、「全縣文物保護單位」五個部分),特別是魏晉南北朝墓葬的隨葬品。

青瓷權

南朝,高6.5厘米、底徑10.5厘米,重813.4克。古潯陽城出土。館內的「陶淵明生平事略陳列室」收藏和展出有關陶淵明的圖表、照片、家譜和歷代陶學專着、名人書畫300多件,線裝《陶淵明集》30多部,其中,最早的為清康熙十一年(1672)蔣薰本。

歸來亭

這裡的「歸來亭」與石鐘山的「歸去亭」遙相呼應,是為紀念陶淵明,他41歲辭去彭澤令是從湖口(古彭澤)那邊離開,後又回到故里(古柴桑)。趙孟頫這幅對聯:「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歸去來兮辭》)。意思是白雲無意中滑出山巒,鳥飛累了也知道回還。陶淵明從29歲出任江州祭酒,到41歲辭去彭澤令前後共十三年。在這期間,他「一心處兩端」游移於進退仕隱之中,心情常常是矛盾苦惱的。當他一離開官場,就象出籠的鳥那樣,感到輕鬆自由。

陶靖節祠

陶靖節祠:又名陶淵明祠,位於江西九江縣沙河街東北隅蔡家窪(即陶淵明紀念館區內)。原祠坐落面陽山靖節先生墓左前麓。始建於北宋宣和初年。元末兵燹軍民侵廢為田,明正德八年(1513年)斷復產業。嘉靖十二年(1533年),九江知府馬紀受巡按御史李循義檄令,拿出官銀,命同知黃敏才督工重建,約於十七年竣工。清乾隆元年(1736年)和民國十年(1921年)均有較大的修葺,1959年11月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因故經國家和省文物主管部門批准,按原貌遷建於今址。今祠坐東北向西南,正脊高6.6米、面寬10.75、通深22.9米,面積約250平方米。明清江南民居風格,磚木結構,抬梁式列架,駱駝式山牆;內分前後兩進,中有天井,側配耳室、廂房;中部各開耳門通菊葡、柳巷。

陶淵明墓

陶淵明墓,坐落在江西九江縣馬回嶺鎮面陽山南坡。元末兵亂墓坍,墓山他姓竊葬;明正德八年(1513年)斷復產業,重整墳塋;清乾隆元年(1736年)、道光九年(1829年)、民國十年(1921年)和建國後均有較大的修葺,現保存完好。因故暫且未開放。墓地四周蒼松環抱,層林迭翠,環境清幽。1995年值陶淵明誕辰1630周年之際,為便于海內外學者遊人觀瞻、憑弔,我縣按其原貌復修了陶淵明墓系列工程,包括牌坊、神道、碑亭等紀念設施,有山有水,環境也好(如圖)。

館藏實力

該館占地1600平方米。館內辟有《陶淵明生平事略陳列》,收藏和展出有關陶淵明行蹤的圖表、照片、家譜和歷代陶學專着、名人書畫 300多件。線裝《陶淵明集》30多部,最早為清康熙十一年 (1672) 蔣薰本。該館附有《九江縣歷史文物陳列》,展出陶淵明生活年代及其居地柴桑、尋陽城址出土的文物。

視頻

九江縣陶淵明紀念館 相關視頻

九江:陶淵明紀念館裝扮一新迎遊客
游陶淵明紀念館_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