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隱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書隱樓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黃浦區天燈弄77號,是上海市區僅存的一座較為完整的大型清代建築,也是上海市唯一一座私產性質的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它由榜眼沈初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所建,他擔任過《四庫全書》館副總裁、軍機大臣、江西學政、兵部尚書、左都御史等職。書隱樓占地面積為2272平方米:57,建築面積為2107.52平方米。
歷史沿革
書隱樓由浙江平湖的榜眼沈初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所建,他擔任過《四庫全書》館副總裁、軍機大臣、江西學政、兵部尚書、左都御史等職:57。後轉給陳氏。明末清初,陳氏家族家道中落,陸明隨後收購了此樓。清嘉慶四年(1799年),沈氏家族將其轉售給了趙氏:154;光緒七年(1881年),趙氏家族將其轉售給力航海貿易家郭紳,現仍為郭氏後裔私宅:228。文化大革命時,其大廳中被工廠占用,而且工廠設計並不合理,10餘米高的磚牆大約開裂了20餘厘米,破壞嚴重:58。此後書隱樓西部新建的房屋導致整座建築地基下沉,封火牆開裂,房屋傾斜,但後方的雙層樓房仍然完好無損。
20世紀50年代,北京建築科學院太湖流域居民調查組的工作人員曾參觀過書隱樓,他們認為這樣精緻的民間宅第在太湖流域很罕見。1987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將書隱樓列為了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4,1995年,區人民政府對其展開了初步的修復,2004年市文管會再次對其進行修復。雖然經過政府人員的多次修復,但建築依舊損毀嚴重。樑上的飾件和木雕等物已經無法修復,欄杆、隔窗、漏窗和匾額等物被亂扔在地上,隨處可見。2003年,颱風威馬遜還刮塌了書隱樓的幾間廂房[2]。新聞晨報曾經表示由於修復耗資巨大,而產權又不屬於國家,對象是一所私宅,所以全面整修的方案很難通過,而郭氏後人曾經表示稱「『書隱樓』損壞非我郭氏的人之過,乃『文革』中建廠、造反衝擊之過也」。
建築結構
書隱樓的平面布置為三合院型,共有五進和70多個房間,前部的一至三進設有大廳、轎廳、船廳、話雨軒和戲台,後部的四進與五進則置有二進式的雙層樓房和居住樓等,整個建築四周被3.6丈高的封火牆包圍。位於第四進的藏書樓為五開間,樓上所懸的匾額「書隱樓」由沈初建立。
書隱樓的磚雕藝術尤為珍貴,樓前的儀門頭刻有「周文王訪賢」的長卷磚,門頭上有一塊匾額,上題「古訓是式」,匾額兩旁刻有「王母騎青鸞翱翔雲間」、「穆天子朝觀西王母」和「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的三組磚雕。花廳旁的花牆洞門上則刻有另一幅磚雕「鳳穿牡丹」,門框邊刻有松鼠和葡萄。牆上的漏窗,「騎馬逐鹿」和「二仙遊山」兩個立體鏤雕圖案中心。書隱樓的東部和西部各有兩塊磚雕屏風牆,東牆刻有「三星祝壽」圖,西牆上鐫「八仙遊山」圖,此外周邊還刻有圖案「福壽」。除了磚雕外,木雕同樣很出彩。木雕的題材包括風景、三國故事等等,分布範圍包括梁枋、斗拱等處。
視頻
書隱樓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當文物保護遇上私有產權,書隱樓困局如何解,新浪
- ↑ 破敗不堪迎颱風 清代書隱樓成"風雨樓"令人憂,東方網,20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