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二十七歲的生活的歌(40)(董雅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二十七歲的生活的歌(40)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二十七歲的生活的歌(40)》中國當代作家董雅倩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二十七歲的生活的歌(40)

女孩子的總被人比作花,但過了二十五歲似乎就已經過了最燦爛的花期。所以女孩總是很忌諱談論生日這個話題,仿佛每一個生日都會帶走她們剩下不多的青春與夢想。我也害怕歲月的流逝,害怕時間在臉上刻下代表衰老的皺紋,害怕自己變成賈寶玉口中的死珍珠和魚眼睛。可生與死、孕育與逝去本就是自然界不可違背的規律,內心的狀態有時比年齡更能夠反應一個人生命的維度與廣度。

十四年前的校園,樹木桌椅、走廊、黑板報、籃球架,一切如舊時光里本來的樣子,只是不見舊膠片裡的那些人.行走在微冷的北風裡,物是人非滄桑感襲上心頭,多想回到小時候天真又迷濛。今日開學,回校看望我的恩師,她是一個典型的四川女人,柔弱嬌小卻不失智慧溫柔。路過熟悉的教學樓,偶遇站在講台上的你與坐在教室里的你們,我不禁有些感概,因為從你們那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裡我仿佛看到了十四年前的自己,彼時我還只是青澀的少女,彼時老師還是芳齡二八的女郎,而如今時間如此殘忍的將我們分離,歲月又如此輕易地改變了我們的容顏,但不管時光再怎麼流逝,不管我走到哪裡,我心中依然記得這個地方,依然記得我們曾經在這裡生活學習的歲月。

古語有云十載寒窗苦讀,細細數來小學七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我的寒窗竟然整整陪伴了我二十個春秋,直至我走上講台。

前不久我的一個學生問我:「老師,我們為什麼要學習,讀書到底有啥用?」我自認也算是伶牙俐齒,但是在那一刻,我竟有些無言以對。便給她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14年前我們班的一個小女孩,一個來自農村的有些靦腆、內向、不太敢講話、甚至有些自卑的胖女孩。或許她應該感到自卑,因為無論是內在和外在,還是金錢和家世她都不具備。她總是穿着寬鬆的t恤再套上一件肥大的外衣,在人群里里默默地低頭走過,在同學們討論當年最流行的偶像劇或者說起周五的快樂大本營又請來哪位明星時,她低頭不語,因為在她的世界裡除了家裡的那片小小竹林就是各種農活和書里的各種故事,對於這些所謂的潮流與時尚她其實並不知道,當然,也不想知道。

她的興趣在讀書,她想知道的是老師在第一堂語文課上講的一篇文章《山的那邊是什麼》,雖然成都平原不怎麼見得到山,但她依舊渴望知道成都平原以外的世界是什麼樣。從此,語文老師在她的心裡埋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這顆種子在她的心裡悄悄地生根,悄悄地發芽,她知道自己一定會走出這方小小的天地,見到世間更多的有趣的事和人,更真切地體味到人生在世的樂趣與意義,她的方法唯有認真讀書。雖然她愛讀書也刻苦學習可成績卻並不出眾。

一次因為生病休學一個月,回校時教務主任說這落了一個月的課程,留級吧,要不你會跟不上的。女孩有些委屈,眼淚在眼眶裡直打轉,拚命地忍住不讓她流出來,可憐巴巴的望着站在一旁的班主任,也是她的語文老師,老師很是為難,站在一旁躊躇着,最後還是為女孩求情說:我覺得她可以的。那個老師可能不知道就是因為她的這一句話,改變了這個女孩的一生。正是這份信任給了女孩無窮的動力,讓她變得不再自卑,不再羞怯,她開始在課堂上勇敢地舉起雙手,課下走進老師的辦公室詢問不懂的問題。那一次半期考試,雖然缺席一個月,但是她的語文仍舊取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績。接着她好像在學習上開了竅,一路開掛,披荊斬棘,從年級里默默無聞的中等生衝刺為中考全校前三的黑馬,成為五百畢業生中可以自主擇校的三個人之一。老師和小夥伴們都驚呆了,只有她自己知道那個「渴望知道山的那一邊是什麼」的夢想和語文老師對她的鼓勵與信任之於她的這種改變是多麼的至關重要。

後來這個小女孩順利成為國家重點高中的一員,在無數個為高考奮鬥的日日夜夜中,每一次精疲力竭想要放棄時總有一個聲音在心底縈繞「你不是想要知道山的那一邊是什麼,你不是不想讓你的語文老師失望嗎?那麼,再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下」。再後來這個女孩考入大學,選擇了師範專業,因為她想像她的語文老師一樣通過自己影響那些渴望知識、渴望改變命運的人。再後來女孩又考上了研究生,她一直堅信讀書一定能夠讓她看到「山的那一邊是什麼」,在文學和歷史的浩淼海洋里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看到不一樣的個體在歷史舞台上抒寫一曲曲生命的禮讚。

畢業前夕,考博還是工作這成了困惑她的一個問題,儘管教授願意推薦這個女孩去國外讀博,但由於各種因素的限制,最終這個女孩選擇工作。選擇一個人背上行囊去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成為一名中學老師,在那裡浸潤她可愛的孩子們,她的理想變成了幫助這些孩子們推開廣闊世界的大門,通過他們的眼睛看到海的那一邊是什麼?

故事講到這裡就應該結束了,可是這個女孩的故事才剛剛開始,現在這個女孩離開溫暖的小家與溫柔的小城,獨自在大城市中把日子過成她期待中的樣子,充實的工作着,用心的經歷着,閒來約幾位好友去北大的校園裡跑步和打球,在公交和地鐵上聽着音樂去品味這個城市的歷史,去香山賞紅葉,去玉淵潭遇見陽光,去地壇感受歲月的年輪,去國家圖書館觀看另一個故事的開始與結束。面對朋友圈鋪天蓋地的炫夫狂魔和曬娃達人,她或許也會感覺到憂慮,今天是她27歲的生日,青春似乎已經不在,可是那又有什麼關係,她們正在經歷一切喜悅與痛苦,她在將來必定會一一體驗,而她所見到的世界,她所感受到的驚喜對於她們而言卻是一輩子都再不可能的奢求。當有的人每天睡到自然醒,躺在床上思考我今天應該做些什麼時,這個女孩在六點半就已經起床,陪伴她的孩子們開始一天的學習;當有的人在冬日的暖陽里坐在府南河邊泡一杯茶玩一下午麻將時,這個女孩正在課堂上播撒下一顆顆知識的種子,澆灌着一株株祖國的花朵;當有的人在酒桌上大快朵頤時,這個女孩在圖書館裡又進入到另外一個世界經歷另外一種人生。當有的人在商場裡刷爆信用卡時,這個女孩已經從積水潭繞着故宮在落日的餘暉中奔跑了近兩個小時。

講到這裡,這個女孩的經歷其實已經解答那個問題——讀書到底有啥用。讀書最大的作用在於給予你選擇的權利,給予你面對你不喜歡的事時sayno的資本。二十七歲的我,不想一直做一隻坐井觀天的青蛙,所以用書本織一個夢想,在這個夢想里渴望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人;二十七歲的我,想要成為與眾不同的那個人,所以用書本壘一座階梯,在這座階梯的頂端有我想要去的世界和我渴望成為的人;二十七歲的我,還有夢想和期盼,所以用書本建一條大道,通過這條大道走向山的那一邊望向海的那一邊.....

致仍有夢想的你,致年歲有加、並非垂老的我,致二十七歲的生活的歌.....

[1]

作者簡介

董雅倩,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語文老師,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