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亞洲文會大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亞洲文會大樓,位於上海市虎丘路20號,最初建於1871年,作為亞洲文會北中國支會的會所,如今的建築為1931年由亞洲文會斥資16萬兩白銀在原地重建。亞洲文會大樓高5層,為藝術裝飾主義風格,1952年起作為上海圖書館書庫,2010年重新裝修恢復原貌後改建為上海外灘美術館[1]

歷史

1843年上海開埠,幾年後英租界的設立促進了英國人來滬人數的增長。在英國男爵尼克遜、裨治文等人發起下,成立上海文理學會,以研究中國文化科學和物產為己任。1857年,文理學會併入亞洲文會,更名亞洲文會北中國支會。但創會初期,北中國支會無辦公、聚會場所。在與英國駐滬領事阿禮國的促成下,英國政府同意該會在租界內撥讓一塊土地用於會所興建,並撥付部分資金。同時,上海的主要英商、基金會等紛紛解囊襄助,其中地產商漢璧禮捐銀500兩,上海體育基金會低息貸款白銀1500兩。文會延請地質學家斯密設計,最終於1871年於當時的圓明園路落成會所,前後共耗資3000兩。3年後,文會在會所內成立亞洲文會上海博物院。

到了1886年,上海的亞洲文會支部在旅滬外僑中聲名日重,租界當局將會所前的圓明園路更名為博物院路。1929年,由於會所出現白蟻,文會再次向社會募款進行改建。1931年,原建築拆除完畢,兩年後重建完成。新的建築由英商公和洋行設計,總耗銀16萬兩。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後,文會大樓被日軍徵用,除戰前被轉移的圖書、標本和文物外,其餘都被日軍運往東京。1950年後,亞洲文會北中國支會的經費斷絕,支會會長黎照寰要求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後經上海市軍管會批准,政府於1952年6月27日起接管。之後,大樓先後作為上海歷史與建設博物館籌備處、上海自然博物館籌備處等。最終,上海圖書館獲得該樓,並作為書庫使用。1990年代,上海圖書館將底層大廳以及二層租與證券公司作為營業廳。2010年,外灘源計劃將該樓恢復展覽和博物館的功能,並租與上海外灘美術館使用。

建築風格

1931年興建的這座大樓,屬於現代藝術裝飾主義風格,但在局部地方融入中國傳統元素。大樓底層使用石頭砌成牆面,上部改用青磚清水牆砌成。底層入口為3道券門,鐵門柵欄都鑄入壽字圖案,門旁兩側設有八角的八卦窗。正門立面使用豎線的豎向構圖,二層設計伸出的陽台,欄杆使用中國式樣,而陽台上方也用篆書刻出「亞洲文會」[2]

整幢建築為磚木結構,自下往上共五層,中間部分高六層。底層最初設計為演講廳,本名為伍連德講堂,以紀念中華醫學會的發起人伍連德。二樓最初作為圖書館,三層和四層作為博物院陳列室。

視頻

亞洲文會大樓 相關視頻

「上海優秀老建築」之亞洲文會大樓

參考文獻

  1. RAM上海外灘美術館 ,小紅書
  2. 外灘源(7)原亞洲文會大樓  ,個人圖書館,20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