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物御龍帛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物御龍帛畫》描繪巫師乘龍升天的情景。巫師寬袍高冠,腰佩長劍,手執僵繩,神情瀟灑地駕馭巨龍。龍首軒昂,龍尾翹卷,龍身為舟,迎風奮進。龍尾之上立有長頸仙,龍體之下有游魚。帛畫中的華蓋飄帶與巫師衣帶隨風飄動,表現巫師乘龍飛升的動勢[1]

簡介

人物御龍帛畫是戰國中晚期的 帛畫精品, 1973年於 湖南省 長沙市子彈庫一號墓出土,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2002年公布的64件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2]。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帛畫的繪畫手法以單線勾勒與平塗、渲染兼用,人物略施彩色,余用金,白粉彩。從構思上看,整個畫面布局合理,巫師、巨龍、、鶴各得其所,恰到好處。

概況

帛畫呈長方形,長37.5厘米,寬28厘米。質地為深褐色平紋絹。

圖中有佩長的男性,手執韁繩,駕馭一條龍。龍身如舟,龍尾站着一隻白鷺;龍之下前方有一條鯉魚領航。圖畫正上方打了一把,可見主人公身份顯赫。寓意墓主人駕馭飛龍升天。畫意引人聯想當代屈原詩句:「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

相關資料

出土地點: 湖南長沙子彈庫楚墓

外形尺寸:長37.5厘米,寬28厘米,

製作年代: 戰國中期晚段

出土歷史

湖南長沙一個叫子彈庫的地方,這裡常年天高氣爽、景色宜人。1949年前,這裡曾經出土過戰國帛書,經有關部門批准,1973年5月的一天再次發掘。

隨着推土機的轟鳴聲,這裡的圍牆被推倒了。人們除去雜草,小心翼翼地挖掘着。他們是湖南省博物館考古部的專家和發掘工們,正在重新清理一座戰國時期的楚墓一號墓穴。

墓穴被打開了。發掘工們挖開硬硬的膏泥,看到了厚厚的木槨板,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為槨,說明墓主的身份很高,屬楚國大夫一級的貴族。既然是貴族的墓穴,就應該有更為珍貴的隨葬品,但是開棺之後只找到一些木俑漆器。專家們繼續仔細清理「頭箱」和「邊箱」,還是一無所獲。

所有箱子都已經清理完畢,最後專家們把目光都盯在了槨板與隔板中間的夾層,忽然,有人驚喜地叫了起來:帛畫!專家們簇擁過去仔細辨認,果然是一幅長長的帛畫。

早在殷商時代,中國蠶絲業已經相當發達,在甲骨文中,已經有「絲」、「帛」和「桑」等字。戰國初年的思想家墨子,曾在他的書里不止一次地說到「著於竹帛」,就是把字寫在竹簡和帛上的意思。這說明帛和竹簡木簡一樣,都是當時用來做書寫的材料。所謂帛畫,也就是指在絲綢上面作的畫。

這幅楚國貴族墓穴中出土的帛畫,雖然已經有些破損,但依然可以辨認出,畫面是一個側身而立的人,還有一條奇怪的龍舟,這到底是一幅什麼樣的帛畫呢?

畫工們經過近一個月的整理,這幅帛畫終於露出了「廬山真面目」:帛畫長37.5厘米,寬28厘米,上端有竹軸,軸上有絲繩,是一幅可以垂直懸掛的幡。在中國古代, 幡也叫幡兒,是出殯時舉的窄長的旗子,多用白紙剪成,也叫引魂幡。因此可以說,這幅戰國時期的帛畫是一幅招魂幡畫。專家們定名為《人物御龍帛畫》,無論從藝術價值還是史料價值上衡量,都極其珍貴。

視頻

人物御龍帛畫 相關視頻

人物御龍帛畫
2005-034.國寶檔案.0217.人物御龍帛畫(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