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何其鞏故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何其鞏故居
圖片來自xuite

何其鞏故居位於中國北京市東城區北池子大街85號(原門牌號為88號),是原北平特別市市長、中國大學代理校長何其鞏的故居。[1]

建築

該宅坐北朝南,東臨北池子大街,西臨筒子河故宮博物院。該院落中西合璧,院門朝東開在北池子大街西側。一入院門,便是何宅的前院,呈長方形,在前院北端有一堵高大的北牆,北牆中央有一座大型門洞房,何家人稱其為「宮門」。穿過這座「宮門」,便來到中央花園。地上的一條以方磚墁成的中央大道將花園分為東、西兩個部,東邊種葡萄,西邊種藤蘿。花園中心為一個以松樹圍成的樹圈,四周種植西府海棠等花木。花園正對着正院(即後院)南房的背面,東側還有三間小屋,被改造為車庫,何其鞏乘坐的小轎車可穿過中央大道,直接開到用作大客廳的正院南房前。[1]

何宅面向北池子大街原來僅有一道正門。馮基平遷入後,在正門北側開了一扇旁門。朱鎔基入住後,又將旁門拓寬建成一座大鐵門,以便汽車出入。如今,何宅後院的後罩房已被拆除,原址蓋起了一座兩層小樓,花園及正院的建築尚完好。

歷史

何其鞏是安徽桐城人,1928年出任了北平特別市第一任市長。當時他在北平尚未購置房產,乃和家人共同居住在中南海清朝醇親王載灃的攝政王府內(位於府右街北口路東),那裡也是歷任北平市長的辦公地點。1929年5月,何其鞏因病辭去市長之職,回安徽老家養病,其間曾任安徽省教育廳廳長等職務,還在上海工作過。

1933年,行政院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成立,何其鞏應邀出任委員兼秘書長,何其鞏返回北平。同年,何其鞏購得北池子南口88號的這處房產。1935年,何其鞏因與何應欽等親日人士產生矛盾,而辭去秘書長一職,不久出任中國大學代理校長。

自1933年搬入北池子南口88號之後,何其鞏及其家人在此居住近20年。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找不到合適的房子作為匈牙利駐華大使館,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禮賓司的人員找到何其鞏,商議可否將何宅租給匈牙利方面作為臨時使館。何其鞏一家由此遷離北池子大街,搬到今天安門廣場路西的西皮市胡同租住。遷居之後,1955年何其鞏患肝癌逝世。1957年,為修建人民大會堂,西皮市胡同及附近房屋拆除,何其鞏的家人遷往他處居住。

匈牙利駐華大使館的建築建成後,中國政府並未將何宅返還給何其鞏的後人,而是讓一家捷克斯洛伐克商務處遷入,說是辦公方便。1958年,國家搞公私合營,批鬥房產主,說房產主都是吸血鬼,超過15間的房子必須上交。北池子南口88號院,包括花園及房屋全部充公,成為房管局名下的公房。時任北京市公安局局長的馮基平在此居住。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紅衛兵抄家,命令何其鞏的家人交出北池子南口88號院原來私房的房產證。那時,何宅的房產證上還寫着何其鞏的元配夫人龍薌畹的名字,由續弦楊珍瑛掌管。在紅衛兵的逼迫下,楊珍瑛不得不拿着該房產證到天安門廣場上交。

改革開放以後,何宅的主人幾經變遷。後院起初是由朱鎔基居住,朱鎔基遷走後,又換成另一位國家領導人。前院則住有中南海的一個警衛團。該宅的門牌號碼也由原先的88號變成85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