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何尊,西周早期的一件青銅酒器,是一位名叫「何」的貴族用於祭祀的尊,作於周成王五年,是西周最早的有明確紀年的青銅器。1963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賈村。何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一級文物,2002年公布的第一批64件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之一。現藏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其造型莊嚴厚重,紋飾精美,鑄制精工,宏偉雄奇。內底有銘文122字,為研究西周初年的歷史提供了珍貴史料。
何尊是「中國」一詞已知的最早出處,「中國」在這裡的含義,是指西周王朝的都城成周地區,即「天下」的中心——伊河、洛河流域,所提到的成周都城也就是今天的洛陽。
歷史背景
武王克商後,商代貴族殘餘以及東夷、南夷對新建立的周王朝仍構成巨大的威脅。針對這個問題,武王選擇當時「天下的中心」(即銘文中所謂「中國」,與現代漢語裡提到的「中國」的概念不一樣)營造新邑作為鎮撫東方和南方的戰略基地。這在西周初年是非常重大的事件。何尊的鑄造時間是西周成王第五年。
出土過程
何尊的出土地點在寶雞市東北郊的賈村,這裡常有西周文物出土。賈村鎮西街的一戶陳姓人家,常年在屋後三米高的斷崖崖根取土,斷崖上面未取土處逐漸突出。1963年的一天,陳家老二為防止上方土塊掉落傷人,用钁頭挖鏟時意外發現了一件古銅器。陳家人不知其價值,在清理乾淨泥土之後,用於裝盛糧食。1965年8月,因經濟拮据,陳家將銅器賣給寶雞市的一家廢品收購站。同年9月,寶雞市博物館的職工在廢品收購站將其發現並搶救運回博物館。最初稱為「饕餮紋青銅尊」。1975年在北京展出時,故宮博物院的唐蘭(一說馬承源)發現內膽底部有銘文122字,成為國寶級文物。
形制
何尊圓口方體,長頸,腹微鼓,高圈足,通高38.8厘米,口徑28.8厘米,底部長20.2厘米,寬19.8厘米,總重14.6公斤。體側裝飾有四道鏤空棱脊,以細雷紋為地,高浮雕,口沿下飾蕉葉紋,頸飾蠶紋圖案,圈足處也飾有獸面紋。整體造型雄奇,工藝精美。
銘文
何尊內底鑄銘文12行、122字,因底部破孔,殘損3字,現存119字[2]。銘文記述成王繼承武王遺志,營建東都成周之事,可與《尚書·召誥》、《逸周書·度邑》等古文獻相互印證,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價值。
銘文記載了西周成王營建「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陽附近),在京室對宗小子的一次誥命。銘文大意是成王五年四月,開始在成周營建都城洛邑,對武王行祼祭之禮。丙戌日,成王在京宮大室對同族何進行訓誥說:「你的先父公氏追隨文王,後文王受天命,武王克商後告祭於天,說:余入住天下中心,治理民眾。」成王將貝殼30朋賞賜給何,何因此作尊以紀念。
此尊銘文更是目前出土古物中,最早出現「中國」 一詞記載的考古實物。
視頻
何尊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64件,永久禁止出國(境)的國寶級文物! ,搜狐,2018-05-07
- ↑ 不識貨真可怕!30元賣掉的廢銅竟是國寶,差點葬身熔爐.. ,搜狐,2017-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