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餘干縣白馬鄉高塘福音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餘干縣白馬鄉高塘福音堂起始於高塘的福音傳入,大約在45年前即1973年左右。那時李金霞、胡右俚等人在8里外的內彭村得到福音,並在內彭村參加聚會。隨着福音的拓展,2年後1975年在本村余秀英姊妹家的木板房開始組建聚會,同年在村口的池塘舉行浸禮,附近等村莊一同聚集在本村大約有100多人受洗歸主。因為那時信仰還不能公開聚會,吃過晚飯後才去池塘受洗,每人交2元錢餐費,受洗後繼續聚會到天快亮才結束。當時聚會由李金霞和胡長生主持。

隨着福音的廣傳,聚會慢慢增加到30多人。福音在附近的楊家村、胡家村、大阪村、玉石嶺村傳開了,弟兄姊妹都來到高塘村聚會。由於信主的人越來越多,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在余秀英姊妹家聚會已顯得很擁擠。弟兄姊妹禱告求主預備一個合適的地方來聚會,1992年胡文生弟兄奉獻自己家土地750平方米給教會,(離聚會點余秀英姊妹家50米)在院子裡建造55平方米的平房用於聚會,弟兄姊妹自己購買材料,一個聚會的場所很快就建造起來了,感謝讚美主。人數也逐漸增加至50多人。

歷史

2009年開始籌建教堂,長15米寬9米,占地面積135平方米的兩層磚混結構,當時造價約11萬元。2012年孫曉燕姊妹江西聖經學校畢業回到教會服侍後,開始着手籌建主日學,一開始是有將近10個孩子,在教堂的一個房間,後來來主日學的孩子越來越多,而教室太小,且影響主日大堂的聚會,為了幫助主日學的孩子有更好的環境,教會同工商量決定另外建一個主日學教室。2014年建造長9米寬6米占地面積54平方米的主日學兩層,造價7萬元左右。

2016年春節感恩聚會時,由於各地回家過春節的人特別多,聚會時已感到很擁擠,大家同心向主祈禱,求神幫助教會可以有更大的空間讓弟兄姊妹可以聚會,大家一同商量一致意見決定拆除老堂在原址上擴建新堂。

為了節約資金,在老教堂基礎上只保留了一堵牆,2016年2月開工建造,在原基礎上擴大為長23.3米寬14米占地面積326平方米。弟兄姊妹同心建造神的殿,同年12月就順利竣工,2017年正月初八舉行感恩慶典,工程造價28萬元。

目前教會聚會人數有80人左右,教會負責人為胡文生弟兄。

發展

為了幫助弟兄姊妹在靈性生命是不斷成長,2018年1月10適逢江西省聖經學校教牧班第二屆同心聚會在餘干黃金埠教會舉行,教會趁此機會邀請教牧班同工周友生、魏平、徐瑛、游斌在本教會培靈聚會一天。中午大家一起集中用餐在主內過團契生活。這是本堂自建堂以來的第一次培靈會,大家透過一天的培靈聚會,藉着神僕人使女把上帝的道的分享,使大家的屬靈生命有了長進,大家都期盼每年都有一至兩次的培靈會,幫助大家在真道上一同成長。

隨着教會不斷的向前發展,2016年冬本堂孫曉燕同工於南昌市志道堂由江西省基督教協會按立副牧師(教師)聖職,2016年秋胡佳美姊妹蒙召入讀江西省聖經學校。為教會將來的發展儲備了人才。

高塘福音堂從在姊妹家聚會,到如今在寬敞明亮的教堂聚會,四次的搬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直經歷着上帝恩典的同在,深信福音堂在眾弟兄姊妹的同心祈禱中,明天更加輝煌燦爛。

教堂的產生

基督教被正式承認之前,任何公開的祈禱和傳教活動都是不可能的。於是,早期基督教的宗教儀式和活動都是採取名副其實的「地下活動」。在秘密開挖的地道內,安放一張特製的長桌作為會議之用。地道的兩側壁上,挖出一個個的穴龕,裡面刻畫着粗拙的聖像作為信徒們膜拜的對象。由於怕教外的敵視者發現,這些聖像和聖經故事都採用象徵的手法。如陽光代表上帝,鴿子橄欖枝代表和平、幸福;牧童象徵耶穌,一群羔羊象徵人民,並以此代表耶穌愛人民;一個孩子在洗澡象徵皈依基督教的新教徒正在舉行洗禮[1]儀式;這種地下的穴龕盛行於公元1世紀到公元4世紀初葉,是基督教最早的教堂建築形式。

從公元4世紀君士坦丁大帝頒布了著名的「米蘭敕令」[2],使基督教取得了國教地位,在此之後,地下的穴龕活動終止停止了,地面的基督教教堂建築開始出現。

參考文獻

  1. 基督教洗禮的意義,新浪博客,2010-05-31
  2. 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敕令》,基督教的新紀元,個人圖書館,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