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作業成本
圖片來自百度

作業成本是在農業會計成本核算中,按種植農作物的作業項目 (如耕地、播種、收割、脫粒、排灌等)計算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有人力作業成本 (包括工資和工資附加費)、畜力作業成本和農機作業成本。由於農業生產周期較長,農產品成本要到收穫以後才能計算出來,故計算作業成本有利於按作業項目考核費用的發生情況,對加強成本的日常管理,及時控制費用支出,降低農產品成本具有重要意義。[1]

目錄

簡介

作業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ABCM)是以提高客戶價值、增加企業利潤為目的,基於作業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它通過對作業及作業成本的確認、計量,最終計算產品成本,同時將成本計算深入到作業層次,對企業所有作業活動追蹤並動態反映,進行成本鏈分析,包括動因分析,作業分析等,為企業決策提供準確信息;指導企業有效地執行必要的作業,消除和精簡不能創造價值的作業,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許多國際性的大型製造和IT企業如惠普公司都已實施了作業成本管理,中國的一些領先型製造企業如許繼電氣集團等也在嘗試開展作業成本管理,作業精簡和效能提高的作用十分明顯。 作業成本核算模型是實施作業成本管理的基礎,是對作業成本法核算體系的描述,在作業成本法的實施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作業成本要素是構成作業成本核算模型的元素,他們按照一定規則組合在一起形成作業成本核算模型。本文將重點介紹作業成本管理中的核算要素及實施的主要方法。

評價

ABCM是以作業為成本管理的起點與核心,比之傳統的以商品或勞務為中心的成本管理是一次深層次的變革和質的飛躍。 1.適應新經濟技術環境的的客觀要求。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資本國際化進程的加快,科學技術朝着信息化方向迅猛發展,市場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現代企業商品生產過程的自動化、信息化以及製造系統的複雜化是當前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在這種新的經濟技術環境下,若繼續採用在商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小的直接人工去分配所占比重越來越大的製造費用,必將導致商品成本信息的嚴重失真,進而誤導企業的戰略決策。 而ABCM與傳統成本管理的顯著區別,在於將企業視作為滿足顧客需要而設計的一系列作業的集合體,企業商品凝聚了在各個作業上形成而最終轉移給顧客的價值,作業鏈同時表現為價值鏈。從而將成本管理的着眼點與重點從傳統的「商品」轉移到了「作業」,以作業為成本分配對象,這樣不僅能夠科學合理地分配各種製造費用,提供較為客觀的成本信息,而且能夠通過作業分析,追根溯源,不斷改進作業方式,合理地進行資源配置,實現持續降低成本的目標。因此,ABCM能夠很好地適應高新經濟技術環境對成本管理的客觀要求。 2.有利於加強成本控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現代企業間的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與此相適應,企業商品通常採用多品種、個性化、小批量的生產經營模式,以適應顧客日新月異的多樣化需求。使得傳統的以「商品」為管理的核心與起點,以標準成本實際成本的差異分析及控制為重點的成本管理,日益難以適應這種新的、動態的、不穩定的生產經營環境。 而ABCM則以作業成本為對象,以每一作業的完成及其所耗資源為重點,以成本動因為基礎,及時、有效地提供成本控制所需的相關信息。從而可極大地增強管理人員的成本意識,並以作業中心為基礎設置成本控制責任中心,將作業員工的獎懲與其作業責任成本控制直接掛鈎,充分發揮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與合作精神,進而達到有效地控制成本的目的。 3.有利於提高商品的市場競爭能力。隨着社會生產的發展和世界經濟的一體化,現代企業間的市場競爭也逐漸趨於激烈化和國際化。而我國傳統的成本管理模式只注重商品投產後與生產過程相關的成本管理,忽視了投產前商品開發與設計的成本管理,這已愈來愈難適應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極大地阻礙了企業商品市場競爭能力的提高。 ABCM則能很好地適應現代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的發展需要,從一開始就特別重視商品設計、研究開發和質量成本管理,力求按照技術與經濟相統一的原則,科學合理地配置相對有限的企業資源,不斷改進商品設計、工藝設計以及企業價值鏈的構成,從而提高企業商品的市場競爭能力。

視頻

1分鐘秒懂作業成本法是什麼

好看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