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俞藤 |
中文名:俞藤 學 名:Yua thomsonii (M.A. Lawson) C.L. Li 別 稱:粉葉爬山虎、粉葉地錦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鼠李目 科:葡萄科 屬:俞藤屬 種:俞藤 命名者及年代:(M.A. Lawson) C.L. Li,1990 |
俞藤(yú téng,學名:Yua thomsonii (M.A. Lawson) C.L. Li)是葡萄科、俞藤屬木質藤本植物。小枝圓柱形,嫩枝略有棱紋;卷鬚2叉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為掌狀5小葉,小葉披針形或卵披針形,頂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楔形,邊緣上半部每側有4-7個細銳鋸齒;小葉柄長2-10厘米,有時側生小葉近無柄;分布於印度阿薩姆卡西山區、尼泊爾中部、中國。在中國分布於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廣西、貴州東南部、湖南、福建西南部和四川東南部。生長於海拔250-1300米的山坡林中,攀援樹上。 俞藤根入藥,治療關節炎等症。嫩葉、嫩枝及秋葉帶紫色,光亮,攀綠覆蓋率高,是優良的立體綠化材料。因下掛的枝檔帶紫色目纖細,種植在圍欄旁,形成要性綠籬的效果特佳,也可以點綴假山和疊石。 (概述圖參考來源: ) [1]
俞藤植物學史
俞藤 M. A. Lawson (1875)發表Vitis thomsoni Laws.記載整個植株無毛,花4數,Planchon (1887)在其著作中先將其暫時放在地錦屬中,但打了個間號,隨後在同一書中,又將其正式列入Cissus Sect. Cayratia組中,種名為Cissus thomsoni (Laws.) Planch。當時他並未把Cayratia看成為一個屬,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實際上他把該種視為烏蘞莓屬 (Cayratia Juss.)的一個種。
《中國植物志》作者研究了中國華東分布的植物,完全與該種相同。由於當時在阿薩姆卡西山區采的標本有限,作者記述花為4數。實際上在花的數目上在同一株也有變化,少有4數,多為5數。
Rehder (1927)把該种放在地錦屬內,並作出了錯誤的描述,認為卷鬚3-5分枝。作者檢查了英國邱園和哈佛大學館藏Lawson(1875)在發表該種時引證的印度卡西山區採集的標本,並採集了中國產植物進行了個體發育各階段的植物學特性觀察,查清了該種植物的形態特徵。
俞藤形態特徵
木質藤本。小枝圓柱形,褐色,嫩枝略有棱紋,無毛;卷鬚2叉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為掌狀5小葉,草質,小葉披針形或卵披針形,長2.5-7厘米,寬1.5-3厘米,頂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楔形,邊緣上半部每側有4-7個細銳鋸齒,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常被白色粉霜,無毛或脈上被稀疏短柔毛,網脈不明顯突出,側脈4-6對;小葉柄長2-10厘米,有時側生小葉近無柄,無毛;葉柄長2.5-6厘米,無毛。
花序為復二歧聚傘花序,與葉對生,無毛;萼碟形,邊緣全緣,無毛;花瓣5,稀4,高3-3.5毫米,無毛,花蕾時粘合,以後展開脫落,雄蕊5,稀4,長約2.5毫米,花葯長橢圓形,長約1.5毫米;雌蕊長約3毫米,花柱細,柱頭不明顯擴大。果實近球形,直徑1-1.3厘米,紫黑色,味淡甜。種子梨形,長5-6毫米,寬約4毫米,頂端微凹,背面種臍達種子中部,腹面兩側窪穴從基部達種子2/3處,周圍無明顯橫肋紋,胚乳橫切面呈M形。花期5-6月,果期7-9月。 [2]
俞藤主要變種
華西俞藤Yua thomsonii var. glaucescens(Diels & Gilg) C.L. Li,1990
變種與原變種區別在於,葉下面至少在葉脈上有短柔毛。花期4-6月,果期8-10月。 [3]
分布於中國河南、湖北、貴州、四川和雲南。生長於海拔1700-2000米的山坡、溝谷、灌叢或樹林中,攀援樹上。
俞藤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50-1300米的山坡林中,攀援樹上。喜溫濕環境,喜光抗性強,耐寒,耐早,耐溶薄,對士壤和氣候的適應能力強。
俞藤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阿薩姆卡西山區、尼泊爾中部、中國。在中國分布於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廣西、貴州東南部、湖南、福建西南部和四川東南部。
俞藤繁殖方法
採用播種、壓條法繁殖。籽播苗及早斷根,有利於移栽成活。移植或定植在落葉期進行,定植前剪去過長莖蔓,澆足水,容易成活。 俞藤
俞藤主要價值
藥用:根入藥,治療關節炎等症。
地被應用:嫩葉、嫩枝及秋葉帶紫色,光亮,十分艷麗,適應能力強,攀綠覆蓋率高,是優良的立體綠化材料。因下掛的枝檔帶紫色目纖細,種植在圍欄旁,形成要性綠籬的效果特佳,也可以點綴假山和疊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