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僧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雲門寺

圖片來自trip

僧稠(480年-560年),孫姓北魏北齊時期的著名僧人,祖籍昌黎,後遷居鉅鹿癭陶(今河北寧晉)。

僧稠自小孝順、誠信,青年時期研讀傳世典籍,通曉五經、史書,被朝廷征為太學博士,才能和聲望力壓群臣,然情隨事遷、煩擾不斷,通過閱讀佛教經典,以求解脫[1]

雲水平生

僧稠後來在鉅鹿景明寺依僧寔出家,因緣際會被跋陀勒那摩提(Ratnamati)的門人道房禪師引為弟子受行止觀。此後,他雲遊定州(今河北保定)嘉魚山,依《涅槃經.聖行品》修四念處;又詣趙州障供山道明禪師,受數息觀十六特勝法。安居五夏,日唯一食,鑽研禪法,又常修死想觀。後於鵲山(今河北邢台)證得深定,至少林寺請祖師跋陀禪師印證,而獲認可。他在止觀禪法上造詣頗深,立基於部派禪觀,又學大乘禪法。從其對門人僧邕之語「五停四念,將盡此生矣」來推測,五停心四念處即為僧稠所傳下的禪法[2][3]

僧稠多次受帝王徵召,皆不應請。當北齊文宣帝於天保二年(551)詔請僧稠到鄴城時,僧稠首次同意召請而入鄴。文宣帝從僧稠學習禪定,受菩薩戒。在天保三年(552)於鄴城西南建雲門寺,請僧稠任寺主,另兼石窟寺寺主。天保六年(555)僧稠參與小南海石窟的重新開鑿。北齊乾明元年(560年),僧稠圓寂

僧稠撰有「止觀法」兩卷,不傳。在敦煌遺書伯希和第三六六四號卷中,則收有《稠禪師意》、《稠禪師藥方療有漏》,以及作者題為「稠禪師」的《大乘心行論》,敦煌遺書中尚有《稠禪師解虎贊》的讚文作品。另外,在小南海石窟(禪修洞)的中窟刻有《觀無量壽經》的九品往生浮雕,為弟子依其觀法習禪之所。南山律學之祖道宣律師,將僧稠與禪宗達摩之禪法並列,稱「稠懷念處,清範可崇;摩法虛宗,玄旨幽賾。可崇則情事易顯,幽賾則理性難通」[4]

參考文獻

  1. 僧稠:稠以禪著. 新浪網. 2012年8月20日 [2014-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9). 
  2. 冉雲華. 敦煌文獻與僧稠的禪法. 華崗佛學學報. 1983, 6: 73-103 [2018-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7). 
  3. 曾堯民. 北朝《觀無量壽經》觀 ──以僧稠小南海石窟與淨影慧遠 《觀無量壽經義疏》為中心 (PDF). 中華佛學研究. 2017, 18: 41-81 [2018-05-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5-07). 
  4. 董群. 道宣所揭示的──中國佛教之禪觀. 佛藏. [2018-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