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光祿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光祿鎮,位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城北部,東經101°34;,北緯25°45;,距縣城棟川鎮12公里,東鄰前場鎮,西倚左門鄉,南壤棟川鎮,北接大姚縣倉街鄉和七街鄉,國土面積136.64平方公里,海拔1816米,總耕地面積21332.36畝人均耕地0.67畝。光祿鎮境內居住着等民族,轄光祿、舊城、福光、江尾、小邑、班劉、後營、吳海、新莊、梯子、草海11個村民委員會,65個自然村,161個村民小組。

2019年1月,光祿鎮被認定為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1]

基本情況

光祿鎮,位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城北部,東經101°34´,北緯25°45´,距縣城棟川鎮12公里,東鄰前場鎮,西倚左門鄉,南壤棟川鎮,北接大姚縣倉街鄉和七街鄉,國土面積136.64平方公里,海拔1816米,總耕地面積21332.36畝人均耕地0.67畝。光祿鎮境內居住着漢、彝、回、白等民族,轄光祿、舊城、福光、江尾、小邑、班劉、後營、吳海、新莊、梯子、草海11個村民委員會,65個自然村,16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8284戶,總人口34434人。

古鎮坐落於群山環抱的盆地之中,地勢平坦,交通便利。古鎮位於光木山麓的緩坡上,座西北面東南。背靠光木山,左面有小邑後山,右面有高陀山。在光木山和高陀山之間,有大康郎菁,溪水常年不斷,經古鎮流入蜻嶺河。古鎮山環水繞,綠樹成蔭。省道南(南華)永(永仁)公路縱貫其中,姚左公路橫穿集鎮而過,蜻蛉河「玉帶」纏腰。西南多山,地勢較高,東北有平川田疇,地勢平坦,屬平壩區,鎮政府駐地海拔1878米,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3°C,,年均降雨量575.4毫米,無霜期232天,土壤肥沃,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鎮。

光祿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田園風光秀麗,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具有發展特色旅遊業的資源優勢。2004年10月18日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雲南省歷史文化名鎮」,這是光祿鎮經濟社會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旅程碑,將極大地提高古鎮的知名度,為各項開發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省政府兩次召開了特色旅遊小鎮發展會議,光祿旅遊小鎮被省政府確定為重點開發建設型旅遊小鎮。

歷史沿革

光祿古鎮歷史悠久。漢武帝元封2年(公元前109)年,設弄棟縣,城址在今舊城村高陀山。

隋開皇17年(公元597年),在這裡設弄棟總管府。

唐武德4年(公元621年)設姚州都督府,統轄今滇西、滇東、黔南及川南大片土地

南詔時設弄棟節度。宋代歸大理國,實為高氏土司家族執掌天下,曾有「九爽七公八宰相,三王一帝五封侯」之稱,是高氏土司家族的鼎盛時期。

元代置姚安路於光祿(今光祿糧所,屬州級文物),明清改稱姚州府、姚州。長期以來,一直是古代治滇重鎮,歷史上曾是全省、全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從四川進入雲南後,東進昆明西下大理的必經之地,是中原進入滇池和洱海的咽喉要道,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歷代王朝均在此設路、府、州、縣,並選派名流之士鎮守其邦。也是古南方「絲綢之路」通往東南亞印度等地的一個重要據點。

文物古蹟

光祿鎮文物古蹟眾多。主要有漢弄棟縣城故址、土立祠、送子娘娘殿、龍王殿、斗母閣、玉皇閣、觀音閣、文昌宮、至德寺、高雪君銅像、飛來石等。歷史文化積澱深厚。

光祿古鎮,是姚安縣西北部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是全縣除縣城外的第二大商貿集散鎮。為雲南省級歷史名鎮。光祿建鎮較早。主要有呈「坤」字型的舊街道四條,以及東南西北四關的出鎮街道,共長1020米,面積7568平方米。民居分布在街道兩旁,一般是磚木結構或土木結構的兩層樓房,兩進或三進,下店上宅或前店後宅。也有一些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等大戶民居。

龍華寺,又名「臥佛庵」、「活佛寺」,是雲南省最古老的名剎之一[2],始建於唐朝天佑年間(公元904-907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系古代宮殿式建築群,寺宇建築規模宏大、莊嚴宏偉,除大雄寶殿、兩廂、過廳、鐘鼓樓和走廊外,還有兩耳、兩軒、圓通樓等大小房屋110餘間,分前後四院。是雲南省留存較早、較完整的古代建築群,屬國家級文物。元代建築姚安路軍民總管府主體建築尚存,屬省級文物,清代建築文昌宮工藝精湛,飛來石新奇神秘,民國時期建築高氏土衙中西合璧,建築形式獨特,見證了上世紀初中國被西方列強侵略凌辱的歷史,清代土官、思想家文學家高奣映銅像微妙微肖,屬國家級二級文物。北塔街舊民居整體建築布局獨特,呈「坤」字形結構,結構十分完整,建築型式十分罕見。

三豐祠,座落在龍華寺以南20米的山坳中。清光緒年間修建。為四合院建築,有正殿三間、兩廂四間及祠門。可看成是龍華寺建築群的一個組成部分。

高氏土衙,位於在光祿古鎮西關,有高氏土衙建築群,和古街連為一體。包括高氏土衙、姚安路年民總管府舊址和高氏宗祠等。高氏土衙為彝族襲職土司高氏家族的土衙門,建築風格堪稱一絕。始建於唐代,後屢修。有三十餘間房屋。這裡濃縮了一個顯赫家族的興衰史,是研究土司制度和彝族土司宗族史的一部「活字典」。高氏土衙的南面,是姚安路年民總管府和高氏宗祠建築群,呈中軸線對稱。輝煌莊嚴,形態各異。姚安路年民總管府建築為三重堂古代宮殿式結構。今存正殿五間,進深四間,過廳五間,門廳七間。北廂猶存,南廂已毀。整個建築群雖破舊,但仍顯昔日的宏偉。

高氏宗祠,建於1936年,是姚安境內保存完好的中西合璧的法式建築物,是供奉高氏祖先牌位的祠堂。姚安路年民總管府前面有古戲台和古戲樓,這些建築物均為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軍民總管府公元1328年,元文宗在高氏土衙旁設姚安路軍民總管府。明太祖時,為姚安軍民總管府。總管府坐西朝東。沿中軸線,依次是儀門,為迎送賓客之地。一堂,處理政務之地。兩廂為「吏戶禮兵刑工」六房。二堂,處理軍務之地,兩廂為會文館、會武館。三堂,為最高長官生活起居及平時閱審文案、讀書之地。主體建築南側,兩個院落寬敞明亮,有花圃廊榭亭台,十分幽靜。總管府是保存較為完整、雕樑畫棟原模原樣的古代建築群,斗拱錯綜疊加,雕繪靈動,明清風格明顯。

視頻

光祿鎮 相關視頻

姚安縣光祿鎮
光祿鎮 美麗鄉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