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公共儲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公共儲蓄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

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文化底蘊極度豐富的國家,中國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國的文化精魂[1]。中國最早出現的和文字相關的文化記憶就是倉頡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蘊藏了無限的文化[2],然後就出現了最初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公共儲蓄亦稱政府儲蓄,指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的差額。若財政收入大於財政支出,就稱為財政盈餘或正儲蓄;如果財政收入小於財政支出,就稱為財政赤字或負儲蓄。但一般說政府儲蓄時指的是正儲蓄。政府儲蓄可以通過增收、節支的手段來實現,但從目前大多數國家情況看,節支與增收均較困難,財政多呈現赤字,政府沒有儲蓄,需發行國債借老百姓的錢彌補財政赤字。

財政赤字是指年度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的差額,會計上通常用紅字表示,所以叫財政赤字。也叫預算赤字。

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

財政收入指國家財政參與社會產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實現國家職能的財力保證。主要包括:

(1)各項稅收:包括國內增值稅、國內消費稅、進口貨物增值稅和消費稅、出口貨物退增值稅和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船稅、船舶噸稅、車輛購置稅、關稅、耕地占用稅、契稅、煙葉稅等。

(2)非稅收入:包括專項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和其他收入。財政收入按現行分稅制財政體制劃分為中央本級收入和地方本級收入。

財政支出指國家財政將籌集起來的資金進行分配使用,以滿足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的需要。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務、外交、國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學技術、文化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城鄉社區事務、農林水事務、交通運輸、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商業服務等事務、金融監管支出、國土氣象等事務、住房保障支出、糧油物資儲備管理等事務、國債付息支出等方面的支出。財政支出根據政府在經濟和社會活動中的不同職權,劃分為中央財政支出和地方財政支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