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精神史研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六朝精神史研究》,[日] 吉川忠夫 著,劉東 編,王啟發 譯,出版社: 江蘇人民出版社。
圖書是以傳播文化[1]為目的,用文字或其它信息符號記錄於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圖書是人類思想的產物,是一種特定的不斷發展着的知識傳播工具[2]。
內容簡介
本書以六朝時期為中心,歷史跨度縱貫漢唐,通過綜合性和個案性的考察與研究,對中國中古思想史以及中古政治與學術和思想的表現之間的聯繫等進行了細緻的梳理和描繪。本書集著者近二十年之功,所論述的內容包括:六朝士大夫精神生活的總體風貌,從漢代走向六朝過程中的思想變遷,集中於六朝時期而圍繞着何休、范寧、范曄、沈約、顏之推、顏師古、葛洪、道宣、傅奕等極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人物的著述及思想特點,還有匯集於這個時期的儒釋道三家關係中的諸多問題和著名的論爭等。本書是日本學者研究中國思想史的*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作者介紹
吉川忠夫(よしかわ ただお、1937年— ),日本東洋史學者,京都大學名譽教授,現任日本東方學會會長。專攻中國中世史,特別是六朝時代中國思想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六朝精神史研究》《中國古代人的夢和死》《中國人的宗教意識》等。
目錄
譯者的話
中文版序
序章六朝士大夫的精神生活
前言
一由漢代至六朝的展開
二六朝式精神的諸相
三士大夫的自我變革
第一部分從漢走向六朝
第一章黨錮與學問——特別以何休為例
前言
一東漢的太學
二黨錮與太學
三何休的立場與方法
四何休與清流思潮
結語
第二章真人與革命
前言
一漢魏禪讓革命之際的真人
二真人赤精子
三白水真人
四《太平經》與真人
結語
第二部分范氏研究
第三章范寧的學問
前言
一范寧的出發點——《王弼何晏論》
二理想主義的挫折
三《穀梁傳集解》的成書
四范寧的門閥觀
結語
第四章關於踞食論爭
前言
一踞食論爭的背景——范泰與洹寺
二踞食論爭的經過三踞食論爭與范氏諸人的思想
第五章范曄和劉知幾
前言
一劉知幾對《後漢書》的批判——之一
二在獄中與諸甥侄書
三劉知幾對《後漢書》的批判——之二
四范曄的「意」
第六章范曄與東漢末期
前言
一逸民與黨人
二正道與權道
結語
第三部分沈約研究
第七章沈約的傳記與生活
前言
一吳興沈氏——沈約的家族背景
二出生與父親之死
三西邸的談客
四絕望的時期
五梁朝政治下的晚年生活
暫且的結語
第八章沈約的思想
前言
一沈約的社會思想——之一
二沈約的社會思想——之二
三沈約的精神生活諸相——特別是其宗教生活
四沈約的世界觀
結語
第四部分顏氏研究
第九章顏之推論
前言
一江南貴族社會的悲慘結局
二顏之推的江南社會批判
三顏之推與華北社會
四顏之推與學問
五作為政治人的顏之推
結語
第十章顏師古的《漢書注》
前言
一顏師古以前的《漢書》學
二顏師古的《漢書》之學
結語
第五部分六朝人與宗教
第十一章師受考——集中於《抱朴子內篇》
前言
一明師·口訣
二先師鄭君
三抱朴子學譜
結語
第十二章中土邊土的論爭
前言
一唐代初期的天竺中土說
二天竺中土說的形成
三是夷夏還是戎華
結語
第十三章夷夏論爭
前言
一《夷夏論》的構成——道·跡·俗
二顧歡的立場
結語
第十四章中國的排佛論的形成
前言
一僧佑《弘明論後序》
二《顏氏家訓·歸心篇》
三道宣與傅奕
第十五章六朝時代對《孝經》的接受
前言
一作為幼童課本的《孝經》
二作為宗教經典的《孝經》
三緯書與《孝經》
四《孝經》的隨葬
結語
後記
人名·書名·作品名索引
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