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傷辨惑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外傷辨惑論》,簡稱《內外傷辨》,內科醫書。李杲撰。現存最早為元刻本。明代有多次刊刻,如《古今醫統正脈全書》本、明萬曆間刻本、梅南書屋刻本,此外如 《東垣十書》本、《四庫全書》本等,清代亦曾翻刻,1949年後有1959年人民衛生出版社鉛印本,日本有文化3年 (1808) 東京韋修堂刻本,共計有十餘種。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3卷,約25 000字。卷上主要是辨證,從陰陽、脈象、寒熱、外感八風之邪、頭痛與否、渴與不渴等諸方面討論內傷病與外感病的不同形證及病理變化。卷中論飲食勞倦所傷,四時用藥加減法、暑傷胃氣及諸補虛益氣、健脾養胃方,其中補中益氣湯、清暑益氣湯、昇陽益胃湯等為歷代臨床醫家所喜用。卷下辨飲食內傷之證和用藥所宜所禁,論傷食、傷酒之證治,及說明實踐中掌握形氣之有餘不足以定補瀉之治則。本書提出的內傷學說,是繼張仲景《傷寒論》外感學說的中醫理論方面的一個突破,此後中醫臨床上形成了外感與內傷的辨證體系,歷代醫家對此均有很高評價,如朱丹溪說:「夫假說問答,仲景之書也,而詳於外感; 明著性味,東垣之書也,而詳於內傷。醫之為書,至是始備,醫之為道,至是始明。」張景岳則說:「東垣發明內傷一證,其功誠為不小。」葉天士說:「歷舉益氣法,無出東垣範圍。」至今對臨床辨證仍有一定指導意義。書中提出 「陰火」的概念,是對 《內經》「陰虛則內熱」 的闡發。
作者簡介
李杲 (1180—1251),字明之,晚號東垣(老人)。金元間真定 (今河北正定)人。家富有,後因母罹疾,經眾醫雜治而死,終不知為何病,自傷不知醫而失親人,遂從易水名醫張元素學,數年而盡得其法。時值戰亂,李杲亦曾於元壬辰 (1232) 避兵東平 (今屬山東),甲辰 (1244)方歸里。眼見民病飲食勞倦及憂思所傷者甚多,並非皆病外感風寒,乃撰《內外傷辨惑論》3卷、《脾胃論》3卷以闡明之。此外著有《蘭室秘藏》、《用藥法象》、《東垣試驗方》等,並有題為李杲之著作多種,如 《保嬰方》、《傷寒治法舉要》、《東垣醫書》、《東垣心要》、《李東垣藥譜》、《萬愈方》等。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1]、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2]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內外傷辨惑論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高考知識積累: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區別,新東方高考網,2020-06-01
- ↑ 文學流派及其主要作品,道客巴巴,20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