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人言不飲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馮時行,北宋元符三年(1100)出生於恭州巴縣樂磧(今渝北區洛磧鎮),南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逝世於雅州(今雅安)。祖籍浙江諸暨。因力主抗金被貶後,來重慶結廬授課。被尊為「巴渝第一狀元」[1]。
“ |
人言不飲酒,神形不相親。 我雲不游山,足攣不可伸。 徑須向泉石,抖擻人我塵。 況復山林姿,豈類軒冕人。 出門見四野,便有羲皇淳。 昔游頗有得,已事猶可循。 異時春開陰,晴霽如秋旻。 餚簌粗提攜,不必皆奇珍。 客居我貧者,尚能乞諸鄰。 相與臨小軒,眼界浩無垠。 水繞拖長帶,山來趨小臣。 軒前聳朱鳳,曾是棲群真。 飄遊邈何許,跡可訪遺民。 吾徒況健步,人扶必怒嗔。 頻行當導引,能除體不仁。 想當聞此約,喜見顏津津。 必不類世俗,咫尺小參辰。 鳥語聽妙轉,草軟藉芳茵。 信宿得蘇李,良會如荀陳。 翻思塵土中,旦暮走踆踆。 有如對酸醯,未啜已深顰。 放意寬衰颯,收機入混淪。 尚欲挈妻子,終焉老西岷。 或飲東入海,披髮謝冠巾。 況茲一日游,暫令耳目新。 於事竟何補,在已徒自辛。 騎馬事干謁,汩汩窮昏晨。 不如且行樂,一笑酬中春。 |
” |
— [北宋]馮時行 |
作者生平
馮時行(1100年~1163年)宋代狀元。字當可,號縉雲,祖籍浙江諸暨(諸暨紫岩鄉祝家塢人),出生地見下籍貫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狀元,歷官奉節尉、江原縣丞、左朝奉議郎等,後因力主抗金被貶,於重慶結廬授課,坐廢十七年後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於四川雅安。著有《縉雲文集》43卷,《易倫》2卷。
馮時行少時讀於巴縣縉雲山寺,得中北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恩科狀元。以忤當道,當為雲安(今重慶市雲陽縣)尉。南宋建炎元年至三年(1127-1129)調任奉節尉調,建炎四年至紹興四年(1134年),調任江原丞,任職期中,顯露才華,深受川陝撫諭楊願器重,極力推薦,旋擢左奉禮郎。紹興五至六年知丹梭縣。紹興七年(1137)奉召入京任左朝奉議郎(皇帝身邊諮詢官)。時金兵已占汴梁(北宋都城今開封)十載。時行力主抗金,於紹興八年晉見高宗,呈上《請分兵以鎮荊襄疏》,奏金人議和不足信,請選大臣重兵鎮荊,使岳飛得以專力致於江漢間。被主張和議的高宗斥之為"杯羹之語"。紹興九年(1139年),出任萬州知府,鎮邪鋤惡,為民除害,惠農勸學,為地方積蓄了一批錢財。紹興十一年(1141年),轉運判官李炯,企圖以提取萬州大量積錢,向朝廷獻媚固寵,率500飛虎軍強行提取,時行堅決反對,被提刑何麒彈劾,罷官削職,除名《大宋狀元錄》,輾轉流離萬州、開江間近兩年。
主要作品
著有《縉雲集》[2]四十三卷(《宋史·藝文志》),已散佚,明嘉靖中李璽刊為《縉雲先生文集》四卷,卷一至三為詩。馮時行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縉雲文集》為底本,校以清趙氏小山堂抄本(簡稱小山堂本,藏北京圖書館)。另從《永樂大典》等書輯得之集外詩,編為卷四。《四庫全書·縉雲文集·提要》雲其詩:"忠義之氣隱然可見。"
視頻
再和·人言不飲酒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到北碚,尋訪「巴渝第一狀元」馮時行印記,搜狐,2021-03-06
- ↑ 《縉雲集》,個人圖書館,201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