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凌雲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凌雲縣,古稱泗城,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有四條河流縱橫交錯會聚於城中,是一個近千年州、府、縣治之地歷史的文化古城。凌雲縣海拔在210至2062米之間。凌雲縣百歲以上壽星有365人,高過世界長壽區認定標準占人口的比例,是中國首個「全國異地長壽養老養生基地」,享有「山上水鄉、古府凌雲、宜居天堂」的美譽。

縣域面積2053平方公里,轄8個鄉鎮(其中4個瑤族鄉)110個行政村(社區),境內居住着壯、漢、瑤三個主體民族,2011年末總人口19.55萬,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55%,1992年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享受少數民族自治縣待遇,2002年國務院確定為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凌雲縣先後獲得了「中國名茶之鄉」、「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園林縣城」、「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全國重點產茶縣」、「國家西部地區教育『兩基』攻堅先進縣」、「廣西衛生縣城」等國家、省部級榮譽稱號。2018年12月,榮獲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2019年3月,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5月9日,獲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貧困縣序列。

歷史沿革

秦代以前,縣境內已有人類居住,主要為壯族及部分少數民族,歷史上被稱為「獠人」、「俚人」、「雒越」等,是嶺南百越(百粵)各部落的一部分。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朝統一嶺南地區。設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凌雲屬桂林郡。秦末漢初,凌云為南越國統轄,隸屬桂林郡。

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凌雲屬鬱林郡管轄。元封五年(前106年),為交州統轄下的鬱林郡管轄,屬增食縣。

三國屬吳國,凌雲屬廣州鬱林郡地,仍屬增食縣。

晉朝,凌雲屬廣州鬱林郡增食縣。東晉大興元年(318年),鬱林群分為晉興、寧浦兩郡。凌雲屬廣州晉興郡增翊縣地。

南北朝,宋、齊時,凌雲屬廣州郡晉興郡。陳梁時,屬南定州晉興郡地。

隋朝,凌雲屬揚州鬱林郡地。

唐貞觀元年(627年),今廣東、廣西為嶺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嶺南道分東道(廣東)和西道(廣西)。嶺南西道下轄桂管、邕管、容管經略使。並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置羈糜州縣峒,凌雲屬邕州管羈縻雙城州,半屬溪峒。

五代,凌雲屬邕州管轄,後為南漢屬地。

宋皇佑五年(1053年),置泗城州,管轄利州、侯唐州、歸樂州、龍川州。泗城州隸屬廣南西路邕州都督府。

元,凌雲縣屬廣西行省田州路軍民總管府所轄的泗城州,下轄利州、唐興州。

明,泗城州直地於承宣布政使司。洪武六年(1373年),州治遷至古磡峒(今泗城鎮)。泗城州,下轄利州、程縣、唐興州。

清初為泗城直隸州。順治十五年(1658年),升為泗城府(土府)。十八年改為泗城軍民府,隸思恩府。雍正五年(1722年),改土歸流復置泗城府,直隸廣西省。泗城府治在今凌雲縣城。泗城府初無州縣。雍正八年,泗城府劃轄原系直隸州的西隆州及西林縣。乾隆五年(1740年),泗城府置凌雲縣,故泗城府轄凌雲、西林2個縣及西隆州,轄及今百色市之西林、隆林、田林、凌雲及樂業等縣地。

民國元年(1912年),根據《廣西地方官暫行章程》有關附郭之縣省入府的規定,廢凌雲縣省入泗城府。次年,廢泗城府復置凌雲縣,隸屬田南道。十六年,凌雲縣直隸廣西省政府。十九年,凌雲縣屬百色民團區。二十三年三月,凌雲縣改屬百色行政督察區。期間,轄地包括今樂業縣和天峨縣、田林縣、百色市部分地區。二十四年,區劃調整,凌雲縣轄地縮小。二十九年四月,凌雲縣改隸第十行政督察區。三十一年三月,凌雲縣改隸第五行政督察區。1949年,廣西置15個區,99個縣,1個市(桂林市)。區轄縣,凌雲縣隸屬百色區。

1950年1月5日,凌雲縣解放,仍稱凌雲縣。同年2月,廣西省人民政府成立。1952年8月,廣西省人民政府決定將凌雲縣、樂業縣合併為凌樂縣,縣治凌雲縣泗城(城廂)鎮。同年,又劃出利周歸田林縣管轄。1953年1月後屬桂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專區,1956年3月後屬桂西壯族自治州百色地區,1958年3月屬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專區。1962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凌樂縣,恢復凌雲縣、樂業縣。凌雲縣治泗城(城廂)鎮,轄城廂、下甲、伶站、沙里、邏樓、加尤、玉洪7個公社。1984年,凌雲縣實行體制改革,調整鄉鎮區劃為2鎮8鄉(即:泗城鎮、邏樓鎮、下甲鄉、朝里鄉、沙里鄉、加尤鄉、東和鄉、玉洪鄉、力洪鄉)下設109個村(街)委員會。其中:伶站、朝里、沙里、玉洪、力洪5個鄉為瑤族鄉。

2000年5月,加尤鄉改為加尤鎮。2002年5月百色撤地改市,凌雲縣隸屬百色市,2004年7月,凌雲縣實行鄉鎮撤併,撤銷東和、力洪2個鄉,其中東和鄉部分村劃歸邏樓鎮,部分劃歸泗城鎮,力洪瑤族鄉劃入玉洪瑤族鄉。至2012年,凌雲縣轄3鎮5鄉110個村(社區)委員會。

1996年,凌雲縣面積2037平方千米,人口約17萬人。轄2個鎮、8個鄉(其中5個民族鄉):泗城鎮、邏樓鎮、下甲鄉、伶站瑤族鄉、朝里瑤族鄉、沙里瑤族鄉、東和鄉、加尤鄉、玉洪瑤族鄉、力洪瑤族鄉。縣政府駐泗城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凌雲縣總人口175573人。其中:泗城鎮36742人,邏樓鎮25442人,下甲鄉18138人,伶站瑤族鄉14887人,朝里瑤族鄉7442人,沙里瑤族鄉16722人,東和鄉10944人,加尤鄉24749人,玉洪瑤族鄉15613人,力洪瑤族鄉4894人。

2001年1月1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桂政函10號)同意加尤鄉改為鎮建制,所轄行政區域不變。調整後,凌雲縣轄3個鎮、7個鄉(其中5個民族鄉):泗城鎮、邏樓鎮、加尤鎮、下甲鄉、伶站瑤族鄉、朝里瑤族鄉、沙里瑤族鄉、東和鄉、玉洪瑤族鄉、力洪瑤族鄉。

2005年6月2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桂政函176號)同意調整凌雲縣部分鄉鎮的行政區劃:撤銷東和鄉,原東和鄉隴雅、白馬、教村3個村劃歸泗城鎮管轄,原東和鄉安水、敏村、新洞、洞新、瓢村5個村劃歸邏樓鎮管轄;撤銷力洪瑤族鄉,整建制併入玉洪瑤族鄉,玉洪瑤族鄉政府駐地不變。調整後,全縣轄3個鎮、5個鄉(其中4個民族鄉):泗城鎮、邏樓鎮、加尤鎮、下甲鄉、伶站瑤族鄉、朝里瑤族鄉、沙里瑤族鄉、玉洪瑤族鄉。

行政區劃

2000年,凌雲縣轄2個鎮、3個鄉、5個民族鄉:泗城鎮、邏樓鎮、下甲鄉、伶站瑤族鄉、朝里瑤族鄉、沙里瑤族鄉、東和鄉、加尤鄉、玉洪瑤族鄉、力洪瑤族鄉。

2005年,凌雲縣撤銷2個鄉鎮。凌雲縣轄3個鎮、2個鄉、5個民族鄉:泗城鎮、邏樓鎮、加尤鎮、下甲鄉、伶站瑤族鄉、朝里瑤族鄉、沙里瑤族鄉、東和鄉、玉洪瑤族鄉、力洪瑤族鄉。

2012年,凌雲縣轄3個鎮、5個民族鄉,分別為泗城鎮、邏樓鎮、加尤鎮、朝里瑤族鄉、伶站瑤族鄉、沙里瑤族鄉、玉洪瑤族鄉。

人口民族

凌雲縣居住壯族漢族瑤族三個世居主體民族,還有布依族彝族土家族苗族仫佬族哈尼族等人數極少量的少數民族居住,這些人數極少的民族主要是分配交流到凌雲工作,或經商,或婚姻遷入。

壯族、藍靛瑤、盤古瑤分布於土山地區,少部分壯族也分布在石山區。壯族多數居住在較低洼地型平緩或河邊,藍靛瑤和盤古瑤喜居住在山裡近水的溪溝邊。

藍靛瑤分布於泗城鎮覽沙、金保、平林、腰馬村,下甲鄉的和洲、雙達、平懷村,伶站瑤族鄉袍亭、那留、平蘭村,朝里瑤族鄉百朝、羊囊、蘭台、平塘村,沙里瑤族鄉那伏、浪伏、果卜、那仰村,羅樓鎮林塘、磨村、濫村,玉洪瑤族鄉玉保、下謀、九江、盤賢、蓮燈、樂鳳、那力、偉利、汪田村。

盤古瑤分布於朝里瑤族鄉的蘭台,加尤鎮的下傘村,玉洪瑤族鄉的東蘭村。

漢族、背隴瑤主要分布於石山地區,也有相當一部分漢族和背隴瑤分布土山區。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75573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泗城鎮36742、邏樓鎮25442、下甲鄉18138、伶站瑤族鄉14887、朝里瑤族鄉7442、沙里瑤族鄉16722、東和鄉10944、加尤鄉24749、玉洪瑤族鄉15613、力洪瑤族鄉4894。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2011年末人口19.56萬,其中農村人口17.53萬,人口自然增長率9.8‰,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55%。

交通

凌雲是中國西南地區出海出邊大通道的中心點,實現了鄉鄉通油路、行政村和大自然屯通的目標。省道206線百色至凌雲至樂業二級公路穿境而過,縣城距首府南寧300公里,距百色城82公里,距百色機場120公里。伶站工業集中區距百色火車站60公里,距百色航運碼頭55公里,距連接東盟國家的國家一級口岸龍邦300公里,距南寧至昆明的高速公路60公里。

截至2006年10月,建成了百樂二級油路凌雲段,凌雲至鳳山四級油路凌雲段以及彩架至沙里、下甲至朝里、央里至茶山景區四級油路;完成了62個村的村級道路提級改造,全縣等級公路通車裡程超過530公里,基本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標。

2012年,建成凌雲至百色二級公路,完全實現了鄉鄉通油路、行政村和大自然屯通公路的目標。全縣公路通車裡程達到4241公里,是1992年的近10倍。

地理環境

凌雲縣位於廣西西北部,雲貴高原東南邊緣,距首府南寧360公里。東連鳳山縣、巴馬縣,西接田林縣,南鄰右江區,北與樂業縣枕連。地理位置為北緯24°06′—25°37′,東經106°23′—106°55′。全縣石山面積占40%,土山面積占60%。

縣境東西最大距離53.7公里,南北最大距離58.8公里。縣境總面積為2053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2040.1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99.37%;水域面積12.84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0.63%。

地貌

凌雲地處雲貴高原的延伸部分,是比較典型的山地地形,山高谷深,山地面積廣大。整個山地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93.32%;平地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3.28%。

凌雲縣地貌構成主要有兩大類:土山和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其中土山區占全縣總面積近60%,喀斯特地形地貌的石山區占近40%。土山主要位於縣城西北、西南地區,總屬青龍山脈,多呈南北走向沿邊界排列,成為縣境西半部的一道天然屏障,主峰為岑王老山,海拔2062米,位於縣極西北與田林縣交界處。石山主要位於縣城東、北部地區。

土壤地形

凌雲縣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中山地貌類型。全縣群山起伏,地貌由土山和石灰岩喀斯特山地兩大類型構成。土山地區占全縣總面積的60%,居住着全縣40%的人口,而40%的石山地區卻居住着全縣人口的60%。

凌雲縣土壤、穀物中的鉻,硒含量高於中國平均水平15倍以上。母岩主要有砂頁岩、石炭岩。土壤類型主要有黃紅壤,占45%,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至1200米地帶,肥力高:黃壤占11%,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地帶,土壤濕潤、疏鬆、肥力高;棕色石灰土占34%,分布在石山地區:紅壤占10%,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高丘深谷地帶,土壤乾燥,肥力一般。

氣候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不嚴寒,夏不酷暑,冬短夏長,秋高氣爽,年平均日照1443小時;年平均太陽總輻射為95.81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氣溫19℃~20.4℃;年平均降雨量1235毫米。由於受季風影響強烈,加上境內地形起伏較大,山高谷深等因素,一年約有半年時間處於熱帶暖溫氣團控制之下,水氣輸送十分豐富,氣流極易展開輻射。因此,凌雲縣成為廣西暴雨中心之一,年平均降雨天為151天。同時,受喀斯特地貌和南亞熱帶季風氣的影響,乾濕分明,夏季降雨量大於蒸發量,洪澇災害時有發生,冬春兩季乾燥少雨,乾旱災害頻繁。

水文

凌雲縣內河流有泗水河、布柳河2條幹流,11條支流,分屬右江、紅水河2大水系,總流域面積1777平方公里,年徑流總量18.181億立方米。

河網密度0.134公里/平方公里,水源洞水系分兩個支流:水源洞水流向鳳山縣三門海坡心村巴馬盤陽河水系,被專家認定為水源洞長壽之源頭;水源洞水流向澄碧河,廣東珠江水水系,被專家認定為珠江水系之源頭。

資源

土地資源

凌雲有耕地1.3萬公頃,可供開墾的荒地3.5萬公頃,有林面積14.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1%。全縣總面積306萬畝,耕地面積16.75萬多畝,其中水田5萬多畝,旱地12萬多畝。全縣有荒山60多萬畝,其中宜牧宜林荒山40多萬畝。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已探明的有水晶等20多個品種。

1、微粒金礦 主要分部於凌雲穹窿構造隆起的四周的中三疊統砂泥岩中;而凌雲穹窿隆起的四周都被中三疊統地層所環繞,故在其邊緣存在着金礦賦存的地層條件,從構造形態來看,凌雲隆起區四周皆被環形斷裂控制,這些斷裂有的可成為礦液通道,有的直接可形成賦礦場所,此環形帶構造複雜,斷裂縱橫交錯,是成礦的有利條件。

自1985年發現邏樓金礦,相繼發現明山金礦、貓老殼金礦、紅卜樓金礦,據地質工作隊工作後推測,其礦區黃金儲量近20噸,潛在價值近15個億。

2、砂金 主要分布於下甲—泗城坡臉—東和一帶的泥盆統地層的岩溶窪地之第四層殘坡積層中。縣金礦已在下甲上隴咪和下隴咪、岩洞等進行採礦。

3、水晶礦 主要產於隴救、隴鳳—洞新弄勞,浩坤—弄福—坪山及坡臉等地,原生礦形成於方解石—古英脈中,礦石晶體大,質量好。

4、銻礦 銻礦主要分布於泗城、加尤、邏樓、沙里、下甲、伶站、玉洪等地、大小銻礦點,礦化點近百處。最好的為邏樓新洛老里洞礦區。

5、鐵礦 主要分布於縣城—邏樓、濫村—磨賢—上傘等地,屬次淋慮堆積型礦床,產於岩溶窪地之第四系殘坡積層中,堆積面積10—50平方米,厚度0.5—10餘米,含鐵最高達56.95%,埋層淺,易開採。

6、石英斑岩(陶瓷土) 石英斑岩風化後形成理想的陶瓷粘土。分布於巴合興隆坳、央八、倉洋等到地的石英斑岩出露區。含SIO273.85%、AL2O315—16%,Fe2O3、TiO2、CaD、MgO含量均達技術標準,為高級日用陶瓷和衛生陶瓷製品的原料。

7、白雲石 主要產於凌雲穹窿之中石碳統及中泥盆統和下二迭統的灰岩中,呈層狀產出,沿走向礦層厚度品的位變化穩定,MgO含量>18%,儲量4.6億噸,是冶煉金屬鎂的基本原料。

8、硅石 主要產於三迭系切割較深的溝谷中,在玉洪、朝里、伶站、下甲均有可供開採礦體賦存,沿公路進行線路地質調查,儲量可達30萬噸以上,潛在價值1500萬元,開採條件良好。礦體厚0.8—3米,最厚達50米,礦石質量好。含SIO298.20%,Fe0.52%P<0.02%。

9、輝綠岩 產於力洪鄉那洪村上游,岩體出露面積為2.5平方公里,顏色艷麗,是加工飾面材的好材料,電、路、水都方便,可作火山岩石建材製品生產基地。

10、煤炭 分布於邏樓敏村—洞村之間及磨賢等地。

水力資源

水利資源蘊藏量為11.7萬千瓦,可開發4萬千瓦,已開發1.1萬千瓦。凌雲縣有水庫14座,其中小(一)型水庫6座,總庫容144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036萬立方米,灌溉1.14萬畝。小(二)型水庫有8座,總庫容306萬立方米,有效庫容265.5萬立方米,灌溉面積0.231萬畝。

凌雲縣最大的河流--澄碧河,流面積1326平方公里,縣境流長56.8公里,年平均流量為11.581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8.02萬千瓦,年發電量7億度;布柳河是縣內第二大河,其流向與澄碧河背道而馳,縣境內長63.5公里,年平均流量3.499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3.7萬千瓦,年發電量2億度。

植物資源

凌雲縣森林覆蓋率為76.41%,自然植被屬南亞熱帶植被類型。全縣境內植物種類繁多,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樹種主要有:香果樹、福建柏、巴尾樹等。經濟樹種有:八角油茶油桐板栗核桃蝴蝶果麻竹白毫茶等。用材樹種主要有:杉木、馬尾松紅松紅椿、香樟、苦楝、酸棗、華木等。果樹有柑、橙、桃、李、黃皮、枇杷、柿子、川木瓜等30多個品種,藥用植物主要有:霧苓土茶金銀花何首烏黃精黃柏山克根昆明雞血藤等150多個品種。

動物資源

凌雲常能見到的野生動物有山雞、畫眉、飛虎等飛禽;山豬、箭豬、猴子等走獸;樟子、蛤蚧、蛇類、穿山甲等山珍;鯉魚、白甲魚、例刺鮐、長尾唇鯡等多種魚類,還有最近幾年發現的育眼金錢魚和娃娃魚。家畜以馬、羊馳名。凌雲馬善行走山路,體小靈活,性格溫和,食少耐勞;凌雲羊肉質鮮美,皮厚毛細,為傳統出口產品。

經濟

2005年凌雲全縣實現生產總值6.75億元,比2001年增長33.1%,年均增長10.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25億元,比2001年增長403%,年均增長49.8%;財政收入完成5005萬元,比2001年增長95.9%,年均增長18.3%。縣域經濟在全區的綜合排位由2004年的第70位躍升到第60位,2005年榮獲「全區縣域經濟發展進步獎」。

2006年1—9月,凌雲全縣完成國民生產總值4.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4億元;財政收入完成4258萬元。

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38億元,是1992年的15.02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億元,是1992年的79.41倍;財政收入1.45億元,是1992年的20.8倍。

工業

截至2006年,凌雲已建成投產的水電站有11座,裝機1.83萬千瓦;正在建設的有9座,裝機5.1萬千瓦;建成田林至凌雲110千伏輸變電工程。2005年,工業集中區實現總產值4030萬元,上繳稅金227萬元。2005年,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2.4億元,比2001年增長88.1%,年均增長17.1%。

2012年,凌雲縣建設了伶站和泗城兩個工業集中區,規劃用地9585畝。伶站工業集中區分為百當、九民、停那3個片區,分別以發展冶煉工業、建材工業和礦產品、農產品加工及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為主;泗城工業集中區分為鎮洪、旦村兩個片區,主要以特色農產品深加工及木材集中加工為主。

截至2012年,凌雲培育了1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其中5家產值均超1億元。2012年,全縣工業總產值約達14.8億元。

農林業

2006年全年茶園面積已達10.8萬畝,年產干茶2100噸,產值6000多萬元;桑園面積已達3.6萬畝,年養蠶15000張,產鮮蠶10500擔,產值1200多萬元;年產烤煙近1萬擔,產值420萬元。共完成人工造林20萬畝,封山育林25.8萬畝,退耕還林20.2萬畝,2006年被評為「廣西綠化模範縣」。2005年勞務輸出10000多人,勞務輸出收入3600萬元,占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的40%。

2013年1~10月,全縣實現農業生產總值8.2億元,同比增長7.9%。

2013年1~10月,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取得新成效。產值突破5億元,達5.31億元,占全年1~10月農業總產值8.2億元的64.75%。其中,干茶產量超4000噸,達到4512噸,產值超2億元,達2.62億元;產茶油1700噸,產值6800萬元;產鮮繭近3萬擔,產值突破5000萬元,達5906萬元;烤煙創稅(含增值稅)首次突破600萬元,達653.35萬元,增長76.5%;林下養雞產值突破1億元,達到1.21億元。

2019年11月24日,廣西凌雲縣採取「村集體+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大力改造低產油茶,全縣油茶種植面積達到27萬多畝,產值3.9億元。

社會

2005年,城區面積由2001年的1.9平方公里擴大到2.3平方公里,人口由1.9萬人增加到2.5萬人,連續兩屆榮獲廣西市容市貌環境綜合整治「南珠杯」競賽先進城市獎和一屆優秀城市獎。全縣城鎮化率由2001年的15%提高到2005年的20%。

截至2006年10月,基本形成以縣城為中心的一小時經濟圈。35%的農戶開通了電話,42%的農戶住上了樓房,89%的農戶解決了飲水困難,農村電視綜合覆蓋率達76%,沼氣池入戶率達42.4%,摩托車入戶率達78%。

2012年,凌雲縣共有中小學200餘所,教職工2000餘人,校舍總面積29萬平方米。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通過了自治區「普九」和「普實」評估驗收,先後榮獲「全國基本普及初等義務教育先進縣」、「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先進縣」等級榮譽稱號。

2013年1~10月,實施扶貧項目82個,竣工23個,完成投資2.734億元;招收初、高中未考入高一級學校的本縣籍畢業生587人參加職業技術免費學歷培訓;完成勞動技能、產業扶貧、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315期34885人次,共有1850人獲得國家職業技能初級證書,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3.5萬人次,創收1.45億元。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凌雲特產

凌雲縣主要農產品和土特產有白毫茶、霧苓土茶、八角、板栗、茶油、桃、牛心李、川木瓜等。

凌雲白毫茶

原名白毛茶,因其葉背長滿白毫而得名,主產於廣西凌雲縣四季雲霧繚繞的岑王老山、青龍山一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之自然無公害而特具風味,成為茗中上品。1915年榮獲國際食品博覽會二等獎;1991年中國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測中心鑒評,獲全國優質名茶稱號;1999年榮獲中國第三屆「中茶杯」名優茶稱號;2000年榮獲韓國茶人聯合會第二屆國際名茶評比紅茶類金獎、綠茶類銀獎。

大紅八角

大紅八角香味濃,果大籽粒飽滿,遠銷港澳、東南亞,全縣擁有14.5萬畝;凌雲大紅八角素稱香料之王,是凌雲最著名的特產之一,凌雲八角風格獨特,果型比一般八角大,肉質肥厚,芳香特別濃郁持久。八角葉可制茴油,茴油是食品工業的重要香料,特別是化妝品更離不開茴油。八角果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調味香料,在醫學上有寒溫,理直止痛,止咳健胃的功效,為醫藥工業的重要原料。

川木瓜

川木瓜屬薔薇科,灌木,系果藥兼用型水果,為名特優稀水果,凌雲特產。其果味清酸,含極豐富的維生素C及多種礦物質,能舒筋活胳,和胃化溫,有防血管硬化、降低血壓、減肥的作用。

牛心李

牛心李是凌雲李果中的一個優質品種,因其果形似牛心而得名。果實向陽為紅色或粉紅色,果肉橙黃色,可食率高,味甘甜,具有獨特風味。6月下旬成熟是鮮食或加工應子、果脯、罐頭的絕好原料。

油茶

凌雲油茶種植面積已達19萬,茶油油色澄亮,香純味正,因營養豐富,素稱食用油之王。

麻竹

麻竹是凌雲縣傳統經濟林種之一,在凌雲已有200多年種植歷史,竹筍是凌雲縣久負盛名的特產之一,營養特別豐富,是一種高纖維素,低脂肪又富含氨基酸的綠色食品。

岑王天然山泉水

山泉位於廣西第四高峰廣西岑王老山(2062米)南麓之凌雲縣力洪鄉那洪村西,其出露點周圍近兩公里範圍內無村屯,山上植被發育,天然原始狀態尚好,未發現任何污染。泉水物理特徵:泉水為無色透明,有清涼爽口之感,經瓶裝不封口在天然室溫環境中觀察,15天內無任何雜質及其他沉澱物及析出物。屬中性低鈉水。

藍靛瑤腰帶

藍靛瑤腰帶是凌雲少數民族——藍靛瑤老幼女性必備佩飾之一,無論休閒還是勞作時都緊系腰中。它做工精細、考究。共用了黑、白、黃、綠、粉紅、大紅六種顏色的細紗線手工精織而成,一般製作一條腰帶需費時兩天。藍靛瑤腰帶還與藍靛瑤族熱情好客密不可分。藍靛瑤腰帶還是一種美的象徵。

旅遊資源

凌雲是廣西西部青龍山脈長壽帶上的長壽宜居縣,中國異地長壽養老養生基地,主要景區有水源洞天納靈福地長壽養生都會景區(水源洞和納靈洞兩個景區)獨具神韻的珠江水系源頭祈福尋源旅遊,和880多年的水源洞問心寺佛文化養心祈福體驗旅遊,水源洞天吸氧長壽養生區旅遊,納靈洞的680多年道教文化養生區旅遊等旅遊資源。凌雲旅遊資源具備長壽養生文化,佛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鄉土性、體驗性,古特性、奇異性和美感性。縣境內旅遊景點星羅棋布,有文廟、博物館、茶山綠色金字塔、岩流瑤寨、邏樓新寨、中山紀念堂、石鐘山、雲台山、五指山、弄福公路等旅遊景點。

水源洞

水源洞旅遊景區位於凌雲縣城北百花山下,距凌雲縣城約1公里,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百色市十八景之一。水源洞景區分為內洞和外洞兩部分。洞外綠堤兩道,垂柳、古榕遍岸,飛鳥爭鳴,兩座對稱排列的石拱小橋,古樸典雅。洞內有占地22000平方米、寬38米、高20.8米的大廳。洞門最高處的山崖絕壁上,刻有乾隆四十三年(1778)左江觀察使王玉德所題的「第一洞天」,大廳四周絕壁上刻有明、清以來文人墨客的題字、題聯、題詩80餘幅,是凌雲縣古石刻最集中、保護最完整的地方,展示了凌雲近千年的州、府、縣建制歷史文化。 [1]

納靈洞

納靈洞旅遊景區位於凌雲縣城郊,距凌雲縣城約1公里,屬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質地貌景觀。景區洞體全長1500米,呈東西走向,「9」字型,雙層結構,其中下層地下河長880米,上層旱洞長620米,兩層之間高差28米。共分為5大景區32個景點。納靈洞千奇百怪的鐘乳石,在洞穴中十分罕見,有"亞洲神奇第一洞"之美稱。

茶山金字塔

凌雲縣茶山「金字塔」景區位於凌雲縣加尤鎮案相村境內,海拔1100多米,由五十餘個茶峰組成,景區因酷似一座座綠色「金字塔」而得名。景區已開發了茶王閣、茶仙亭、茶聖亭、遊客採茶園區等景點和茶葉加工工藝參觀、制茶體驗,茶道、山歌表演等項目,是集採茶、制茶、品茶、生態農業觀光為一體的旅遊風景名勝區,也是廣西首批通過國家旅遊局評估驗收的「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之一。[2]

所獲榮譽

凌雲縣先後得了「中國名茶之鄉」、「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園林縣城」、「全國科普示範縣」、「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全國重點產茶縣」、「國家西部地區教育『兩基』攻堅先進縣」、「全國退耕還林先進單位」、「廣西衛生縣城」等國家、省部級榮譽稱號。

2018年12月,榮獲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視頻

凌雲縣最新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