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怦(727-785年),字號不詳,幽州昌平(北京昌平區)人。唐朝中期藩鎮將領,大斗軍使劉貢之子,盧龍節度使朱滔表弟。[1]

  • 驍勇善戰,屢立戰功,授雄武軍使。廣行屯田,處事得法,拜涿州刺史。
  • 成德節度使李寶臣襲取幽州後,授御史中丞。
  • 唐德宗即位後,拜幽州長史、御史大夫、盧龍節度副使,冊封彭城郡公,遷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右僕射、同平章事。[2]
  • 貞元元年九月,因病去世,時年五十九歲,追贈兵部尚書、太師、太保,諡號為恭。

基本信息

姓名    劉怦  
字號    不詳      
民族    漢族      
官職    盧龍節度副使 開府 右僕射 同平章事  
爵位    彭城郡公 
追贈    兵部尚書 太師 太保     
諡號    恭     
出生地   幽州昌平
出生時間  727年   
去世時間   785年 
所處時代   唐朝   
主要成就   屯田練兵 防禦北方民族 治理幽州    

人物生平

劉怦的父親劉貢[1] 曾任河西節度使旗下大斗軍使;母親為盧龍節度使朱滔的姑姑。劉怦累積戰功,被授雄武軍使。廣為屯田,節省開支,並以處事得法著稱。逐漸升遷為涿州刺史。數年後,朱滔領兵討伐田承嗣,奏請任命劉怦管轄留守府衙之事務,劉怦因寬厚和緩而得人心。當時李寶臣被田承嗣挑撥煽動,同他共謀叛亂。田承嗣把滄州送給李寶臣,李寶臣便派兵在瓦橋關劫持朱滔,朱滔脫身逃走,李寶臣乘勝欲襲取幽州。劉怦策劃謀略鎮撫,李寶臣不敢進兵,劉怦因功加授御史中丞。

李寶臣死後,其子李惟岳抗拒朝命,唐德宗令朱滔和張孝忠協力討伐他。及至李惟岳平定,朱滔怨恨朝廷背約不將深州給他,含怒不已。時逢王武俊也怨恨割去他的地盤深州、趙州,便同朱滔一起謀反,企圖援救田悅。劉怦當時執掌幽州留後事,派人致書對朱滔說:「司徒之位高於太尉,尊榮同於宰相,恩寵超出藩臣之上,榮耀達於極點了。如今您的昌平故里,朝廷改稱太尉鄉、司徒里,這是使大夫得以不朽的名聲啊。只要以對朝廷的忠順把握住自己,則事情無不成功。想到近年來,講究排場,樂於征戰,不顧成敗,而導致家族滅亡、身遭屠戮的,那就是安祿山、史思明。以暴亂換取滅亡,如今還剩下什麼呢。劉怦有幸為您的近親,終生蒙受恩遇,如果沉默而不告訴您這些,這就辜負了您的深厚情誼。希望司徒仔細思量,不要將來後悔。」朱滔雖未採納他的意見,但也嘉許他言無不盡,始終不懷疑他有二心。凡出兵征伐,必命劉怦總管留後的事務。及至朱滔僭稱大冀王,便以偽命任劉怦為右僕射、范陽留守。等到朱泚占據京師,自南河徵召朱滔,抵達貝州後,被擊敗而回,兵甲全都喪失。劉怦聽說朱滔將至,聚集范陽的所有兵卒夾道排列二十餘里,以迎接朱滔歸還府第,人們都稱讚劉怦的忠義。

貞元元年(785年)六月,朱滔去世,三軍推舉劉怦暫時主持軍府事務,劉怦為眾人所折服,統轄這一地區。同年七月,朝廷授任劉怦為幽州大都督府長史、兼任御史大夫、幽州盧龍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管內營田觀察、押奚契丹、經略盧龍軍使。九月,劉怦去世,時年五十九歲,停止上朝三日,追贈兵部尚書,賜給數量不一的布匹、絹帛。其子劉濟繼任幽州節度使。

史料記載

  •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三·列傳第九十三》
  •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二·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