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制內市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制內市場》,副標題:中國國家主導型政治經濟學,鄭永年,黃彥傑 著,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書籍對於人類原有很重大的意義,但,書籍不僅對那些不會讀書的人是毫無用處,就是對那些機械地讀完了書還不會從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1]的人也是無用的。 —— 烏申斯基[2]

內容簡介

本書從中西比較的視野,探索了中國政治經濟制度的發展歷史及當代演變,並以「制內市場」的總體框架來揭示中國的國家和市場的關係。本書提出,「制內市場」是一種在中國的漫長歷史中不斷演進的政治經濟體制,在這種體制中,市場並非自主的、自我調節型的秩序,而是一個以國家為中心的秩序的組成部分,服從於國家治理的規制。具體體現為一個三層市場共存的等級制的結構:底層的自由市場經濟,頂層的國家資本,以及介乎兩者之間的政府機構和私營企業相互作用的中間地帶。作者認為,隨着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全球化,中國國家、市場和社會之間的內部平衡不但關係中國自身未來的前景,也可能會對世界各地的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目錄

導論

中國和市場經濟

中國和資本主義

中國及其當代經濟奇蹟

研究計劃和主要觀點

本書的結構

第一部分理論

第一章市場、國家和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與中國

西方的國家與市場

市場體制和資本主義

市場體制和資本主義的歷史性

現代工業資本主義

凱恩斯主義

新制度經濟學

發展型國家理論與東亞新興工業經濟體

結語

第二章制內市場:一個中國的政治經濟學理論

中國的國家和經濟

帝制時期中國國家和經濟的話語論述

「兩種市場」概念

中國的市場和市場體制

結語

第二部分歷史

第三章帝制中國的國家和市場

帝制國家、家庭和市場

帝制時期政治經濟的常態與非常態

自治和統治

帝國經濟秩序的再造

結語:帝制經濟秩序的理想與現實

第四章現代中國政治經濟的起源:地緣政治、大眾動員和國家構建

地緣政治、國家構建與現代中國政治經濟

晚清的危機與地方改革:184—1895年

晚清「新政」的國家構建實驗及其後繼者:1895—1927年

黨國的崛起與南京政府的1年:192—1937年

全面抗日戰爭和動員經濟的年代:1937—1953年

冷戰時期動員經濟的轉型:1953—1979年

結語:當代「制內市場」經濟體制的起源

第三部分當代機制

第五章基層資本和市場化:當代市場改革的動力

當代市場化

從邊緣成長起來的市場:1978—1994年

全面市場化:1994年以來國家主導的市場改革

當代中國的市場化及其限度

第六章中間地帶:國家和私營企業之間的紐帶

當代私營企業的來源

夥伴關係模式:作為先行者的私營企業

國家代理模式:國家作為主導行為者

國家吸納與主導的機制

結語

第七章貨幣體制:財政和貨幣改革及其限度

貨幣化:改革和結構變革

打造一個新的宏觀經濟結構

1994年後的地方金融與現金紐帶

結語:貨幣在「制內市場」體制和中國社會中的媒介作用

第八章國有資本:央企和經濟主導

「家庭自留地」理論和國有部門

國有企業改革

央企的擴張

作為財政體制的央企

作為政治行為者的央企

作為經濟行為者的央企

央企的監管困境

結語:國有企業與國家主導的動力

總結

「制內市場」的社會後果

「制內市場」與中國政治體制

全球背景下的「制內市場」體制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參考文獻

  1. 思想指導人生,豆丁網,2013-01-15
  2. 烏申斯基的教育思想,中公教育,2021-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