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麵包日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劉麵包日記》,副標題:乘風破浪,作者: 劉哲基,出版社: 宇宙光出版社,ISBN:9789577275530,出版日期:20190401,頁數:374,尺寸:14.8x21cm,重量:402克,排版方式:直排,語言:繁體中文,裝訂方式:平裝,印刷方式:單色印刷,分類:見證傳記/生活見證,適用對象:適用所有人。

傳記,文體名。亦單稱傳。是一種常見的文學形式[1]。主要記述人物的生平事跡,根據各種書面的、口述的回憶、調查等相關材料,加以選擇性的編排、描寫與說明而成。傳記和曆史關系密切,某些寫作年代久遠的傳記常被人們當史料看待[2]

內容簡介

人生如渡海洋,難免遭遇風浪,我們必須認清方向,掌好舵,耐得顛簸,要知道狂風雖攔阻我們,但也是催迫我們前進的動力,巨浪似乎要把我們吞沒,但也會將我們推擊到更高處。

讓我們揚起信心的帆,乘風破浪,勝利的登陸彼岸。

我有死裡復活的見證,創造了使無變有的奇蹟,跌倒了再爬起來,失敗了從頭做起,雖有不少的困難,但靠著的恩典,發揮了革命軍人的精神,承蒙長官好友的支持和鼓勵,在一切的事上都得勝而且有餘。如今我有健康的身體、美滿的家庭及順利的事業……,這一切都是超乎我所求所想的。——劉哲基

作者簡介

作者 劉哲基

抗戰老兵,出生山東省高密的農村,十幾歲求學時到了抗戰的軍區,就在打游擊的地方求學。十八歲加入山東游擊隊,當時日本人常打來,游擊隊就被追著跑,經歷了多場驚心動魄的敵後游擊戰,直到抗戰勝利。抗戰勝利後,他正式從軍,但國軍因打日本人元氣大傷,共軍一路進逼。卅八年六月二日他們撤到青島大港碼頭,「捨不得媽媽,但不走也得走」,當時他向青島揮揮手,以為沒幾年就可回鄉,想不到離開卅七年後才回家見娘。

落腳台灣後,劉哲基因身體不好,沒選上陸總部的幹訓班,卻也因此當上政戰輔導員,到復興崗受訓為政工人員,意外成為「蔣經國的學生」。接著發生一段劉哲基常與人分享的生死經驗,「我廿六歲那年,被醫生診斷是肺核末期,兩邊肺葉都發黑了,證實是當時最可怕的肺病,無藥可治,連醫護都放棄。」但奇蹟發生,那年除夕夜,牧師陳偉平到病床前為他受洗,清涼灌頂,原本站不起來的,竟然能站著受洗,他隨後移到肺病療養院調養六年,總算活了下來。

劉哲基少校退伍後結婚,他一口氣領到一萬五千元終生俸,在台中投資做麵包,專做美軍的生意,一度周轉不靈,差點關門。當時很多退票,但終究還了錢。劉伯伯說:「老師蔣經國教我,吃人家不能吃的苦、忍人家不能忍的氣、負人家不敢負的責、冒人家不敢冒的險」,他一直遵守迄今。

二○一五年六月,劉哲基是第一批申請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紀念章的老兵。劉伯伯說,他參加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紀念活動,是全場年紀最大的,受獎時他挺直腰桿,大喊敬禮!是唯一健康硬朗接受獎章的老兵,精神好得很,兩位現場授獎的上將看到他如此有精神還頗意外,他得意的大笑:「兩位將軍都是我學弟」。他說,兩位上將幫他別上獎章時,當年出生入死的情景浮現眼前,心裡激動又有光榮感。經歷九死一生,他改了麥克阿瑟的話「老兵不死、永不凋零」,「抗戰精神、代代相傳」。

參考文獻

  1. 文學藝術形式主要包括哪些,高三網,2021-05-03
  2. 傳記的特點是什麼,養娃家,202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