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大荒大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大荒大米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北大荒」舊指中國黑龍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龍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廣大荒蕪地區。這裡有豐富的水利資源,地表江河縱橫,地下水量可觀,大氣降水充盈,極為適宜農業發展。2912萬畝耕地,以盛產小麥、大豆、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馳名全國。

基本內容

中文名:北大荒

耕地:2912萬畝

適宜:農業發展

糧食作物:小麥大豆玉米水稻

種植環境

北大荒的水稻耕種面積達2400萬畝,約占全黑龍江省播種面積的 50%。其黑土有機質含量大約是黃土的十倍,人們總用「一兩土二兩油」來形容它的肥沃與珍貴。有地質專家指出,每形成一公分厚黑土需時200~400年,而北大荒的黑土厚度則達到了1米。黑土的pH 值為5.0~6.0,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蓄水保水能力較好,是北大荒成為世界上緯度最高的寒地水稻種植帶的重要原因。

概況

泛指「北大荒」地域內所種植收穫的大米,比東北大米更加具有地域局限性,同屬「東北大米」。生長周期在180天左右,為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陽光雨露充足,又種植在極肥沃的黑土壤中,富含豐富氮、磷、鉀等多種礦物元素,極其符合稻米生長的要求,以純淨無污染的河水或井水灌溉,獨特地域優勢,保證了大米獨有的品質。

特徵

一:顆粒飽滿,質地堅硬,色澤清白透明。

二:飯粒油亮,香味濃郁。

三:蒸煮後出飯率高,粘性較小,米質較脆。

四: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

五:橫斷面呈扁圓形,顏色白色透明的較多,也有半透明和不透明的。

生產基地

北大荒米的生產基地,分布在黑龍江墾區,位於東經123°40′-134°40′和北緯40°10′-50°21′之間,總面積5.43萬平方公里,占全黑龍江省土地總面積的12.2%。分布在黑龍江省12個地(市)69個縣(市、區),橫跨小興安嶺南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區。

環境優勢

好水

腰環三大江,天公開鑿,滾滾東流去。黑龍江一瀉千里,松花江九曲十折,烏蘇里江溫和恬靜;三條水脈在平原深處幽然相會,東流到海。流經北大荒匯水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近50條,河流入境水量3000億立方米以上;地下水儲量豐富,可利用量29.8億立方米。

北大荒也有海。日暮黃昏,漫步於興凱湖畔沙灘,那波光粼粼的金色的海啊。4380平方公里的湖面,5000多年的歷史裡,銘刻着歷史的榮辱,承載着悠久的文明。洪河、鏡泊湖、五大連池的生態之綠,又增添了新的神韻。

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北大荒人生活富裕,年年有餘,這得益於清澈明淨的「三江之水」的滋養。富水而魚集,其出產的大鰉魚、馬哈魚、大白魚等享譽華夏;鰲花、鯿花、鯽花和哲羅、胡羅、雅羅、銅羅、法羅等「三花五羅」更是聞名全國。

江水潤澤,稻豐米香。水稻生長需要水,也就是說生產出一公斤水稻,大約需要1000升水。打個比方,就是種一畝水稻,灌的水量大概是小麥的7倍,是玉米的4到5倍。沒有充足的水源,想種好水稻無疑是痴人說夢。水稻不僅需要水,還需要好水、活水。北大荒的水質相對較好,也是那裡出產好米的原由之一。北大荒寒地水稻種植基地遠離重工業區,有38個農場毗鄰中俄邊界,沒有工業污染。

三江平原地勢低洼,十年九澇。歷史上,這裡一直以麥豆種植為主,幾乎與水稻無緣。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北大荒進行了旱改水、以稻治澇的種植業革命。北大荒提出了「水利是發展之基、動力之源」。留住天上水、攔住地表水、用足過境水、保護地下水,成為當時北大荒人對水綜合利用的真實寫照。

好土

北大荒是世界聞名的三大黑土帶之一,被譽為「中華大糧倉」。這源於黑土地具有巨大的涵養水源、改善氣候、淨化空氣等調節環境的功能。黑土地在世界上僅有三塊:一塊在美洲—美國的密西西比河流域,是美國玉米最大產地;一塊在歐洲—第聶伯河畔的烏克蘭,素有「歐洲糧倉」之美稱,一塊在亞洲—中國的東北角北大荒,被譽為「亞洲之腎」。

黑土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溫帶,由於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的枯枝落葉難以腐化、分解,歷經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質,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層。黑土有機物質平均含量在3%~10%,墾殖指數高,耕地比重大,自然肥力高,特別利於包括水稻、小麥、大豆、玉米等農作物生長。

黑土有機質含量大約是黃土的十倍,人們總用「一兩土二兩油」來形容它的肥沃與珍貴。有地質專家指出,每形成一公分厚黑土需時200~400年,而北大荒的黑土厚度則達到了1米。黑土的pH 值為5.0~6.0,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蓄水保水能力較好,是北大荒成為世界上緯度最高的寒地水稻種植帶的重要原因。

這是一片神奇的黑土。50年代末期,當十萬轉業官兵開進北大荒時,有人如此驚嘆:「唉呀呀我的媽,這裡的土地肥到家,捏把泥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發芽。」 出產自這片黑土地的每一粒稻米從被打上「北大荒」烙印的那一刻起,它就已經超越了糧食的範疇,而更是一種文化。

這是一片感恩的沃土。有專家預言,按照水土流失速度,東北現有耕地的黑土層將在40到50年內全部被剝蝕。而在北大荒,卻是另外一種景象:他們採取防洪除澇、農田防護林、秸稈還田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提高了黑土地抵禦水蝕、風蝕的能力,保持和恢復土壤肥力。

這是一片幸福的樂土。北大荒的收穫季節最讓人嚮往,在廣袤的田野上,渠道縱橫、農機轟鳴、稻花飄香、麥浪滾滾,一個個領先全國機械化水平的現代化農場,生機勃勃,忙碌而殷實。一大批像北大荒米業集團這樣的產業龍頭迅速崛起,蒸蒸日上,創新而卓越。

好陽光

不是江南,勝似江南。在中國最早迎接太陽的地方黑瞎子島,一輪紅日冉冉升起,微波漣漣的烏蘇里江立刻泛起紅暈,當太陽跳出群山,露出親切的面容時,烏蘇里江上下頓時變得清晰起來。

這就是北大荒。這裡是國際公認的適合稻穀生長的陽光地帶,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晝夜溫差大,水稻夜間的呼吸作用被抑制,消耗有機物更少,果實中營養物質含量更高。一年之中,北大荒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冰霜統治之下,凍土層最厚達2.5米,極端最低氣溫達零下40多攝氏度,使很多病蟲害無法越冬。

資料顯示,水稻是喜溫短日照作物。溫度是影響稻米產量和品質的氣候因子,水稻出穗期隨溫度增高而提前,產量與品質隨溫度增高顯著提高;日照對產量影響小於溫度,籽粒形成階段日照長,有利於改善稻米品質。地處於陽光地帶北大荒的溫度和日照最適合優質水稻生長。

有研究表示,稻米蛋白質含量隨有效積溫的增加而趨於減少,蛋白質含量越低,稻米食味品質越好,說明越好吃。北大荒的水稻種植主要在第一到第三積溫帶,不同的積溫帶引種適宜熟期的品種,不能跨區種植。北大荒的科學種植能讓不同品種水稻種植在最合適積溫帶。

北大荒的陽光,和煦明媚,溫暖如初;北大荒的青年,朝氣蓬勃,驕陽似火;北大荒的企業,旭日東升,光芒四射。

腳步鏗鏘翻沃土,汗滴瑩瑩飄谷香。上個世紀中葉,在北大荒開發初期,先後有90多萬熱血青年,從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帶着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走進了北大荒。他們把青春埋在了黑土地里,長出了一個中華大糧倉。

好種子

好種子,大未來。這不僅是一種源於自然的堅信,更是順應時代的北大荒式生存之道。從始至終,北大荒用智慧精心培育着良種,讓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長出金子。

北大荒,成功在國際上創造了高緯度種植水稻的奇蹟,開發出40多個優質水稻品種名震八方。被北大荒人視為精品的空育131、墾稻12號、龍粳29號等品種在墾區乃至黑龍江廣泛種植。這是堅守忘我的執着和高超繁育技術造就了它們非凡的品質。

稻種浸芽春後晴。四月初,是水稻種植曬種、浸種的季節。水稻種植戶們選好種子後,讓它們在充足的陽光下洗禮。由於專業化的管理,浸種催芽、育秧播種、水整地、插秧、收穫、秋整六個環節只用「六個十天」即可全部完成。他們善於運用缽育擺栽、測土配方施肥、葉齡診斷管理、精準變量水肥一體化等20多項新技術,水稻產量和品質逐年增加。

65年前,在祖國版圖的東北角,當墾荒第一犁划過沉睡的莽原時,夢想就像一粒種子,埋進了墾荒戰士的心田。如今,經過三代北大荒人艱苦卓絕的奮鬥和創造,當年那粒稚嫩的種子,已經落地紮根,稻穗搖曳。

1999年,北大荒的水稻種植面積突破1000萬畝,畝產達到1000斤,實現了寒地水稻種植的新紀元。旱育稀植「三化」栽培生產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應用,打破了40多年麥豆一統天下的種植業格局。這是人類和大自然的攜手合作,以最生態的方式,實現了「糧滿倉,天下安」的夢想。

北大荒人

仰視你,北大荒。在人類拓荒史上沒有這樣一個國家的軍人,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人們懷着對軍墾崇敬的心情,在此後不斷的開發建設中尋求着跨越的靈感。

軍號響,紅旗揚,千古荒原第一犁,拉出一輪紅太陽。1947年6月,位於尚志市一面坡太平溝,一批來自延安、南泥灣的軍隊幹部率部向荒原進軍,播下了北大荒農墾事業的第一顆火種。

化劍為犁、解甲歸田。1958年,王震將軍率十萬官兵挺進北大荒,在廣袤的黑土地上掀起墾區大規模開發建設的高潮。1959年9月27日,毛主席曾致信「問候北大荒的同志們!」

54萬城市知識青年、20萬支邊青年、10多萬科技人員,因為有了北大荒精神,五湖四海的人們才能交融在一起,成為未來的主人。

密虎寶饒,千里沃野造良田。三代北大荒人前赴後繼,披荊斬棘,獻給祖國的不僅是一個安穩天下的糧倉,還有一種永世長存的精神,這是一個偉大民族不朽的靈魂。

北大荒的糧食供給能力,足以保證京津滬三大直轄市、人民解放軍三軍、港澳地區和藏青甘寧四省區的全部口糧供應。

「北大荒水稻之父」徐一戎研究的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術突破了北緯45度~49度之間水稻種植的高寒禁區,創造了寒地水稻畝產超千斤的奇蹟。

他愛水稻,忘了什麼都忘不了水稻;他愛水稻,因為那是他的智慧和汗水;他愛水稻,更愛耕作在稻田上的人們。他常吟的那首詩詞:血寫真言,汗灑田間,還將老骨還稻田。播個秋天,長個春天。

北大荒,自古的繁榮富庶之地。據《新唐上書·渤海傳》記載:渤海國進貢給唐王朝的貢品中有「盧城之稻」,其米重如沙、亮如玉、湯如乳、溢濃香。他們不會想到,在1300年後的今天,北大荒作為「中華大糧倉」,在緊急關頭以「北米南運」的方式支援和維護糧食安全、食品安全。

顧全大局是北大荒人的品質。在2003年4月,為支援北京抗擊「非典」,北大荒米業人按照「不簽合同、不計代價、保質保量、按時運到」的要求,創造了每天向首都急運一個專列大米的奇蹟,7天緊急發運了2萬噸大米。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2008年5月,北大荒米業人再次承擔起了社會責任支援四川汶川災區,48小時加工發運2400噸大米;在2010年4月,西南五省區大旱的關鍵時刻,北大荒米業人向災區重點四川緊急調運大米10506噸。

北大荒獨樹一幟,開墾僅六十餘年,它成就了國人餐桌主食的基礎;並且形成了一種「誠信、務實、創新、卓越」的文化,得以傳承。[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