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字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醫學三字經》,綜合性中醫入門書。陳修園撰。先曾託名葉天士撰,於嘉慶九年(1804)改署本名。有清嘉慶刻本及多種清刻本、石印本、排印本、影印本。注釋本有方藥中編《醫學三字經淺說》、北京中醫學院編《醫學三字經白話解》。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是影響深廣的中醫入門書之一,100多年來被各地選作課徒教材。仿照傳統童蒙讀物《三字經》體例,以三字一句的歌訣,下加小字註解,概述醫學源流及內、婦、兒科諸病證治,通俗易懂,便於記誦。卷1、卷2先述醫學源流,後列中風、虛癆、咳嗽、瘧疾、痢疾、心腹痛、胸痹、膈食、反胃、氣喘、血症、水腫、脹滿、蠱脹、暑症、泄瀉、眩暈、嘔吐、噦、呃逆、癲、狂、癇、五淋、癃閉、赤白濁、遺精、疝氣、痰飲、消渴、傷寒、瘟疫等30餘種內科雜病,及婦人經產雜病、小兒常見病的症狀、診斷和治療。卷3、卷4收錄常用方劑180餘首,分析方義,提示使用要領。卷末附錄陰陽、臟腑、經絡、四診、運氣等篇。作者自述本書編寫全部遵循《內經》及張仲景著作,但實際上也吸收了一些後世醫家的理論與治療方法。在介紹各科證治時,言簡意賅、重點突出,如論中風病,僅用26句78字,就介紹了中風病的特點、性質、病機、症狀、分類、急救和治療。作者善於總結前人經驗,如論述《金匱要略》治療咳嗽:「不外小青龍湯加減,方中諸味皆可去取,唯細辛、乾薑、五味不肯輕去。」而概括為:「姜細味,一齊烹。長沙 (張仲景)法,細而精。」並為後人重視和取法。書中有不少內容成為警句,為醫家傳誦。如心腹痛胸痹篇,論疼痛產生的機理和治療原則: 「痛不通,氣血壅; 通不痛,調合奉。」至今仍對臨床有指導意義。對許多古方的運用,作者也有獨到之見。如論小建中湯為 「治虛癆第一方」,「凡癆證多屬腎虛,此方補脾以輸精及腎,所謂精生於谷也」。
作者簡介
陳修園(1753—1823),名念祖,清代福建長樂(今長樂縣)人。以醫術聞名,著有《醫學從眾錄》、《醫學實在易》、《時方歌括》、《傷寒論淺注》、《金匱要略淺注》等中醫普及性著作。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1],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2]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醫學三字經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論文)百科全書的編纂體制與體例,道客巴巴,2015-07-08
- ↑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