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醫林改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醫林改錯》,以研究臟腑解剖為主的醫學著作。王清任撰。初刊於道光十年 (1830)。本書流傳較廣,有數十種刊本,1949年後曾多次出版發行。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分上、下卷,約5萬字。上卷載《醫林改錯·序》、古人臟腑圖、改正臟腑圖、腦髓說、氣血合脈說及各科雜病等。下卷論半身不遂、癱痿、疹痘、小兒抽風等病的證治經驗,並基於臟腑解剖中之所見瘀血,充實和豐富了活血化瘀理論,創益氣活血化瘀方30首。綜觀本書不難發現,王清任之 「親見改正臟腑圖,限於條件,尚存在不少錯誤,把屬於腹主動脈及其分枝的鎖骨下動脈、腎動脈、髂動脈等,可能因死後動脈含血較少,王氏誤認為是衛氣之管,故稱之為 「總衛管」,說:「總衛管行氣之府,其中無血……」。對於尿液形成的認識,也是基於直觀所推測出的錯誤結論等等。然而就 《醫林改錯》對臟腑解剖及臨床醫學貢獻而論,還是具有卓識遠見的,其貢獻遠遠超出受時代局限所不能認識的差誤。另外,他很重視氣血學說,治療主張標本兼顧,在這種學術思想指導下,把中國傳統醫學的 「活血化瘀」理論推向新高度,提倡 「活血祛瘀」法,並擬定血府逐瘀湯、補陽還五湯等方,在臨床上具有廣泛應用價值。這些名方特別重視補氣、益氣原則,各方均重用黃芪,對瘀血虛證尤其如此,如治療半身不遂虛症,補陽還五湯方中黃芪達四至八兩,卓有療效。

其他,本書所收 「抽風不是風」、「論痘非胎毒」等篇,都在論述前人學說基礎上,闡發了新見解。如何正確評價《醫林改錯》一書,歷來存有爭議。對此,王氏本人的觀點是: 絕非為了 「獨出己見」和「評論古人之短長」,相反卻認為他的著作 「尚有不實不盡之處」,渴望後人能給予補充與修正,從而達到他「醫林中人,一見此圖,胸中雪亮,眼底光明,臨症有所遵循,不致南轅北轍,出言含混,病或少失」的夙願。但後世醫家對本書的評價仍是毀譽參半,臨床上遵循其臟腑解剖觀點者少,而崇信其益氣活血化瘀醫方者眾。王清任與 《醫林改錯》被收入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

作者簡介

王清任(1768—1831),字勛臣,清代河北玉田人。自青年時便熱衷醫學,攻讀大量醫書,發現古書臟腑理論及所繪之臟腑圖,非但存在錯誤,而且 「立言處處自相矛盾」,因此認為「著書不明臟腑,豈不是痴人說夢;治病不明臟腑,何異於盲子夜行!」遂產生要更正古書錯誤之願望。但在封建禮教桎梏下,進行人體解剖則絕難辦到,1797年在王氏游於灤縣,見當地發生疹痢流行,患者十死八九,貧寒之人以草蓆裹葬,棄之郊野,破腹露髒者到處可見。王氏不辭辛苦,不避污穢及疫氣對人體的損害,每日去義冢就破腹露髒者一一觀察,並與古書進行對照,最後繪出 「親見改正臟腑圖」,改正了古書論述中關於內臟解剖的多處錯誤,故書稱 《醫林改錯》。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1],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2]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醫林改錯 相關視頻

中華養生寶典,醫林改錯活血栓,妙手仁心
醫林改錯的由來

參考文獻

  1. (論文)百科全書的編纂體制與體例,道客巴巴,2015-07-08
  2.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