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十三行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簡介

十三行博物館臺灣第一個考古博物館,當初是為了保護國家二級古蹟的「十三行遺址」而興建;十三行文化屬於北臺灣地區的鐵器時代,時間大約在距今1,800~500年前,是目前臺灣唯一確定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居民。

十三行博物館設有遺址出土各項重要文物常設展、特展廳、考古學習體驗室,詳細介紹了有關十三行文化圓山文化等臺灣過往的遺跡與背景。 一千多年前,淡水河左岸的居民住的是干欄屋,用的是人面陶罐,日常飲食則是取自大海裡的魚蝦貝類。 他們的生活方式不是今日的我們能夠想像,但是從十三行博物館則可窺知一二。 1955年,一架空軍飛機行經八里上空,因為飛機上的羅盤出現磁力異常的反應,因而發現了十三行遺址。接著地質學家、考古學家前來探勘,發現了這裡是史前遺址,也成立了這座考古博物館。

博物館以饒富趣味的方式,詳細介紹了由遺址所發現的十三行文化,讓我們知道十三行人在千年以前過的是什麼的生活;同時還不定期舉辦特展,有時介紹淡水河發展的歷史軌跡,有時也會有富含科學教育意味的考古探索,無論是哪一種,博物館都儘量設計得輕鬆有趣,讓遊客在娛樂之餘,也能吸收到豐富的知識,同時還能啟發孩子對歷史的興趣。 經歷了館內豐足充實的心靈饗宴之後,也別忘了給自己來些味覺上的感官享受,「十三行ㄟ咖啡」提供了香醇好喝的咖啡及絕佳的觀景視野,如果不想待在室內,博物館頂的「鯨背沙丘」,也能讓你觀、賞夕陽、還可以遠眺對岸漁人碼頭的點點漁火,感覺很不錯喔![1]

位於淡水河口南岸八里區內的十三行遺址,在民國46年勘查後定名,為國定遺址,保留有距今1800年至500年前的臺灣史前鐵器時代文化,據考古專家研究,其人種可能與平埔族中的凱達格蘭族有關。陸續發現出土的重要文物陶器、鐵器、煉鐵爐、墓葬品等,另外還有墓穴、聚落等遺跡。 從十三行遺址出土的遺跡,可以證明當時的居民已有煉鐵的知識和能力,且開始應用銀、銅器,遺址中也發現金飾、鎏金青、銅碗、銀器、銅幣、銅鈴、銅碗等罕見遺物,因此學者推測當時已有和外界交換物品的貿易經濟行為。

民國87年,政府正式開始將十三行遺址保留地興建為「十三行博物館」。館中保留並展示先民遺跡,希望將珍貴的史前遺址介紹給所有的遊客,此外也設立時光空橋,並不定期舉辦各種特展,希望民眾在遊憩淡水河岸的同時,也能跨越時光親身體驗十三行文化的歷史軌跡。

十三行博物館的建築原始構想,來自於考古發掘及先民乘船渡海來臺的意念,曾獲各種建築獎獎項,是近年來頗受注目的建築。十三行博物館一側面臨蔚藍的淡水河,另一側則是青鬱的觀音山,為眺望淡水八里河海的最佳地點,優美的風景絕對讓人不虛此行。

遊覽十三行博物館的同時,淡水河口天然潟湖的挖子尾紅樹林自然保留區也可以規劃為行程的一部分,不論就近觀察紅樹林和螃蟹、水、鷺鷥群等等豐富的自然生態,或是選擇搭乘渡船,享受藍色公路的優美河風光,騎乘腳踏車,漫遊於八里左岸等活動,都別有另一種風情。[2]

交通資訊(交通資訊常有變動,出發前請先向各交通場站確認。)

自行開車

國道1號-五股交流道下-縣道107甲線-省道臺64線-省道臺15線-文昌路-博物館路。

大眾運輸

搭高鐵或臺鐵至臺北站下-轉搭臺北捷運至關渡站下-轉搭新北市公車(紅13路)至十三行博物館站下。

視頻

重返歷史印記-十三行博物館

建築印象03 十三行博物館

十三行博物館簡介

[建築空拍] 十三行博物館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1] 台北旅遊網
  2. [2]交通部觀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