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十棗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十棗湯

 

 

 

求真百科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十棗湯,中醫方劑名。瀉下劑,逐水,具有攻逐水飲之功效。主治懸飲,咳唾胸脅引痛,心下痞硬,乾嘔短氣,頭痛目眩,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白滑,脈沉弦;水腫,一身悉腫,尤以身半以下腫甚,腹脹喘滿,二便不利。本方臨床常用於治療滲出性腦膜炎、結核性胸膜炎、肝硬化、慢性腎炎所致的胸水、腹水或全身水腫,以及晚期血吸蟲病所致的腹水等屬水飲內停里實證者。

歌訣

十棗逐水效堪夸, 大戟甘遂與芫花,懸飲內停胸脅痛,水腫腹脹用無差

組成

芫花、大戟、甘遂、大棗。

用量

芫花1.5g、大戟1.5g、甘遂1.5g、大棗10枚。

用法

芫花(熬)、甘遂、大戟,等分。上各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棗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納藥末。強人服一錢匕,羸人服半錢,溫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得快下利後,糜粥自養。

功用

攻逐水飲。

主治

(1)懸飲。咳唾胸脅引痛,心下痞硬,乾嘔短氣,頭痛目眩,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白滑,脈沉弦。

(2)水腫。一身悉腫,尤以身半以下腫甚,腹脹喘滿,二便不利。

方義

本證多由水飲壅盛於里,停於胸脅,或水飲泛溢肢體所致。治療以攻逐水飲為主。水停胸脅,氣機阻滯,故胸脅作痛;水飲上迫於肺,肺氣不利,故咳唾引胸脅疼痛,甚或胸背掣痛不得息。飲為陰邪,隨氣流動,停留心下,氣結於中,故心下痞硬脹滿、乾嘔短氣;飲邪上擾清陽,故頭痛目眩;飲邪結聚,胸脅疼痛,故脈沉弦。水飲泛溢肢體,內聚脘腹,三焦水道受阻,故一身悉腫、腹脹喘滿、二便不利。方中甘遂善行經隧水濕,是為君藥。大戟善泄臟腑水濕,芫花善消胸脅伏飲痰癖,均為臣藥。大棗為使藥。

配伍特點

三藥峻猛有毒,易傷正氣,故以大棗十枚為佐,煎湯送服,寓意有三:緩和諸藥毒性;益氣護胃,減少藥後反應;培土製水,邪正兼顧。

運用

本方用於懸飲或水腫證。臨床應用以咳唾胸脅引痛,心下痞硬或水腫腹脹,二便不利,脈沉弦為辨證要點。

禁忌

本方作用峻猛,只可暫用,不宜久服。若精神胃納俱好,而水飲未盡去者,可再投本方;若瀉後精神疲乏,食慾減退,則宜暫停攻逐;若患者體虛邪實,又非攻不可者,可用本方與健脾補益劑交替使用,或先攻後補,或先補後攻。使用本方應注意四點:一是三藥為散,大棗煎湯送服;二是於清晨空腹服用,從小量開始,以免量大下多傷正,若服後下少,次日加量;三是服藥得快利後,宜食糜粥以保養脾胃;四是年老體弱者慎用,孕婦忌服。

附註

(1)本方除大棗,加大黃﹑黑丑﹑輕粉,水丸,名三花神佑丸,治壯實人風痰鬱熱,支體麻痹,走注疼痛濕熱腫滿,氣血壅滯,不得宣通,及積痰翻胃。服三丸後,轉加痛悶,此痰涎壅塞,頓攻不開,再加二丸,快利則止。

(2)本方各五錢,加黃柏,大黃,粥丸,名小胃丹,治胸膈腸胃熱痰濕痰。

炮製

芫花炒黑。

煎服法

先煮棗去滓,內前藥末,強人服一錢,虛人五分,或棗肉為丸。病人不除者,再服,得快下後,糜粥自養。

重要文獻摘要

李時珍《本草綱目》卷17:「十棗湯驅逐里邪,使水氣自大小便而泄,乃《內經》所謂潔淨府,去菀陳莝法也。……芫花、大戟、甘遂之性,逐水泄濕,能直達水飲窠(ke)囊隱僻之處,但可徐徐用之,取效甚捷,不可過劑,泄人真元也。 陳言《三因方》以十棗湯藥為末,用棗肉和丸,以治水氣喘急浮腫之證,蓋善變通者也。」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紛紛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棗湯主之。」

參考資料

1.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國言實出版社,2012年版

2. 鄧中甲.《方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年9月

3. 汪昂.《湯頭歌訣》: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9月 [1]

參考文獻

  1. 經方應用之十棗湯醫案,騰訊網 2020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