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十里長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十里長街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十里長街

別名: 長安街

著名景點: 天安門

長安街,橫亘於天安門金水橋前,當年從長安左門至東單牌樓(已拆除),名東長安街;從長安右門至西單牌樓(已拆除),叫西長安街。古時東西長安街僅3.7公里,有十里長街之稱。這是京城歷史上有名的"天街",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而現代化的大街之一。其名取自盛唐時代的大都城--"長安"之稱謂,含長治久安之意。[1]

修築歷史

長安街修築於明朝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與皇城同時建造,是明代興建北京城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東西平行走向的長安街,與縱貫南北八公里長的御道中軸線,在天安門前正好垂直相交成準確的"十"字型經緯坐標中心點,從而構成了北京城坐北朝南,街巷縱橫的總體布局。

據有關資料記載,明成祖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它與皇城同時建造,是明代興建北京城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距今有600年的歷史。長安街,其名取自強漢、盛唐時代的都城--"長安",含長治久安之意。

明清之時,長安街僅長七、八里,有十里長街之稱。當年從長安左門至東單牌樓,名為東長安街;從長安右門至西單牌樓,稱西長安街。1940年,內城城牆的東西兩側的建國門與復興門被拆開後,成為近代長安街的雛形。1952年8月,為了國慶遊行和疏導交通的需要,長安左門和右門被拆除。1954年8月,東西長安街兩座牌樓被拆除。同年,由於道路拓寬,西單至新華門間的雙塔寺被拆除。此外人民英雄紀念碑施工中,紀念碑以南的中華門也被拆除。

原東、西兩側長安左、右門前均分別豎有巨型下馬碑,上刻"官員人等,到此下馬"。古代皇宮內是嚴禁騎馬的,除非是"金殿傳臚"時的新科狀元,可騎皇帝御賜的高頭大馬,在長安街上走過, 以示"皇恩"之意。明代重臣楊一清曾寫詩云:"三日興隆寺里齋,旌旗繚繞望天街,過往不敢長驅馬,上有君王萬歲牌",可想而知當時的交通規制。

清王朝滅亡後,內城牆中東西兩側的建國門與復興門,是在民國二十九年(1940)被打開的。

文革破四舊運動中曾被改名為"東方紅大路"。2009年3月20日,長安街進行夜間大修,並歷時5個月,至8月完工,成為長安街10年內的首次大修。

布局規劃

民族文化宮一帶的長安街長安街在北京,乃至全中國的的地位都十分重要。中國的象徵--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就在長安街上。長安街兩側有人民大會堂中南海及中國國務院部分機關,如公安部、商務部、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等。長安街兩側亦分布很多文化設施,如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大劇院北京音樂廳北京圖書大廈民族文化宮軍事博物館等。許多重要的商業區也在長安街沿線,如北京商務中心區、東單王府井西單北京金融街。此外,北京站和北京西站也在長安街附近。

發展變化

特別自新中國成立後,昔日的長安街一改舊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為了有利發展現代交通,長安街原來的石板路被改為柏油路,街面被展寬為50-100米,東西長安街的延伸線東達通州,西抵石景山,總長40公里,有百里長街的美稱。在百里長街中,高架橋路及地下鐵道,正在運行之中。街道兩旁濃蔭的綠樹,爭艷的花草,燦爛的華燈,簇擁着鱗次櫛比,連綿無餘的高樓大廈,呈現一派車水龍馬,生機勃勃的繁榮興旺景象。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