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方地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方地區是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當今中國四大地理區劃之一,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地區,西面為青藏高原,東面和南面分別瀕臨黃海、東海和南海,大陸海岸線長度約占全國的2/3以上。

區劃

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上包括江蘇大部、安徽大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雲南大部、貴州、四川東部、重慶、陝西南部、廣西、廣東、香港、澳門、海南、台灣、甘肅東南部與河南信陽市、南陽市、駐馬店市部分地區。

截至2018年底,南方地區面積約占全國陸域面積的25%,人口約6.8億,占全國總人口的49%,漢族占大多數。區內的少數民族有30多個,其人數5000多萬,主要分布在雲、貴、川、渝、湘、桂、瓊等地,人數較多的為壯、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自然區劃概念

自然區劃概念的「南方地區」,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南,東臨東海,南臨南海。包括江蘇大部、安徽大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雲南大部、貴州、四川東部、重慶、陝西南部、廣西、廣東、香港、澳門、海南、台灣、甘肅最南端、河南的信陽地區。

面積約占全國的25%,人口約占全國的55%,漢族占大多數。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多居住在西南和中南地區。區內的少數民族有30多個,其人數5000多萬,主要分布在桂、雲、貴、川、湘、瓊等地,人數較多的為壯、苗、、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以秦嶺-淮河一線作為「南方地區」的北界是學術界普遍接受的觀點。1908年,原中國地學會首任會長張相文從自然地理分區等角度出發,在其所著的《新撰地文學》中首次提出「北嶺淮水」為我國的「南北分界線」。當時,與南嶺相對應的北嶺,即是秦嶺。當代學者多認為,「秦嶺-淮河」不單純是「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而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分界帶」(簡稱「中國南北分界帶」[1])。

氣候特點

基本特徵

南方地區以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其中熱帶季風氣候為全年高溫[2]。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山地迎風坡降水較多。台灣火燒寮為全國「雨極」,年平均降水量6558毫米。東部沿海地區夏秋季節受颱風影響大。冬季氣溫在0度以上。雷州半島,雲南和台灣南部以及海南在15度以上。雲南,廣東,海南,台灣受寒潮影響小。

夏季風

南方地區受夏季風影響大,雨季長。每年5月份夏季風從華南沿海登陸,雨季開始。6、7月份夏季風勢力增強北抬,形成江淮准靜止鋒,陰雨連綿,主要影響長江中下游地區和淮河流域。7、8月易形成伏旱。9月,降雨鋒面南移至該區域,10月以後冷空氣勢力進一步增強,夏季風移出該區域,雨季結束。此外,西南地區常受西南季風影響。

視頻

南方地區 相關視頻

南方地區第一課時
南方地區第二課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