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沈壽藝術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南通沈壽藝術館建於1992年。位於南通風景秀麗濠河邊「南通縣立女工傳習所」(中國一座刺繡學校)舊址。鄒家華(中國人大副委員長)題寫館名。該藝術館展示了我國近代刺繡大師沈壽的一組組歷史照片和刺繡實物,並詳細介紹了沈壽的藝術業績[1]和其弟子的刺繡藝術精華。沈壽,原名雪芝,字雪君,號雪宦、別號天香閣主人,1871年出生於江蘇吳縣閶門海宏坊一個古董商的家庭。父親沈椿,強習書史,研究鹽法,曾在浙江任鹽官。
簡介
在文化宮旁,濠河北岸有一條林蔭小道,柳蔭深處,有座面向濠河的青磚小瓦、紅漆門窗的兩層樓建築,這裡就是沈壽藝術館。早在1914年此處為張謇創建的中國早的刺繡藝術學校女工傳習所(女工,又稱「女紅」、「女功」,舊指婦女從事的縫紉、刺繡等技藝)。現在面對濠河的八角形大門上,鐫有「繡園」二字。進門後走進小院,竹叢、盆景,顯得十分幽靜。東邊牆壁上有塊花崗岩石匾,上面樂途遊民部落五周年2007西藏聖地婚禮航空旅行白皮書黃金周出遊全攻略是書畫家劉海粟所書「神針」二字。國務院原副總理鄒家華親筆題寫的「沈壽藝術館」匾額高懸於門廳之上,鄒副總理還題字「繼承研究沈壽藝術,弘揚發展民族文化。」門廳內兩盆素潔的蘭花,映襯着潔白如玉的沈壽半塑像,面龐清秀,莊嚴文靜,給人以親切之感,在胸襟上還塑有一枚獎章,象徵她往日的業績與輝煌。
創建
沈壽藝術館建於1992年。位於南通風景秀麗濠河邊「南通縣立女工傳習所」(中國一座刺繡學校)舊址。鄒家華(中國人大副委員長)題寫館名。該藝術館展示了我國近代刺繡大師沈壽的一組組歷史照片和刺繡實物,並詳細介紹了沈壽的藝術業績和其弟子的刺繡藝術精華。沈壽,原名雪芝,字雪君,號雪宦、別號天香閣主人,1871年出生於江蘇吳縣閶門海宏坊一個古董商的家庭。父親沈椿,強習書史,研究鹽法,曾在浙江任鹽官。他酷愛文物,富有收藏,後來開了一個古董鋪。母親宋氏,生有三男二女,雪芝排行第五,從小便隨父親識字讀書。家藏的文物字畫,給她豐富的藝術董陶,撥動了雪芝心靈中美的琴弦。
蘇州的刺繡素負盛名。尤其是蘇州城外的木瀆一帶,幾乎家家養蠶,戶戶刺繡,堪為「蘇繡之鄉」,小時候,雪芝常去那裡的外婆家,對奇妙的蘇繡藝術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她在姐姐沈立的帶領下,七歲弄針,八歲學繡,開始了為之付出畢生精力的刺繡生涯。雪芝天資聰穎,又好鑽研,學繡進步很快。起初,她繡些花草之類,主要是一些實用性繡品。後來就將家中收藏的名畫作為藍本,開始繡制藝術性作品。十六七歲,她便成了蘇州的刺繡能手。雪芝二十歲結婚,丈夫余覺(名冰臣,又名兆熊),浙江紹興人,後居蘇州。他出身書香世家,能書善畫,經濟條件也頗好。婚後夫妻倆一個以筆代針,一個以針代筆,畫繡相輔,相得益彰。雪芝除操勞家務外,總是閉門刺繡,從不間斷。
「沈壽」
光緒三十年(1904年)十月,是慈禧太后的七十壽辰。清政府諭令各地進貢壽禮。余覺得知消息後,聽從友人們的建議,決定繡壽屏進獻,他們從家藏古畫中選出《八仙上壽圖》和《無量壽佛圖》作為藍本,很快勾勒上稿,並請了幾位刺繡能手一齊趕製,雪芝在這些繡品上傾注了很多心血。慈禧見到《八仙上壽圖》和另外三幅《無量壽佛圖》,大加讚賞,稱為絕世神品。她除授予沈雪芝四等商勛外,還親筆書寫了「福」,「壽」,兩字,分贈余覺夫婦。從此,沈雪芝更名「沈壽」。
1914年,張謇在江蘇南通創辦女紅傳習所。沈壽應聘來到南通,擔任了所長兼教習,余覺則擔任了南通平民工場的經理。
沈壽不僅是一位出色的刺繡藝術家,而且還是一位富有經驗的刺繡教育家。在教學中,她主張「外師造化」,培養學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能力。繡花卉,她就摘一朵鮮花插在繃架上,一面看一面繡。繡人物,她則要求把人的眼睛繡活,繡出人的精神,在沈壽的精心教誨下,南通女紅傳習所培養了許多蘇繡人才。南通的繡品也逐步形成了「細」 「薄」「勻」「淨」的風格,在國內外打開了銷路。
沈壽在南通「授繡八年,勤誨無倦」(張謇語),不幸積勞成疾,張謇「懼其藝之不傳」,便在延請名醫為沈壽治病期間,徵得她的同意,親自動手記錄整理她的刺繡藝術經驗。沈壽在病體稍微好一點的情況下,邊回憶邊口述,歷經幾個月,終於寫成《雪宦繡譜》一書。張謇在繡譜的序言中說:「積數月而成此譜,且復問,且加審,且易稿,如是者再三,無一字不自謇書,實無一語不自壽出也。」由此可見,這本繡譜確實是沈壽四十年藝術實踐的結晶。此書分繡備,繡引、針法、繡要、繡品、繡德、繡節、繡通,共八章。從線與色的運用,刺繡的要點到藝人應有的品德修養,以至保健衛生,都有比較完整的闡述,堪為我國一部系統總結蘇繡藝術經驗的專門着作。
藝術境界
1921年6月18日,沈壽病歿於南通,終年四十八歲。根據沈壽生前的願望,張謇將她安葬於南通馬鞍山墓地,墓門石額上鐫刻着張謇的楷書「世界美術家吳縣沈女士之墓闕」。墓後立碑,碑陽鐫刻着張謇撰寫的《世界美術家吳縣沈女士靈表》,碑陰雕刻着沈壽遺像。大師已去,藝術長存,她的精美繡品長留人間,至今仍熠熠生輝。在北京、南京、上海、蘇州、南通等地的博物館都收藏有沈壽的繡品,當人們看到她繡的《八仙上壽圖》、《耶穌像》、《倍克像》、《無量壽佛》、《萬年青》、《花鳥冊頁》、《生肖像》、《觀音像》、《文蛤圖》、《柳燕圖》時,無不為之傾倒,驚嘆這位蘇繡大師,以其超人的智慧,靈巧的繡手終於把傳統的蘇繡工藝提高到了更為絢麗神奇的藝術境界。
沈壽藝術館從1992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佇立在濠河畔,更為南通濠河增添光彩。
面對濠河的八角形大門上,鐫有"繡園"二字。進門後走進小院,竹叢、盆景,顯得十分幽靜。東邊牆壁上有塊花崗岩[2]石匾,上面是書畫家劉海粟所書"神針"二字。國務院原副總理鄒家華親筆題寫的"沈壽藝術館"匾額高懸於門廳之上,鄒副總理還題字"繼承研究沈壽藝術,弘揚發展民族文化。"門廳內兩盆素潔的蘭花,映襯着潔白如玉的沈壽半塑像,面龐清秀,莊嚴文靜,給人以親切之感,在胸襟上還塑有一枚獎章,象徵她往日的業績與輝煌。
南通市沈壽藝術館收藏了一批刺繡藝術精品,主要有:明清時代的民間刺繡,沈壽及其嫡傳弟子的珍貴刺繡作品。品種繁多:有平繡、盤片繡、雙面繡、打籽繡、彩錦繡、亂針繡。作品題材十分廣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翎毛、飛禽走獸。為了弘揚祖國的傳統文化,近年來,沈壽藝術館先後在日本、德國、及中國台灣、北京等地舉辦刺繡藝術展覽,並現場刺繡表演、深受當場從士的歡迎,沈繡作品也為國際、國內人士收藏。
視頻
南通沈壽藝術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揭秘】刺繡宗師——沈壽的傳奇人生!慈禧賜字,張謇親題碑文,搜狐,2018-11-25
- ↑ 花崗岩特點及其在景觀中的應用品種,搜狐,202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