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

中文名;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

地理位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占地面積;1733000公頃

建立時間;1982年

主要動物;蒙古野驢、鵝喉羚

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1982年批文建立,總面積為1733000公頃,主要保護珍稀動物資源及其生境。

地理位置

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奇台、吉木薩爾、阜康、富蘊、青河、福海等六縣境內,地處新疆北部準噶爾盆地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的東緣、污倫古河以南、北塔山的西部、將軍戈壁以北。 總面積1.7萬平方公里。

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在中國第二大沙漠古爾通班古特沙漠的核心區域。216國道縱穿卡拉麥里保護區,兩旁圍有鐵絲網,以防止人類貿然潛入。進入保護區,必須經過管理部門的許可。

1981年,新疆開始設立了「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保護區」,屬於自治區級保護區。

1982年4月,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正式成立。

1983年,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以北緯45°為界,分別設立昌吉州保護站和阿勒泰州保護站。其中,阿勒泰州保護站管護北緯45°以北約1.4萬平方公里的區域,昌吉州負責北緯45°以南4000平方公里左右的區域。

1986年,中國德國等曾經從準噶爾盆地擄走的野馬後裔重新引回。學名「普爾熱瓦爾斯基馬」的普氏野馬是地球上唯一存在的野馬種群,曾也被放歸到卡拉麥里有蹄類保護區。

2005年11月22日,新疆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正式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自然環境

卡拉麥里山位於保護區中部,呈東西向延伸,長90千米,寬20~40千米,高差300米左右。其它地區為溫帶荒漠戈壁。

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東部屬礫石戈壁,中部屬卡拉麥里山,西部屬沙漠。卡拉麥里一般海拔高度1000米,相對高差不足500米。北面為低山丘陵,坡度較緩,相對高差僅幾十米。山嶺以南為將軍戈壁,個別地段形成沙丘。保護區西部沙漠是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有6條大的中速流動沙壠和大面積的格狀沙丘鏈。山地丘陵、風蝕台原與沙漠的交界處形成大的泥漠,俗稱「黃泥灘」。年均溫2.38℃;年平均降水量159.1毫米,而蒸發量高達2090.4毫米,氣候乾旱。

保護對象

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主要是野馬、野驢、盤羊、鵝喉羚、野山羊、狍鹿、馬鹿等有蹄類野生動物。保護區提供了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如沙漠植物胡楊、沙拐棗、梭梭、鈴鐺刺,紅柳和野薔薇等以及保護區內的水資源。

植物資源

山群南部及西南部,梭梭、白梭梭荒漠占有較大比重。西部半固定沙丘上為禾草—短葉假木賊草原化沙漠,並有少量琵琶柴分布。禾草類主要有針茅、沙生針茅、三芒草、駝絨藜、沙蒿等。在固定沙丘上,優若藜、小蒿荒漠是重要的植被。

國家三級保護植物有梭梭、白梭梭等。

動物資源

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的獸類有蒙古野驢、盤羊、哦喉羚、草原斑貓、赤狐、沙狐、艾鼬、草兔、和多種嚙齒類。鳥類有金雕、玉帶海雕、蒼鷹、大鴇、小鴇。爬行類有荒漠麻蜥等。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蒙古野驢、金雕、玉帶海雕、大鴇、小鴇等,二級有:草原斑貓、盤羊、鬣羚、蒼鷹、縱紋腹小鴇等。已絕滅的動物有野馬高鼻羚羊[1]

生態破壞

由於經濟開發與礦業開採等人為原因,使得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上空籠罩了一層陰雲。昔日的西部野生動物天堂,正在成為荒涼的不毛之地。這與保護區修建公路、鐵道以及採礦等因素有直接關係,並且人為原因起到很大的催化作用。

216國道從2004年竣工後,這條路便開始承擔起新疆內糧油瓜果食品,以及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的輸送,成為當地百姓的「幸福路」,然而卻也成了保護區有蹄類動物的「殺手」。為了縮減100多公里路程,216國道正好從卡山保護區核心區穿過,走了捷徑。不僅使野馬原來的主要活動區一分為二,而且破壞了它們的飲用水源地。2008年一年,就有5匹野馬命喪車輪之下。此外,先後被撞死的還有野驢、鵝喉羚等。

而保護區內採石礦、採金礦則鑿山掘地,金礦洗礦用的氰化鈉和氰化鉀都有劇毒。如果洗礦完成以後把藥桶原地丟棄,會對當地水源造成破壞,使附近的動物直接或間接死亡。

2012春末,卡山保護區放眼望去依然是接天的黃沙,即使有植物,也只是梭梭、錦雞耳、紅柳等稀稀拉拉趴在地上的灌木,枯黃中略泛着綠意,「吊」着最後一絲生命;或者是一個個黑黝黝的山包,經過多年風蝕,層層山石被剝落得像刀片一樣鋒利,山上更是寸草不生,也沒有看到任何一隻曾經活躍在保護區內的動物身影。

相關視頻

航拍中國-大美新疆(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