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厄琉息斯秘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厄琉息斯秘儀

圖片來自alamy

厄琉息斯秘儀(Ἐλευσίνια Μυστήρια)是古希臘時期位於雅典西北部厄琉息斯的一個秘密教派的年度入會儀式,這個教派崇拜女神得墨忒耳和其女兒波瑟芬妮

介紹

厄琉息斯秘儀是公認的與早期農業民族有重大關聯的一個上古原始宗教,它可以追溯到邁錫尼文明(公元前1600-1100年)。它起源於女神得墨忒耳失去女兒波瑟芬妮後落寞的遊蕩,然後她在一個叫做厄琉息斯的小鎮經歷了一段故事,最後使得該小鎮的人們都普遍崇拜她,她提拔了該鎮的貴族成為祭司,這個小鎮最後為她建立廟宇並大興祭祀。

厄琉息斯秘儀經歷了希臘黑暗時代,之後又傳到古羅馬,它可能屬於一個和女神崇拜、極樂世界相互對應的原始宗教體系。這個秘儀的崇拜內容和儀式過程處於嚴格的保密之中,全體信徒都參加的入會儀式則是一個信眾與直接溝通的重要渠道,以獲得神力的佑護及來世的回報。有許多繪畫和陶器的碎片,描繪了它的幾個側面,由於神秘的許諾和魔術般的來世信仰。

在公元392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下達法令關閉舉行儀式神廟,標誌它在羅馬歷史中的終結。在396年,西哥特國王亞拉里克一世入侵羅馬,伴隨「黑衣"基督徒大量進入,基督教阿里烏教派開始取代之,並摧毀了舉辦密儀的神廟。

等級制度長生不老致幻劑曾在該儀式中產生關鍵作用。[1]

神話背景

這個信仰來自一個關於得墨忒耳的傳說。根據傳說,得墨忒耳的女兒珀耳塞福涅在西西里恩納(Enna)採花的時候,被掌管地府冥王黑帝斯宙斯的默許下擄走作為妻子。掌管生命、農業和豐收的女神得墨忒耳從赫卡忒赫利俄斯口中得知了真相。一方面為了尋找女兒的下落,一方面對天上神祇肆意處置自己的女兒而心懷不滿的她,放棄了自己的職責而來到人間流浪。由於她的離去,豐饒的大地停止了生產,莊稼地都寸草不生,地上的人民陷入了無盡的饑荒之中。

有一天她化身為一名乞討的老嫗來到厄琉息斯,國王刻勒俄斯的四個女兒接待了她,問她來自何方。得墨忒耳編造了一套謊話,說自己是被海盜劫持的貴婦,趁看管不嚴的時候逃離魔爪。她乞求她們能夠給她提供一個家務的雜役以謀生。正好當時王后墨塔涅拉剛產下幼子得摩豐,需要奶娘來照看,她就被引入國王的家中。失去女兒的得墨忒耳在喜得貴子的王后面前黯然神傷,只是端坐着,不吃不喝也不說話。一旁的老侍女伊阿姆柏靈機一動,用一個粗俗不雅的笑話將女神逗樂。(因此在某個儀式中,女人們會放肆地使用不雅的詞語,以紀念這位機智的老婦人。)女神終於答應了照看小王子的生計,但是拒絕了人家招待的葡萄酒,她只要了一杯大麥飲料以及薄荷油。這也是後來儀式上人們所飲用的食品。

下凡的女神十分喜愛初生的王子,決定將他當作神來撫養。白天,她用神的食品(仙饌密酒ambrosia)塗抹在他身上,將他摟在懷裡悉心照料;晚上,她將他放置於火爐中烘烤,以將其身上屬於塵俗的部分燒燼。小王子一天一天茁壯成長,直到有一天突發變故。一天晚上,正當得墨忒耳將他照常放入火爐中烘烤的時候,被王后墨塔涅拉不幸撞見。可憐的母親大為驚駭,尖聲驚叫了起來。

孩子的姐姐們撲過去想搶救他,然而凡人的手只能是徒勞。憤恨的得墨忒耳揭開了偽裝,向凡人們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要求他們為自己建立祭壇和神廟,世代供奉她,並教會另一個王子特里普托勒摩斯農耕的秘密和儀式。這就是厄琉息斯秘儀的來歷。

之後,得墨忒耳在荷米斯的指引下在冥府找到了她的女兒。然而她卻無法帶自己的女兒回家,因為珀耳塞弗涅曾經食用了黑帝斯給她的六顆石榴籽,而原則上,所有吃過地獄內食物的人都無法再離開此地回到陽間。宙斯出面干預了這件事情,他下令讓珀爾塞弗涅每年在地面生活六至八個月(在種植期),其餘的時間(即冬季)則居住在地府陪伴黑帝斯。這就是四季循環的由來。

起源

厄琉息斯秘儀的歷史相當悠久,它源自邁錫尼文明的信仰崇拜和並帶入希臘黑暗時代。現代學者認為:儀式一個目的是「通過儀式,把普通人提升至一種神聖的狀態。通過象徵性的救贖儀式,讓對象確信自己成為了一個不朽的神,他就具有了無上的道德責任感,他將會無盡地為其他人作出貢獻,就好像欠了那些人一生都還不清的債務一樣。」比較研究表明:在更為悠久的近東地區就存在類似的儀式和崇拜,譬如在古埃及伊希斯奧西里斯的密儀、敘利亞的Adoniac教派、波斯密特拉弗里吉亞Cabirian密儀。[2]有學者認為,厄琉息斯秘儀本身就是來自近東更古老的米諾斯文明[3]

參考文獻

  1. Wasson, R. Gordon, Ruck, Carl, Hofmann, A., The Road to Eleusis: Unveiling the Secret of the Mysteries.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8.
  2. Newton, Joseph Fort.The Builders p.24
  3. Karl Kerenyi.Dionysos.Archetypal image of indestructible life.p 24,89,90.